17.画中的和解
17.画中的和解 (第2/2页)王凤娟的胸口突然发紧。偶像?她这辈子只被人当作固执的老太婆、烦人的婆婆,最多是个能干的主妇。偶像这个词太陌生,陌生得让她眼眶发热。
“我...我老了。“她最终只挤出这么一句。
周梅握住婆婆布满老年斑的手,触感像握住一截枯树枝:“您画里的故事,值得被听见。“
窗外,秋风突然加大,吹得梧桐树沙沙作响。一片金黄的叶子飘进画室,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
4.回家的对话
傍晚,王凤娟坐在阳台上修补婷婷扯坏的布偶。夕阳把整个小区染成橘红色,远处传来孩子们放学的笑闹声。她眯起眼睛,看见周梅牵着婷婷走进小区大门,小女孩蹦蹦跳跳地举着一幅新画的画。
“奶奶!“门一开,婷婷就冲过来,小辫子一翘一翘的,“看我画了你!“
王凤娟接过画纸,呼吸一滞。画中的她站在画架前,手里拿着画笔,身边围着好几个小人——扎辫子的婷婷,穿西装的周梅,还有戴眼镜的李强。最让她惊讶的是,画里的她居然在笑,眼角的皱纹像绽放的花瓣。
“这是...“
“我们全家去看您画画!“婷婷兴奋地宣布,“爸爸说下周日大家都去!“
王凤娟抬头,看见周梅站在玄关处,正低头换拖鞋,长发垂下来遮住了表情。但王凤娟分明看见,一滴水珠落在大理石地面上,溅起微小的水花。
晚饭后,李强在厨房洗碗,水流声哗哗作响。王凤娟坐在客厅里,一遍遍看着婷婷的画。周梅端着果盘走过来,在她身边坐下。
“妈,论坛的事...“
“我去。“王凤娟突然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周梅切水果的手停在半空,芒果的汁水滴在茶几上。
“但有个条件。“王凤娟抬起头,直视儿媳的眼睛,“你跟我一起画幅画。“
5.共同的创作
周日清晨,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客厅。王凤娟早早起来,把画架支在阳台最明亮的位置。周梅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头发随意扎成马尾,看起来比平时年轻十岁。
“我...我不会画画。“周梅紧张地搓着手指,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没有一丝办公时的精致甲油。
王凤娟递给她一支铅笔:“画你想画的。“
婷婷坐在地板上,好奇地看着两个大人。李强端着相机,悄悄记录这一幕。
周梅的铅笔在纸上犹豫了很久,终于落下——不是想象中的公司会议室或项目图表,而是一张婴儿床,里面躺着个小小的身影。
王凤娟的呼吸停滞了一瞬。她没想到儿媳会画这个。
“这是婷婷出生那天。“周梅轻声说,笔触变得流畅起来,“您抱着她,教我喂奶。“
王凤娟的手微微发抖。她记得那天,记得那个皱巴巴的小生命在她臂弯里啼哭,记得周梅苍白的脸上混合着疲惫与喜悦。但她不记得自己当时是什么表情。
“该您了。“周梅把画纸转向婆婆。
王凤娟拿起炭笔,在婴儿床旁添了一个身影——年轻的自己低头看着孙女,嘴角的弧度温柔得不可思议。
两人就这样轮流作画,渐渐忘记了时间。画纸上出现了更多场景:周梅第一次带婷婷去公司的背影,全家在小区散步的黄昏,甚至还有那次公司会议室的冲突——只不过在画里,所有人都笑着。
“奶奶,妈妈,你们画得真好!“婷婷拍着小手,眼睛亮晶晶的。
王凤娟看着这幅由四只手完成的画作,突然明白了什么。她一直以为绘画是为了找回过去的自己,但现在她发现,或许更重要的是记录下现在的每一刻——与这些她曾经抗拒、如今却深爱的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窗外,秋日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将画纸上的铅笔画镀上一层金边。远处传来小区花园里孩子们的欢笑声,像一串清脆的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