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三十八章各有稻粱谋(六)

第三十八章各有稻粱谋(六)

第三十八章各有稻粱谋(六) (第2/2页)

果然,太学生陈东便带着数百名学子伏阙请愿。
  
  他们跪在宫门外,高声呼喊着“杀贼、拒和、抗金、保京”的口号,声震朝野。
  
  赵桓站在宫墙上,听着下面的呼喊,
  
  心中五味杂陈。
  
  他虽有犹豫,担心此举会引发不必要的动荡,但看着学子们一张张充满热血的脸庞,还是让人传出话去,接纳了他们的诉求。
  
  消息传开,汴京士民抗金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着如何抵御金人,不少民间士人也纷纷提笔写下自己的抗金良策,送到宫中。
  
  解决了言路的问题,赵桓又将目光投向了财政。
  
  道君留下的烂摊子,让国库早已空虚。没有充足的军费,抗金便是一句空话,谁给你饿着肚子打仗?
  
  “传朕旨意,裁撤应奉局、造作局等机构。”赵桓在朝堂上宣布,“这些机构耗费民脂民膏,如今国难当头,再留着已是无益。”
  
  应奉局和造作局是蔡京为满足赵佶奢靡生活而设立的,负责搜罗奇花异石、制作精美工艺品,耗费巨大。
  
  裁撤这两个机构,虽能节省一些开支,但对于庞大的军费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赵桓并未气馁,他又下令停止艮岳工程,艮岳是赵佶耗费巨资修建的皇家园林,里面奇珍异宝无数。
  
  停止这项工程,民心军心皆得。
  
  紧接着,赵桓开始着手调整军事部署,要抵御金人,必须有强大的军队。
  
  “传朕的旨意,拟一道圣旨,快马送往河北各城,真定、河间、庆源(赵州),凡守将,务必死守城池,寸土不让!”
  
  身后的东宫旧人邵成章愣了一下,赶紧应道:“老奴这就去办!”
  
  “等等。”赵桓叫住他,眉头拧成个疙瘩,“告诉他们,朕在汴京等着他们的捷报。粮草、军械,朕会尽快调拨。若有临阵退缩者,斩!”
  
  之后,多匹快马从汴京北门冲出,马蹄踏碎了路面的薄冰,溅起的雪沫子糊了马夫一脸。
  
  为首的骑士怀里揣着密封的圣旨,黄蜡封的边角被体温焐得发软,那是送往真定府的,守将刘韐(gé)是员老将,当年在西北跟夏人打过仗,赵桓对他寄了厚望。
  
  “快!再快点!”骑士甩了一鞭子,马嘶鸣着加速,桥上的冰滑得厉害,马差点失蹄。
  
  赵桓连着三天召见大臣,李纲第一次进殿时,袍角还沾着雪,开口就说:“官家,当务之急是守汴京!城墙得加固,粮草得囤积,还得召天下兵马勤王!”
  
  “准!”
  
  “启用李纲为兵部侍郎,负责汴京防务。”赵桓的声音多了一丝坚定,“召种师道入京,任同知枢密院事,命天下兵马勤王。”
  
  李纲和种师道都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启用他们,让汴京的军民看到了希望。
  
  随后,赵桓又下令急调陕西、南方等地的驻军驰援汴京,并下令整顿禁军,加强城防。
  
  那天下午,李纲带着工匠登上北城墙,指着那些松动的城砖骂:“这就是道君皇帝花石纲换来的防务?”
  
  骂归骂,手下的活却没停,征调民夫的告示贴出去,不到半日,城根下就聚了上千人,有扛着锄头的农夫,抡着斧头的木匠,连瓦子里的杂耍艺人都来了,说要给守城的士兵表演解闷。
  
  “新天子是个办实事的!”卖胡饼的王二蹲在城墙根,给干活的人递饼,“你看李侍郎,亲自搬石头呢!”
  
  汴京的百姓和禁军接到命令后,纷纷行动起来。他们齐心协力,修缮城墙,增筑垛口、瓮城,挖掘壕沟。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
  
  有百姓主动将家里的铁器拿出来,送到铁匠铺,熔铸为砲石、弩箭等守城器械。
  
  为了募集兵力,赵桓下令“天下勤王”,号召各地驻军、乡兵驰援汴京。
  
  粮草也是个大问题,赵桓强令汴京富户捐献粮食,“括京师蓄积”,同时开放官仓赈济贫民。只有稳定了城内的秩序,才能让军民一心,共同抵御金人。
  
  富户们虽有不舍,但在国难当头之际,也只能含泪拿出粮食。
  
  贫民们得到赈济,心中对新君充满了感激,抗金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赵桓继位后,整个汴京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
  
  结束党争、启用主战派、筹备防务,一系列的举措让大宋颓势有了扭转的迹象。
  
  汴京军民的抗金士气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振。
  
  赵桓坐在大庆殿的龙椅上,看着阶下官员们忙碌的身影,听着宫外传来的阵阵操练声,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汴京城的风,好像真的没那么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