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隋唐王朝 > 12 武则天称帝

12 武则天称帝

12 武则天称帝 (第1/2页)

却说新城公主是长孙氏最小的女儿,李世民对她尤其宠爱,李治也对她疼爱有加。
  
  公主生下来不久,长孙氏就去世了,李世民不放心别人看管她,特地安排她与一母同胞的李治和姐姐晋阳公主一起生活,这样姐弟三人可以相互照顾。当公主到了适婚的年龄,李世民先是将她许配给魏征的儿子,后来前朝变化,李世民一怒之下取消了婚约。
  
  后来李世民又给她挑选了一位夫君,也就是长孙诠,定下婚期之后,李世民就去世了,等孝期过去,李治就将妹妹下嫁了。
  
  婚后,公主与驸马的感情很好,可惜好景不长,后来长孙无忌遭到清算,家族被牵连,很多长孙子孙被杀掉,长孙诠也被害而亡,刚刚23岁的新城公主便成了寡妇。
  
  公主郁郁寡欢,李治觉得愧对妹妹,又为妹妹寻得一位驸马韦正矩,这个人看似道貌岸然,其实他娶公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接着公主的势力往上爬。后来李治病重,武则天掌权,武则天不喜欢公主,自然也不会重用韦正矩,他的上升之路被阻拦,于是常常怪罪于公主,有时候甚至出言不逊。
  
  公主本来与前夫感情深厚,现在的驸马又不爱她,没多久公主就病逝了。李治听说后十分伤心也无法接受,便派人去查探,得知韦正矩对公主无礼,韦正矩无从辩驳,李治看他没话说,就赐死驸马为公主陪葬,韦正矩的家人也遭到流放。
  
  却说高宗年已半百,精力已衰,武氏年龄比高宗还大三四岁,偏她生得丰采异常,望去还是半老佳人,并不象五六十岁形状。
  
  武则天情兴不减,因为高宗没用,武则天已把他看作眼中的钉子。表面上祷祝高宗速痊,背地里却咒他早死,她好另外找人。老天有意成全,高宗的头眩病日甚一日,返都后卧床不起,数日后驾崩。
  
  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悲悲戚戚情不能禁,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自己身为才人时,是风流倜傥的李治让她走出青春花季的郁闷;在感业寺孤守青灯时,又是李治在残夜里给她送去温情,并让她二进皇宫朱门;从昭仪到皇后,是李治力排众议,扫平一路障碍;从帷幔之后的小心翘望,到堂而皇之的矜持主政,依旧是李治用诏令的方式告示天下。武则天亲自执笔写下了泱泱五千言的骈体文《述圣记》。文章从缅怀先祖先皇的丰功伟绩开篇,简要追述了先帝高祖和太宗从晋阳首义到平定天下的史绩,着重记述了高宗李治的一生,特别是自太子监国到驾崩前的重大历史贡献。
  
  除了谨遵亡夫遗诏,让他归葬关中之外,武则天还要把《述圣记》刻成碑石,树立在乾陵。
  
  李治遗诏让太子继位,遇到国家大事,应该听取天后武氏的意见。
  
  李治离不开武则天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多年夫妻,感情深厚。虽说皇家没有真正的感情,但对于陪伴了自己33年的皇后,要说没有半点感情,肯定是不可能的。
  
  第二,武则天才能卓著,李治在扳倒长孙无忌后,便患了严重的”风疾“,与现在的高血压一类的病有些相似。患者经常会出现头晕目眩、眼斜口歪、麻木,甚至会有昏厥、半身不遂等症状。正好武则天对于政治有难以想象的天赋,正是由于武则天的存在,李治才能在病重的情况下,保持对大唐的统治。
  
  武则天之所以备受争议,正是因为她是正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就是说,她以一个女人的身份登基为帝,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当时的李治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武则天居然有一份当皇帝的心。他满心想的是,李显终究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就算不争气或者意外早逝,武则天也闹不出什么乱子,武则天只能做大唐王朝的幕后的主宰。
  
  李显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裴炎立马表示不可。李显大怒道:“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武则天,武则天当时一心想废掉李显,无奈没有机会,听到裴炎的话后欣喜若狂,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于是赶紧下懿旨,以唐中宗要“将天下让与韦玄贞”为罪名将他废掉,接着立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皇帝。
  
  武则天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李旦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
  
  武则天虽然登上了宝座,但是古代传统上的“男尊女卑”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在当时每个人的印象中,满朝文武几乎没有几个乐意看到一个女子称制。前唐遗臣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要怎样扳倒武则天。
  
  这其中也包括当朝的宰相裴炎,裴炎可以说是唐高宗李治最为信赖的大臣。公元683年李治去世之前,命令太子李显监国,裴炎就是辅助太子的心腹大臣之一。
  
  武则天亲族请立武庙,再追封武氏先祖为王,这一建议遭到裴炎的极力反对,他劝谏道:“太后母仪天下,不应偏私亲属,难道太后忘了吕氏败亡的教训了吗?”
  
  武则天听后回道:“吕后是封吕氏为王,而我是追赠死者,情况不一样”,裴炎仍认为武则天应该防微杜渐,武则天一听很不高兴,后来武承嗣又建议杀了韩王和鲁王,以绝李氏宗氏之望,武则天询问宰相的意见,其他两人都一言不发,只有裴炎极力反对。
  
  这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裴炎趁机请武则天还政于李旦。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镇压扬州叛乱,徐敬业兵败被杀。武则天一怒之下,追削徐世绩等人的官爵,并将其坟墓挖开,徐世绩死后落得了个开馆戮尸的下场;而裴炎也被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斩首。
  
  原来徐敬业叛乱之前,让骆宾王编了一首童谣在洛阳传唱:“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两片火就是“炎”字,绯衣是个裴字,当殿坐就是说裴炎要当皇帝。
  
  徐敬业起兵后,给裴炎写了一封信,结果这封信被人截获交到武则天手里,而信中只有“青鹅”两个字。武则天说:“青”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十二月”,“鹅”的意思是“我自与”。所谓青鹅,就是“十二月,我自与”的意思。
  
  于是武则天下令把裴炎处死。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可以和一群男人争权。为了除掉自己登基路上的障碍,武则天便努力从两个字中寻找裴炎反叛的证据。至于“青鹅”是不是这个意思,只有徐敬业知道。也许他使的反间计,裴炎怎么可能当皇帝呢?
  
  徐敬业兵败之后,武承嗣建议武则天借机剪除诸王,这让诸王更是提心吊胆,想反抗却无能为力。韩王李元嘉之子李譔与越王李贞之子李冲交游广阔,政治敏感度较高,便以密语的形式四下串联相约举事,李唐皇室终于有所反应,由李譔与李冲牵头,伪造皇帝的书信,要求诸王派兵勤王。可是效果非常不理想,如纪王李慎就坚决拒绝起兵,因为实力太过悬殊。鲁王李灵夔之子李蔼承受不住压力,竟然出卖父亲和皇室宗亲,将他们将要起兵的计划全盘报告武则天,只求换得自己免死不诛。
  
  相对于李唐皇室男性令人失望的表现,女人们则体现出令人欣赏的态度,唐高祖李渊之女常乐公主表现出了果断的决心。她的女儿赵氏嫁给武则天第三子李显为嫡妃,却被武则天无故饿毙,双方早已结仇。接到越王的消息,常乐公主慨然道:“昔日隋文帝将篡周室,尉迟迥身为北周皇室的外甥,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烈。现在诸王均为先帝之子,岂能不以社稷为心!面对如今李氏危若朝露的困境,不能舍生取义,尚待何时!就算是兵败身死,也无愧此生。”虽然知道力量不足以对抗武则天,可是公主果决的口吻,却分明流露出必死的凄凉。常乐公主的这番话,让李唐皇室的男性汗颜啊,这番话也充分地表现出当时女性强烈的参政意识和巨大的社会活动能力。这大概也是武则天能在唐代出现,而且只能在唐代出现的原因吧。
  
  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说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武则天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688年,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后改称“天授圣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
  
  傅游艺本来只是一个从六品小官,但非常善于揣摩上级意图,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九百余人上表,劝武则天称帝。武则天严厉批评了傅游艺,并拒绝了这一要求,但又暗暗提拔他为给事中。
  
  傅游艺欢欣鼓舞,过了没几天,组织了远近百姓、各族酋长、沙门、道士、王公大臣等六万多人再次集体上表劝进。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是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太子李成器则降称皇孙。自此李旦成为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而傅游艺则被一举提拔为宰相,在一年之中他的官服颜色变了青、绿、朱、紫四色,人称“四时仕宦”。
  
  傅游艺官升得太快,有些膨胀。竟然梦到自己登上了皇帝听政的湛露殿。醒来之后,他将梦境告诉朋友,朋友马上向女皇告密。女皇立即逮捕傅游艺,并逼迫他自杀。
  
  却说贞观二十二年时,武将李君羡求见唐太宗,恰巧宫廷宴请诸位武官行酒令,要求讲各自乳名。李君羡自报家门道:“在下乳名五娘子。”
  
  唐太宗一听大笑道:“你既为女子,为何如此雄健勇猛?”
  
  听完皇帝的话大家都笑了,但是笑后唐太宗突然想起了那个“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预言,而李君羡乳名“五娘子”,莫非这则谶语指的就是他?而且李君羡官拜“武卫将军”、封号“五连县公”、籍贯“武安县”,全部有“武”字,唐太宗不由暗下杀心。
  
  于是唐太宗借故革其禁军职,然后贬出长安,再之后派人严密盯住李君羡,在获知他与一个通晓佛法的道信和尚形影相随窃窃私语后,就鼓动御史弹劾他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然后将其诛杀,全部家产被查抄没收!
  
  天授二年,他的家属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有天命,下诏追复李君羡官爵,以礼改葬。
  
  武则天称帝后最担心的事就是李唐复辟,因此她非常警惕那些对李唐有好感的人,担心他们会谋反。
  
  武则天的心理很明显,所以很多人看中这一点,通过打压李唐来讨好获女皇,更有甚者想取代女皇的亲生儿子,夺得太子之位,继承武则天的一统天下。这个人就是女皇的侄子武承嗣。武则天称帝,武承嗣在其中起到不少作用,因此武承嗣的权力很大,不仅是宰相,还被封为魏王,武承嗣一心想陷害李旦,谋夺储君之位。
  
  为了除掉李旦,武承嗣看中了酷吏来俊臣,来俊臣也有投靠之意,两人携手合作,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血雨腥风。武承嗣先找洛阳人王庆之上书要求改立皇嗣,但岑长倩和格辅元两位宰相极力反对,于是来俊臣大兴冤狱,不仅处死了两位宰相,欧阳通等数十位朝臣也跟着丢了性命。好在铁腕宰相李昭德力挽狂澜,当众杖杀王庆之,力谏武则天罢免武承嗣的相位。
  
  不久武承嗣又联络酷吏诬告刘行实。武承嗣上奏女皇,说民间有谶言,代武者刘,这和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有谶言说唐三代后,女主武氏有异曲同工之妙。武承嗣用这种没有根据的谶言想打动武则天,去打击自己的政治对手。
  
  刘行实是先朝名将刘伯英的儿子,老刘家的发家史其实与武则天也有关系,可以说对武则天支持力度很大,当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攻陷了周边很多地方,这时候刘行实兄弟自发组织义兵,坚守孤城,扼制了叛军的势头,为武则天消灭叛军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武则天一直很器重刘家,执政期间重用了他们,而且刘家与武承嗣也没有矛盾,不要说谋反,就是反对武承嗣的心也没有,那为什么会遭遇这种诬告呢?
  
  其实武承嗣找刘行实开刀,就是因为他们的姓氏。而天底下姓刘的人多如牛毛,难道因为刘氏可能取代武周,就要赶尽杀绝吗?当然不会,武承嗣诬告刘行实,其实是项公舞剑意在沛公。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而且还是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李旦的妻子,曾经当过皇后的刘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