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十九章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1/2页)周子扬在拿到试卷的第一秒,前世做试卷的记忆便瞬间连接。
这是高三第三次的全市联考,号称难度最接近高考卷的一次,可是事实上,这次的考试还是要比高考难一点,导致无数学校的天之骄子折戟沉沙。
考完之后,讲试卷的时候老师颇为得意,一边讲试卷一边嘲讽:“看看,看看,又错了吧?”
“你们以为你们都会了,都熟悉了?考试考的就是你们粗心大意,”
“还有这题,都讲了八百遍了,结果稍微变换一下解题思路,你们又不会了是吧?”
前世的记忆历历在目。
每看到一道难题,周子扬都能想到前世老师教导的解题思路。
语文试卷没什么难度,前面选择题主要考的是生僻字读音,还有成语解释。
这些只要记忆好,完全可以答对。
至于后面两道古诗解析,第一道是课外,第二道是课内。
课内的刚好考到了前几天老师讲到的题目。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题是三分。
首先要字面解释,说这只昏鸦捡到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树枝,却不愿意用它们来搭建鸟窝来栖息,宁愿忍受寒冷沙洲的寂寞。
其次就是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说这是诗人苏轼第几次被贬,被贬原因是因为他并不愿意跟朝廷党派同流合污,宁愿一个人被贬苦寒之地。
这样才能得到两分。
第三分则是诗人使用了借喻的手法,自比不愿栖息寒枝的昏鸦,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
如此三点全部答出来,才能得到满分。
剩下的便是两个现代文阅读理解,一道作文。
现代文阅读,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是很难拿到满分的。
即使周子扬有标准答案,他也不可能说全部拿出来。
他本人就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再说,他只是记忆好,又不是什么天之骄子,在省内混混就行了,要是再去更高的地方,难免会出什么别的问题。
好歹他也是重生过来的,那他更应该知道,任何事情,做的完美未必是好事。
他这辈子只要手里有花不完的钱,然后好好的孝顺母亲,再找几个红颜知己就知足了。
作文没有题目,只给了一段朱自清的《背影》选节,让学生自己发挥。
其实很明显了。
周子扬想也没想直接写下了题目《我的父亲》。
其实语文这一门,没有什么太高深的水平,无非就是死记硬背,然后记住几个阅读理解的回答公式。
卷面整洁,文字工整真的是加分项。
而刚好,周子扬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给领导写文章,硬笔书法不能说比得过专业的书法大家。
但是放眼整个学校,估计没几个人硬笔书法写的比周子扬好。
作文讲究的是龙头凤尾猪肚子。
大多数学生写作文都喜欢上来就是一阵华丽的辞藻,然后中间是那天天灰蒙蒙的下着小雨,我的爸爸或者妈妈打着伞在学校门口接我。
回到家里发现,他的肩头湿了一截。
但是除了这种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就是直接了当,更能吸引别人的阅读兴趣。
比如周子扬上来就一句:
我的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不在了。
短短几句,却是瞬间吸引读者兴趣,忍不住继续阅读。
接下来周子扬只要写的不是鸡同鸭讲,文字工整,没有涂抹,这篇作文的基础分就不会太低。
至于后续的结尾,则是需要稍微动一下脑子:
“坟头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是我的思念,一年一年的,总也断不了。”
“后来,我上了小学,又上了高中,可是我已经十年没叫过爸爸了。”
“我想着等哪天,我有了儿子,我有了孙子。”
“我就回到那个荒草丛生的土地上躺下。”
“没准那个时候,我再叫一声爸爸,他就能听见了。”
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语文考试时长两个半小时,周子扬一个半小时就全部写完,重新检查了一遍发现没什么大的错误。
160分的卷子,周子扬最起码能考到一百四十五分。
这就足够了。
于是周子扬举手,监考老师询问有什么事?
周子扬回答交卷。
于是监考老师示意周子扬出去。
周子扬是第一个出考场的,同学们只是抬头看一眼,心道这个周子扬真是胆大妄为。
班主任说了好几次。
不允许提前交卷!
不允许提前交卷!
他是一点都不听!
说实话,监考老师在知道周子扬要交卷也是微微皱眉。
心想这学生叫什么名字啊,怎么就提前交卷了,难道不能再检查一遍?
肯定是个差生。
就在她挨到周子扬桌前看名字的时候,看到周子扬那工整的硬笔书法以后,却是愣了一下。
字这么好!?
再一看解答的题目。
唉,这怎么不是我们班的学生?
至于说看到作文,监考老师只觉心中一痛,对于刚才腹诽周子扬的话,更是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