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一次组会
第9章 第一次组会 (第2/2页)三天后,周五。
经过几天的实验,周昀的AgileEdge算是初步能用,但是距离他预想的性能,还有一些差距。
而且不同的大模型之间,压缩后的性能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他的想法是在模型压缩的同时,性能不变,但是现在看来,模型压缩,性能就一定会变差,这看上去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周昀能保证,自己的AgileEdge框架是没有问题的,不然也不可能实现模型压缩,那么有问题只可能是模型本身。
大模型本身特殊的架构,限制了其参数的数量。
简单来说就是,无论如何压缩,其总是会存在一个下限,而周昀要做的就是突破这个下限。
这就不得不对模型本身进行修改。
“看来之前还是想简单了。”
智能化修改大模型架构,又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就这个研究,都够发一篇A会了。
就在周昀思考的时候,群里弹出一条消息。
【点击入会】
要开组会了。
入会后,周昀第一时间就是先把自己闭麦。
等人到齐之后,组会开始。
其实线上的总共就三个人,其他人都是线下会议室的,也就是还没入学的新生才有线上组会这个待遇了。
“听得到吗?”邓永华的声音响起。
“可以。”×3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位是咱们组新加入的同学,分别是周昀、邵诗、常承轩,大家平时有空可以多多交流。
闲话不多说,咱们开始吧,邱彦,你先来?”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三个钟头。
在一个组里,大家的研究方向其实都不一定一样,这也就导致了,其实很多人汇报,其他人都是听不懂的,甚至老师也不一定了解你的研究方向。
这也是为什么周昀非常讨厌组会的原因。
不想听加上听不懂,还要硬控他三个小时,能喜欢的起来吗?
而且还是忍受老师时不时的“奇葩提问”。
比如:你的研究方向我不懂,但是我想问一下你的创新点是什么。
这种问题就很容易让人红温,但谁让对方是你导师呢。
你就必须得和颜悦色的给他解释。
不过邓永华倒是还好,以周昀三个钟头的观察下来。
对于不懂的研究方向,他一般不轻易提问,而且他主要关心的是学生的科研进度,如果有进度而且研究方向他不熟悉,其实还是蛮轻松的。
但要是没进度,再加上他又恰好懂你的研究方向。
那不好意思,一首凉凉送给你。
等到所有学姐学长都汇报完了之后,终于轮到周昀三人了。
“三位新同学,都有准备吧?要不周昀你先来?你上次的那个研究搞得怎么样了?还是说你要汇报论文?”
邓永华对周昀还是有些期待的,但是这么短的时间,想要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度估计很难了。
“好的老师,那我就汇报一下我的科研进度?”
钱塘大学,会议室里。
坐在后排的几个师兄相互看了看,最终看向邱彦。
“这师弟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