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龙蛇再起:开局掀我棺材板 > 第25章 王阳明:您是....国师?

第25章 王阳明:您是....国师?

第25章 王阳明:您是....国师? (第1/2页)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心学之集大成者!
  
  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后人称其为大夏最后一位圣人。
  
  其浩大阳刚的精神,竟经历千年而不散,刚刚更是一眼千年,似乎观测到现世,王三丰甚至不敢确定刚才那一幕是否幻觉。
  
  环顾四周,此地阴浊弥漫,却不是适合再次打开手札的地方,王三丰按捺住激动的心,收拾起先前筛选出来的书籍,就此离开阁楼。
  
  沿途几经询问,皆言纳兰丞相有事忙碌,让他自行离开。
  
  王三丰却是明悟先前大殿那般争论有些恶了祂,不欲待见自己。
  
  只好就此作罢,转身归去。
  
  大丰十六年,8月,王三丰回到锡安武阁,将阴朝赠予的书籍交给夏蚩,交代他抄录传给民众观阅后,然后迫不及待的打发夏蚩离开。
  
  目送夏蚩离去,王三丰焚香沐浴净手,换上一身干净的素色衣袍,来到静室。然后打坐入静,心湖逐渐恢复平静,如古井无波。
  
  做完这一切,方才珍而重之的重新捧起书卷。
  
  王三丰端正坐姿,神情肃穆,指尖轻轻翻开古朴手札。一股穿越了漫长岁月,却依旧刚健纯粹、浩气沛然的阳刚精神,迎面扑来: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有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
  
  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
  
  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
  
  文字在眼前铺展,王三丰读得极其认真。字里行间,王三丰再次看到一位面容清癯的老人,在摇曳的烛火映照下,奋笔疾书,悼念三位素不相识的过路客死异乡者,一种深沉的,视万物为一体的仁爱与悲悯情怀,透过笔墨,无声地流淌。
  
  就在王三丰沉浸其中时,那伏案疾书的老人,微微一动,竟若有所感般,缓缓抬起了头。
  
  霎时间,一双温润而明亮的眼眸,穿透了时空的隔阂,清晰地映入了王三丰的眼帘。
  
  那目光温和宁静,却又深邃得如同无垠的渊海。甫一接触,便占据了王三丰的全部视野。
  
  这一刻,王三丰只觉得天地间唯有这一道目光存在,它占据了他的整个世界!
  
  “他……他真的是在看我!”
  
  “一眼,仿佛跨越了千年!一眼千年!竟然真的一眼千年!”
  
  “这.....这是何等坚韧、浩大的精神!”
  
  “野史中曾有记载,这位阳明先生的精神境界旷古烁今,可……可一眼望穿千秋岁月,这未免也太……太不可思议了!”
  
  王三丰心头狂跳,千回百转间,无数念头纷至沓来。
  
  “有客至,不胜欢迎!”
  
  一个温润的声音响起,清越得如同玉珠落盘。这声音并非通过耳朵传入,而是直接响彻在他的心底。奇异的是,随着这声音的出现,他那颗狂跳不止的心,竟奇迹般地平缓下来,如同在寒冷的冬日里被温暖的阳光包裹,只剩下舒适、安详与轻松。
  
  那道人影似乎真的看到了他,打量着他的脸庞。
  
  “呃......”人影似乎被他脸庞惊到了,带着许些不确定:“您是....国师?”
  
  “国师?”王三丰心头刚升起巨大的疑问,还未来得及细想,手中捧着的古朴手札,陡然间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在他的感知中,书卷上那一个个古老的文字,开始散发出柔和而内敛的光晕,它们仿佛拥有了生命,一字一景,无数文字交织演化,最终在他眼前铺开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深沉的夜幕低垂,清冷的月光如水银泻地。一座古老的城池静谧无声,城中一所清幽的老宅寂静安然。夜风吹拂着庭院中的树枝,发出沙沙的轻响。书房内,在摇曳的烛火映照下,一位面容清癯、须发皆已花白的老者,正俯身于一张简陋的木案前,笔走龙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