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安重荣与安从进
101 安重荣与安从进 (第2/2页)安重荣对石敬瑭彻底失望了,正当壮年的他不甘心像个孙子似地拜倒在异族的铁蹄之下,他要为那些惨遭契丹压迫的各族百姓张目,也要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于是,谋反成了他的不二选择。
饶阳令刘岩,献五色水鸟,重荣妄指为凤,畜诸水潭。又使人制大铁鞭,置诸牙门,谓铁鞭有神,指人辄死,自号铁鞭郎君,每出必令军士抬鞭作为前导。遂收聚亡命,收市战马,屯积粮草,准备起事。又联合契丹境内的吐谷浑等族以为援,吐谷浑首领白承福率本族三万人内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契丹的实力。
此时的石敬瑭也没闲着,他一手捧着契丹干佬儿的圣旨,一手掂量着如何对付安重荣。
垂垂老矣的石敬瑭知道皇位来之不易,断然不敢违拗给他戴上皇冠的契丹,但是他也不想和手握重兵的安重荣翻脸。他只想安安生生地做几年皇帝,无奈之下,他只好一面传出圣旨,嘱咐安重荣对契丹依令而行;一面派出殿前供奉官张澄率兵2000,将已南下至并、镇、忻、代州的部族百姓驱逐回原地。可是,这些老百姓好不容易逃离契丹魔爪,如何愿意回去受罪呢?于是他们相约来到成德军治所,希望能够得到安的庇护。
此时的安重荣已经心生反意,对于这些无家可归的部族百姓,立刻汰弱留强编成部伍,进行训练准备起事。对于老弱他也没有放弃,而是尽可能地妥善安置,一时间百姓归者如潮,谁也不再搭理石敬瑭的诏旨。
这下石敬瑭坐不住了,他知道安重荣这是准备拷贝自己的成功范例啊。一想到那个如同自己年轻时一样的猛男坐拥大镇,石敬瑭做梦都会吓醒。于是他拿出自己当年笑傲沙场的那股猛劲,亲自坐镇邺都,召集各路藩镇讨伐安重荣。
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与重荣同姓,恃江为险,隐蓄异谋,重荣阴相结托,互为表里。晋主既虑重荣,复防从进,乃遣人语从进道:“青州节度使王建立来朝,愿归乡里,朕已允准。特虚青州待卿,卿若乐行,朕即降敕。”从进答道:“移青州至汉江南,臣即赴任。”晋主闻他出言不逊,颇有怒意,但恐两难并发,权且含容。
公元941年,安重荣乘石敬瑭移驾邺都之际,致书安从进,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安"字,希望安从进乘京城空虚之际北进,与成德军南北夹击,共图大事。
这里顺带说一下,二安虽然同姓,但安重荣是粟特人,安从进是沙陀人,二人八竿子都打不着。不过沙陀与粟特同属印欧语系的白种人,且长期通婚,所以二人虽不同族,但却交心已久。
却说有一人名叫和凝,字成绩,郓洲须昌人,他父亲叫和炬,喜欢喝酒,不拘小节,但特别喜欢文人,常常倾尽家财来交结文人.因此和凝也结识了一些文人.和凝从小就聪明伶俐,姿态俊秀,神采奕奕.考取进士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聘他担任从事.贺瑰与后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被打败了,逃跑时只有和凝跟随着他.贺瑰回过头来看见和凝,挥手让他赶快走.和凝说:““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过了一会儿,有一名敌骑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士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贺瑰因此幸免于难.贺瑰回来,告诫他的孩子们说:“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和凝.
天成年间,朝廷授予和凝郎中侍御史一职,后和凝多次升官至主客员外郎,主管皇帝的诏书;又担任翰林学士,主管贡举等.当时,进士中有很多轻浮的人,喜欢吵吵闹闹对待主考部门.主考部门每次公布考榜,就事先围上荆棘,关上省门,不让人出入,以至成为常规.和凝拆掉荆棘,打开省门,考生见了考榜也不再吵吵闹闹,所录取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人,称的上是得了人才.
后晋初,朝廷授予和凝端明殿学士,兼管度支,同时任翰林院学士承旨.高祖多次召见他,以时事询问他,他的回答都能让高祖满意.天福五年,朝廷授予他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
高祖将要到邺都,当时在襄州的安从进已表现出要谋反的迹象.和凝说:“高祖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乘机反叛,您看该怎么办?”高祖说:“你看该怎么办?”和凝回答:“先于别人采取行动的人,就能制服别人.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高祖认为这样非常好.这时,郑王担任开封尹,留下来不跟随高祖去邺,高祖就授给他诏书.高祖到了邺都,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刚去邺都,没料到晋兵会迅速出动,行军到花山,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万余人统行溃散。安从进单骑走脱,连山南东道的印信都弄丢了。
安从进兵败,安重荣尚未闻知,竟集境内饥民数万南向邺都,声言将入朝行在。先除国贼再灭外寇。百姓对石敬瑭辱国害民一事切齿痛恨,立刻忘乎所以地追随安大哥起兵。安重荣的义军迅速膨胀到数万之众。
安重荣的义军行至宗城,与石敬瑭派出的镇压大军不期而遇。狭路相逢勇者胜,安重荣和石敬瑭的好妹夫杜重威杀在一起。
杜重威是个没节操的二货,不过此时的他率领的是后晋的精锐,再加上石敬瑭在后面坐镇,他可不敢有二心,只能拼命死战。
时间一长,安重荣大军吃不住劲了,一呼百应的义军毕竟不如职业军人。眼看着义军形势不利,素与安重荣不睦的成德军将领赵彦之突然倒戈,向晋军大队玩命奔去。晋军见他铠甲鞍辔俱用银饰不由起了贪心,虽然他倒戈来降,也把他乱刀分尸,所有铠甲鞍辔当即分散。
安重荣始料未及,义军顿时阵脚大乱,两万余将士尽皆溃散,大部分被冻饿而死,或被得理不饶人的杜重威杀死,安重荣带着十余骑亲将逃入镇州。杜重威随即率兵围住了镇州。
安重荣虽然身陷重围,却不甘束手就缚,他知道自己同时得罪了两大强敌,无论是契丹还是后晋都不会放过他。
安重荣动员城中百姓共同御敌。镇州百姓一则感念安重荣素日恩德,二则对暴敛媚敌的后晋朝廷素无好感,于是,大家强忍亡夫丧子之痛,义无反顾地奋力死战。
杜重威见强攻不成,就大撒银弹收买城中将校,一个家伙见钱眼开,从城西水碾门放晋军入城。守城军民寡不敌众,两万余人倒在血泊之中。
安重荣又一次突出重围,率领数百名骑兵退入牙城,准备与晋军做最后的搏杀。
公元942年正月,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粮尽多时的安重荣再也拿不起自己的强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晋军潮水般地冲入牙城。
安重荣兵败被俘,石敬瑭下令斩首,并将他的首级快递给小爸爸耶律德光报功。
安重荣被杀,晋廷以为可告无罪,那知辽使复来诘责,问晋主何故招纳吐谷浑?晋主说吐谷浑酋长阴附安重荣,安重荣将他们徙入内地,我又不知道。偏辽使索白承福头颅,晋主无从应命,为此忧郁盈胸,渐渐地生起重病来了。
在中原王朝与契丹异族攻守之势逐渐转移的五代,在契丹强寇面前敢于奋起抗争的安重荣就这样悲壮地死去了,只留下他的忠魂毅魄仍然卫护着他的中国。真正的历史从来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她的煌煌史册中,像安重荣这样壮志难酬的蹈海英雄,依然千古留香。
天福七年,高行周攻克襄州,安从进战死,执住从进子弘超,及将佐四十三人送往大梁。晋主在邺都病已不起,闻捷报不能还京受俘,徒落得唏嘘叹息。
石敬塘生有七子,四子被杀,散见上文,二子早殁,只剩幼子重睿尚在冲龄。晋主卧疾,宰相冯道入见。晋主令宫女把四岁的石重睿抱至近前,交与冯道怀中。敬瑭言:“大晋社稷全交爱卿,望爱卿效仿周公之德,顾命辅政,勿负朕心。”冯道口称遵旨,伏地叩首。
及晋主病终,冯道与侍卫马步都虞侯景延广商议,冯道说:“自大晋开国,向契丹称臣称子奴颜婢膝,实乃奇耻大辱。若立年幼之君,必被契丹讹诈,不如选年长宗室继承君位?”【冯道不遵石敬塘遗命,其实也是为社稷着想!】
景延广最恨契丹,竟与议定拥立重贵,飞使奉迎。后人有诗叹曰:
智短才疏石敬瑭,
闺阃嫌隙祸萧墙。
结连北虏颜何厚?
反下三关罪莫当。
屈膝称臣甘耻辱,
请封割地坏纲常。
奸臣阿附桑维翰,
十二年来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