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数据融合异常
第34章 数据融合异常 (第1/2页)几个在实验室的师兄都点开链接,打算观摩一下周昀的独门秘籍。
就连刚刚趴下的邱彦都重新坐直了身子。
几人了看了一会儿,都不由发出感叹。
“我愿称之为——研究生新手入门宝典!”
“确实,我们那时候要有这东西,得少走多少弯路,不说别的,就这装环境,那时候就卡了我一两个月,
学怎么用github又是一两周,学会怎么找文献又是一两周,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学下来,半个学期就过去了,
而且这玩意儿又没有系统性的教程,都是自己一点点上网找的,不过你们这倒是好了,有周昀这东西,能省下不少时间。”
“对你们有帮助就行,如果别人有需要的话直接给就好了,只是别让人拿着我的东西去收费就好,看完觉得有帮助给我点个Star呗。”
“点了,要我说,你这玩意儿迟早得火!”
“那借你吉言了。”
短暂的吵闹过后,实验室又恢复了平静。
周昀看着屏幕上的实验记录,第一次感觉有些棘手。
能够支撑模型运行的核心代码他上周就写完了,然后设置了几组实验,跑了六天,今天刚好出结果。
只是这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
在选择股票相同的情况下,甚至还没有之前那个只能接受数值和文本数据的阉割版模型效果好。
这就是AI领域的问题之一,模型完全是黑盒的,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数据在模型里是怎么变化传输的,可能某一行代码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不过还好,周昀在写代码的时候加入了大量的调试代码,因为每跑一次实验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甚至这次他并没有用到所有的数据,只用了其中的一部分,跑一组实验就得一周,这还是64张H100的显卡集群的情况下,
如果用上全部的数据的话,虽然时间上不会是简单的倍乘关系,但至少也得两周。
但这也就是第一次训练时候需要大量数据才要这么久,等第一次训练好了,后续的再有新的数据,就不需要从头训练,只需要利用新的数据微调就行。
现在他就在看输出日志,观察到底是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了衡量模型的效果好坏,
他在数据预处理,数据融合,模型训练,结果输出这几个方面设计了几个指标。
经过观察,他大概确认了最为可能的一个原因。
数据融合异常。
因为模型接受的数据是多种模态的,所以在预处理之后还有一个数据融合阶段。
根据实验日志来看,问题就出现在了这一阶段。
原本的数据融合算法在只有两种模态数据的时候,效果很好,但是当数据的模态数量逐渐上升,
一些原本没有发现的bug逐渐显现出来,这也是导致最终效果不如原来模型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过拟合,数据泄露,这种普遍性的问题,只不过仅根据这次的输出日志来看,可能性不大。
“嗯......特征维度贡献方差过大?”划动滚轮的手指停下,周昀敏锐地看到了一条异常的输出。
说人话就是,模型在融合信息的时候没有一个轻重缓急,对所有模态的数据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了所有输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