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艺术的治愈
第26章:艺术的治愈 (第2/2页)“别急,“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让周梅问问她的律师朋友。“
挂断电话,王凤娟呆坐在藤椅上。她本意是想帮助更多孩子,却可能给小雨小雪带来更多伤害。窗外的鸟鸣声突然变得刺耳,阳光也显得过于刺眼。
门铃响了。王凤娟拖着沉重的脚步去开门,发现周梅和李强站在门外,两人脸上都带着凝重的表情。
“妈,情况我们了解了。“李强一进门就说,他今天没穿警服,但站姿依然笔直如松,“这事不构成侵权,但...“
“但舆论可能会伤害孩子。“周梅接过话,她今天没化妆,眼下有明显的青黑,“基金会那边同意撤回明信片计划。“
王凤娟看着儿子和儿媳,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一时冲动给家人带来了多少麻烦。李强警队的工作那么忙,周梅正在准备重要项目,却都要为她的事情奔波。
“我...我做错了吗?“她轻声问,声音里的脆弱连自己都感到陌生。
周梅在她身边坐下,握住她颤抖的手:“妈,您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有些事情,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李强蹲在母亲面前,这个高大的警官此刻像个无助的小男孩:“妈,下次...能不能先跟我们商量?“
窗外的阳光渐渐强烈起来,照进客厅,将三人的影子投在地板上,交织在一起。
4.艺术的疗愈“
画展最后一天,人少了许多。王凤娟独自站在《雨夜》前,看着画中那两个模糊的小小背影。展厅的灯光在画作表面形成一层柔和的釉光,让雨夜的黑暗也显得温暖起来。
“这幅画很美。“
一个温和的女声从身后传来。王凤娟转身,看见一位六十多岁的女士,穿着简单的米色亚麻套装,银灰色的短发利落地别在耳后。
“谢谢。“王凤娟轻声说,注意到对方胸前别着“心理咨询师“的徽章。
“我是青松心理咨询中心的。“女士递来名片,“我们为受家暴影响的儿童提供艺术治疗。您的画...很有共鸣。“
王凤娟接过名片,纸张触感光滑,上面印着几片青松叶的浮雕图案。
“艺术有时候比语言更有力量。“咨询师继续说,目光落在画中那盏小台灯上,“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也总有一线光明。“
王凤娟突然想起那天晚上,小雨在她公寓里做的噩梦。女孩尖叫着醒来,是那盏床头小台灯让她重新安静下来。后来她画《雨夜》时,特意将那盏灯画得格外明亮。
“如果您愿意,“咨询师轻声说,“可以来我们中心教孩子们画画。不需要技巧,只要...真诚。“
展厅的音响开始播放闭馆通知,柔和的女声在空旷的空间里回荡。阳光从西侧的窗户斜射进来,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我...我可以试试。“王凤娟听见自己说。
5.新的创作“
回到家,王凤娟坐在画架前,面前是一张全新的画布。夕阳的余晖透过纱帘,在空白画布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拿起画笔,蘸了一点金黄色颜料,却迟迟没有落下。
小雨小雪的影子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不是画中那个模糊的背影,而是现实中两个活生生的女孩:小雨安静看书时微微皱起的眉头,小雪画画时伸出的小舌头...
笔尖终于落下,在画布上勾勒出一扇明亮的窗户。窗外是繁茂的绿树和湛蓝的天空,窗台上摆着一盆盛开的茉莉花。画到一半,她突然停下,在窗边加了一个小小的身影——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正在专注地画画。
门铃响了。王凤娟放下画笔,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开门一看,是张桂兰带着两个孙女,三人手里都提着东西。
“凤娟,我们给你送晚饭来了!“张桂兰的声音比往常轻快,“小雨小雪非要亲自来。“
两个孩子怯生生地站在门口,小雨手里拎着个保温桶,小雪则抱着个画本。
“奶奶,“小雨小声说,“我...我们想看看您的新画。“
王凤娟的心像被什么温暖的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侧身让三人进来,茉莉花的香气随着夏夜的风飘进屋里,与饭菜的香味混合在一起,构成了最温馨的家庭气息。
小雪一眼就看到了画架上的新作,惊讶地睁大眼睛:“奶奶画的是我吗?“
王凤娟蹲下身,平视着小女孩明亮的眼睛:“是所有像你一样爱画画的孩子。“
窗外,暮色渐浓,第一颗星星在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屋内,四个人的笑声与饭菜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比任何画作都生动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