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生物学好像有点死了
第62章 生物学好像有点死了 (第2/2页)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
况且山顶营地运行正常,按照约定,她只用每隔十四天,补充一次物资就好。
营地内外人手充足,武器装备齐全。
围捕库玛塔剩下的重火力,也留在了兽人世界。
除了再来一条变异辐射巨蟒,姜骄想不出有什么能够威胁到营地。
官方对姜骄的身体变化,自然异常关注。
接到申请后,参谋小组和专门医疗组连夜制定训练计划,包括但不限于:
徒手攀岩,极限越野,极限潜水,高空蹦极,速降滑雪,岩洞潜水。
同时,也增设速降、低空跳伞、翼装飞行、摩托驾驶等相关内容的训练。
总之一句话,尽可能让姜骄多掌握一门技能,增加生存底牌。
——谁知道像库玛塔这样的怪物,还有多少只。
于是姜骄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
……
……
两个月后。
珠穆朗玛峰,海拔足有5200米的北坡大本营,来了一批新的登山客。
这十二个人,全都身穿橙色连体羽绒服,头戴护目镜,胸口挂着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
大本营里的工作人员全都见怪不怪。
近几年,攀登珠峰这项极限运动,逐渐成熟。
甚至可以说,逐渐商业化。
所以哪怕不是官方公布的,最适合登顶的安全窗口期,北坡大本营里,身穿羽绒服的攀登者也一抓一大把。
大本营里,蓝黄色的帐篷林立,而在这之后,则是一幅日照金山的壮阔画卷。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爬?向导靠谱吗?”
“得了吧,又不是窗口期,冬天爬珠峰那不是找死吗?到这打打卡得了,回去就说自己来过了。”
“就是,这个时间,向导自己都不敢往上爬。”
“饿吗,那边有胡建老乡卖烤肠。”
“来一根吧,冷死了。”
“听说昨天一队网红跟着向导上山了,真勇啊。”
“没事,上面还有营地,要是他们撑不住,保证就下来了。”
“哎?那几个,是咱们华夏人吗?”
“好像是,看着国旗了。”
停留在大本营的人里,有准备攀爬的冒险者,也有身体原因,不得不放弃计划的游客。
来自世界各地的冒险家和攀岩者,视线全部被那支十二人小队吸引过去:
太漂亮了。
并不是单纯的指外貌,而是指他们的精气神。
目测身高全都在一米七以上,个个体型匀称,神采奕奕,走路简直带风。
一个单独出色的女人或者是男人,还不怎么引人注目。
但这是整整十二个,六男六女。
这哪是来爬珠峰的。
这是来走T台的吧?
尤其是打头那个女人,看上去干练沉稳,身材比例标准到堪比模特。
让人忍不住猜测,她罩在护目镜下的五官,会不会也同样出色。
……
注意到熟悉的红,立马有华夏人上去认亲。
冬季登山的人较少,看见自家人简直跟看见亲人一样。
这支小队里也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思,反而和其他登山者交换了一些消息,以及攀登物资。
攀登珠峰,并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直接扛着氧气瓶就往山顶爬。
首先,普通人没有经过缓冲,直接穿越高海拔雪原,是会死的。
珠穆朗玛峰总海拔8848.86米,征服这座世界第一高峰,不止是对生理和心理的终极挑战。
攀登者要面临高原病,极端低温、死亡区缺氧、冰川裂缝、雪崩落石以及体能崩溃等困境。
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错误,都有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每年攀爬珠峰的人那么多,但能成功登顶者,少之又少。
百分之六十的登山者,在C4营地就坚持不下去。
更多的登山者,则是因为各种突发意外,永远地留在了这座雪山之上。
成为千年不腐的地标。
官方建议,登山者必须要由专业向导指引,携带足够物资,并且保证身体素质达标。
而每年的五月,也被称之为安全窗口期——这期间雪崩和极端天气出现概率较低。
“什么?你们要按照计划登顶?”
有登山者愕然开口,满脸不可置信:
“还打算在这个季节爬珠峰?
疯了吧?你知不知道冬季攀爬的死亡率是多少??近十年,只有32人成功登顶,还都是在窗口期。
从1922年开始,珠峰上总共有三百二十七人遇难,冬季登顶成功率不到5%!死亡率更是高达40%!
尤其未来一周,天气恶劣,到时候如果出事,救援的直升机都没办法上去!”
头戴护目镜,身穿橙红色羽绒服的姜骄笑了笑,没有解释。
她没告诉对方。
她挑战的,不是什么极限攀登,而是无装备,无氧气攀登珠峰。
世界第一高峰。
姜骄要让她的名字,留在世界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