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吕雉
正文 第三章 吕雉 (第1/2页)吕雉的父亲吕公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录,但是由后世的一些记载我们可以推断,这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不仅家业富庶,而且在朝廷中结交了一批上层社会的朋友。吕雉她们一家原来是单父(今山东单县)人,不知道吕公在当地惹了什么仇人,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或者是打击报复因而携带家属外出避仇。因为吕公与沛县的县令有旧交,估计还是交情很好的那一种,因此就带着一家人躲到沛县来了。
沛县县令看见老朋友一家来了很高兴,热情招待。不久,他的手下和一些朋友都听到了这件事。可能是为了讨好上司吧,这个县令的手下和朋友纷纷前来拜访吕公。因为来拜访的人实在太多了,最后县令和吕公一合计,干脆定下一个日子,大宴宾客,既算作给吕公一家的接风酒,也省却了天天人来人往的麻烦。
这天,酒宴按时开始。因为来的人太多,庭院中几乎坐不下了,因此县令和吕公只好定下一则规矩:持贺礼不足一千钱者,坐之堂下。也就是坐到大厅之外,正席之下。
刘邦这一天也赶到宴席现场。本来按他的收入,怎么也拿不出那一千钱的贺礼。正当他暗自心焦,无法可施之时,突然发现庭院中负责接待宾客登记贺礼钱数的人正是他的老朋友萧何。萧何是县里的功曹,此时他正在帮县令接待宾客登记贺礼钱数。
刘邦看到他,眼睛一亮,立刻大摇大摆地走上前去,同时大声说:“贺钱一万!”实际上呢,没有掏出一个子儿!这一声一出,声震中庭,满院子的人都沸腾了。有认识刘邦的本地人,知道他的性情,无非笑着摇摇头:“刘家小儿又在空口说白话了!”萧何听闻有人贺礼一万,也吃了一惊,待发现是刘邦时,啼笑皆非,他这位朋友的斤两他实在是太熟悉了。不由把刘邦拖到一边,低声说道:“你来捣什么乱?要是被县太爷知道了,还不是好好训斥你一顿吗?”
这时宴会的主人吕公已经被那一声““贺钱一万”的声音惊动了。他看到了刘邦,见其相貌堂堂,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吕公大为惊喜,把刘邦迎入大堂,安排坐到首席上。萧何见事情无法收场,偷偷靠近吕公解释刘邦这个人的毛病,说他爱说大话,不办实事,请吕公千万不要生气,也不要把他的话当真。因为刘邦是拿不出一万钱的贺礼的。吕公不以为怪,偏要把刘邦留在宴席中。刘邦一副无赖的样子,面无惧色,昂然而入。宴席中,别的宾客对吕公都唯唯诺诺,唯独刘邦坐在首席谈笑风生,频频饮酒,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吕公当时不知被什么迷了心窍,竟然对刘邦的举动越看越爱。酒席中,他频频目示刘邦,暗示他酒席散后留下。刘邦会意,酒足饭饱之后,坚持坐在那里。等到其他客人走后,吕公把刘邦拖到一边,和颜悦色地说道:“臣会相人,无如季相,愿季自爱”。刘邦一听又惊又喜,他活了大半辈子,一直浑浑噩噩,乡里人见到他多以无赖认之,没想到今天竟有一个贵人这样和颜悦色地鼓励他。然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吕公马上又亲切地问:“你结婚了吗?我有一个女儿,想许配给你,作为你打扫庭院的小妾。”对于刘邦来说,这真是天下掉馅饼的大好事啊!他活到三十多岁,因为家底不厚实,且成天在乡里闹事,熟悉他的人都不愿意将闺女许配给他,而现在这么一个大贵人开口就要把女儿嫁给他。刘邦当下就痛快地答应了。
当吕公打算将女儿嫁给刘邦的事告诉妻子时,吕夫人十分气愤地说:“你平日总说这个女儿非贵人不嫁,沛县县令为他的儿子求婚你都推脱掉了,现在竟然把女儿许配给乡间的无赖,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吕公强硬地说:“此非儿女子所知也。”于是,刘邦和吕雉的婚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时吕雉是一个豆蔻少女,而刘邦大她15岁,已界中年。那时的吕雉,性格温驯,是典型的淑女,凡事都听从父亲的安排。两人结婚后,度过了一段颇为甜蜜的时光。在不长的时间里,她连续为刘邦生了两个孩子也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和孝惠帝刘盈。刘邦在公务之余经常回家帮助吕雉种地,刘邦的朋友诸如萧何、曹参、樊哙等人也经常和吕雉来往,吕雉对他们都很尊重和爱戴。这为她日后大权独揽打下了基础。
那时的吕雉确实是一个温婉可人、勤劳持家、孝敬公婆、和睦邻里的善良女子。刘邦在与吕雉结婚前,虽然没有成亲,但是和邻居家一个寡妇私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刘肥。婚后的吕雉在得知这一事情时,她不仅没有责怪刘邦,甚至还将刘邦的这个大儿子接到家中,亲自抚养照看。后来吕雉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但她对刘肥依然关心照顾视同己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