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教导营总是有新玩具
第131章 教导营总是有新玩具 (第2/2页)56式胸挂的结构也谈不上有多复杂。
它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它用了什么先进技术,而在于它那种颠覆性的设计理念。
它彻底打破了以往将弹药、手榴弹等物品,用一个个独立的小包挂在身上的传统模式。
而是将所有需要快速取用的战斗物资,全部整合到了一件穿在胸前的‘背心’上。
这种设计不仅取用方便,而且重心稳定。
即使在剧烈奔跑、匍匐前进时,也不会对士兵的战术动作造成太大的影响。
这是一种源于无数次实战需求,并经过血与火检验的系统性革新。
由于原版的设计已经非常完美,莫林需要做的调整并不多。
两侧的手雷包和副包不用改动。
他只是根据自己部队的实际情况,将胸前那三个标志性的大弹匣袋,改成了三个用来装Gew.98步枪桥夹的小型子弹袋。
每个子弹袋都能装六个桥夹,共计120发弹药。
外加一个可以存放额外弹药、枪械清洁工具等其他杂物的多功能包。
这种‘上三下一’的组合,既能满足步枪手的弹药需求,也兼顾了其他功能。
至于颜色,自然是和现役军服差不多的原野灰。
莫林甚至已经想好了,等到未来冲锋枪列装部队后,只需要将上面的三个小弹药袋,换成能装冲锋枪弹匣的尺寸,就能无缝衔接。
反正这玩意儿的成本,跟那套死贵死贵的皮质装具比起来,简直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画完图纸,莫林心里一阵舒畅。
第二天,他便带着图纸,向陆军部提交了为教导突击营更换新型携行具的申请。
在申请报告里,他只是简单地说明了新式携行具在成本和实战效能上的巨大优势。
同时为了不耽误时间,他决定不等陆军部的拨款,直接自掏腰包,先找一家靠谱的纺织厂,生产出一批样品来。
反正第一笔‘聚能破甲弹’的专利赔偿金已经到账,他现在也算是个‘该死的有钱人’了。
钱能解决的问题,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莫林拨通了法尔肯斯坦庄园的号码。
这种找工厂、谈生意的事情,交给西西莉娅来办效率最高。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了西西莉娅有些慵懒的声音。
“喂?我的大忙人,又有什么事要麻烦我这个‘手下’了?”
莫林听着她调侃的语气,忍不住笑了。
“西西莉娅姐姐,帮我找一家离德累斯顿不远,手艺好的帆布加工厂,我有点新东西要让他们做”
时间飞快地滑入1914年的6月。
对莫林来说,这个月最大的好消息,就是他终于结束了在萨克森战争学院的‘速成班’教学。
虽然只是一个旁听生的身份,但学院还是像模像样地给他颁发了一张结业证书。
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从那种每天在学院和营区之间两点一线的奔波生活中解脱出来,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导突击营的训练中去。
而就在他拿到结业证书的第二天,赫尔嘉也给他带来了一个让他更加振奋的消息。
“老板,你想要的那个自动武器,我把两种都弄出来了!”
电话那头,赫尔嘉的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兴奋。
莫林立马明白了赫尔嘉说的是什么。
冲锋枪!
他当即就赶往了西西莉娅给赫尔嘉弄的那个临时工坊。
一走进那间熟悉的工作室,莫林就看到赫尔嘉正站在一张巨大的工作台前。
工作台的绒布上,正躺着两种全新的武器。
看到莫林进来,赫尔嘉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她快步上前,像个急于向家长展示自己得意作品的孩子一样,将莫林拉到了工作台前。
两支造型几乎一样,但供弹方式截然不同的全新武器,出现在了莫林的眼前。
莫林的目光,瞬间就被其中一支枪给牢牢吸引住了。
长长的布满了散热孔的枪管套筒,厚实的木制枪托,以及那个极具标志性的,从枪身左侧横向插入的弹匣.
毫无疑问,这就是MP18冲锋枪.只不过现在是1914年,如果真列装的话,应该叫MP14来着。
“老板你看,这就是根据我哥哥留下的图纸,完善出来的样枪。”
赫尔嘉指着那支侧插弹鼓的冲锋枪,有些得意地介绍道。
“哥哥在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士兵在卧姿或者蹲姿射击时的便利性,所以才把供弹具设计在了侧面,这样就不会因为弹匣太长而影响射击姿态。”
莫林点了点头,这个设计思路他能理解。
接着,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另一支样枪。
这支枪的整体结构和MP18非常相似,但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供弹口被改到了枪身的下方,采用的是传统的垂直弹匣供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