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纸线也能缠住风
第15章 纸线也能缠住风 (第1/2页)那股寒意顺着钱掌柜的脊梁骨直冲脑门,他一把将紫砂壶摔在桌上,茶水溅得到处都是。
砸不碎这壶,就断了那个女人的活路!
他眼神狠毒,冷冷叫来心腹:“去,传话给镇上所有布坊,尤其是那三家卖粗麻的——谁敢再卖给沈桂兰一寸布、一根线,谁就别想在青石镇混了!”
心腹吓得一哆嗦,连忙点头跑了。
钱掌柜嘴角扬起一丝冷笑。
他要让她空有一手绣活,却连块布都拿不到,活活困死在那破山上!
三天后,沈桂兰背着空背篓,走在回村的山路上。
她跑遍了镇上每一家布庄,连边角料都没买到一寸。
有的掌柜躲着不见,有的支支吾吾,那副避嫌的样子,她一眼就看穿了——是钱掌柜在背后动手脚。
这是要断她生路啊!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显得格外孤单。
秀薇紧紧抓着她的衣角,没哭也没闹,只是眼睛里满是失落。
一阵风吹过,路边孩子手里的纸蝴蝶被吹上了天,扑腾着飞向空中。
沈桂兰猛地停下脚步。
纸……蝴蝶?
她死死盯着那飞舞的纸片,脑子里像炸了一声雷。
一个念头猛地冒出来——纸能搓成线,为什么不能当布用?
布结实,是因为经纬交叉。
那纸呢?
一张纸脆,十张呢?
一百张呢?
用水泡烂,加米浆一层层粘起来,压紧晒干,难道还比不上粗麻?
刹那间,她心里亮了。
她蹲下身,捧住秀薇的小脸,眼里闪着光:“秀薇,我们回家!娘有办法了!”
一进门,她顾不上喝水,翻箱倒柜找材料。
旧账本、废纸、孩子画坏的纸页,全撕了泡水,用石杵捣成糊。
接着架锅熬米浆,把纸糊和米浆搅匀,摊在木板上,再压上另一块板使劲压。
整夜没睡,一遍遍重复。
天刚亮,几块巴掌大的“纸板”已经晾在窗边。
颜色发黄,摸着硬实光滑,还带着米香。
她拿绣花针轻轻一戳——
针进去顺畅,拔出来也没裂。
成了!
她心跳加快,立刻翻出年画上的彩纸条,捻成线,脑子里想着山里蝴蝶飞舞的样子,下针飞快。
这次她没绣花鸟,而是绣了一幅《扑蝶图》。
彩纸线颜色鲜亮,绣在黄纸上,立体又生动。
更关键的是,轻便结实,成本不到布绣的三成!
三天后,沈桂兰没去南街布庄集中的地方,而是带着秀薇去了书院门口。
她不叫卖,只从篮子里拿出十个“纸绣书签”,递给玩耍的孩子们。
“送你们玩的。”
书签两指宽,上面用彩线绣着小画,还写着字——“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正是《三字经》开头几句。
图文清楚,颜色鲜艳,像刚画出来的一样。
一个男孩拿着“人之初”大声念出来,其他孩子立刻围上来,摸着凸起的线,叽叽喳喳。
接孩子的妇人们也凑过来看。
“哎,你这绣的是啥?还能当书签?”
“洗了会不会掉色?”
一个穿得体面的妇人仔细看了看,惊讶道:“这底子不是布?是纸?纸也能绣花?”
沈桂兰笑着拿起一个书签,弯了弯,纸板发出轻微的响声,但没断。
她大声说:“各位大姐,布能穿,纸能读。我这叫‘纸绣’,是能读的绣。能识字的绣,才是活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