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IF番外·长子与太子
第4章 IF番外·长子与太子 (第1/2页)大唐。
贞观十四年,太极宫。
当扶苏以李世民的身份接受万邦来贺时,他的心中没有丝毫骄傲或得偿所愿的兴奋,唯有对李世民的敬佩和对自己的担忧。
扶苏很清楚,他的能力相较于李世民而言相去甚远,他根本无力铸造如此盛世。
所以虽然扶苏对李世民的诸多做法都很不认同,却依旧循着皇天的指引,战战兢兢、勤勤恳恳的模仿着李世民的姿态,去做李世民做的事、说李世民说的话。
为了大秦的昌盛,扶苏甘愿克制自己,活成李世民的影子,学着李世民的模样带领大唐走向本该属于大唐的盛世。
除非实在忍不住!
“够了!”李世民面颊微微泛红,猛的一拍案几。
宫中群臣立刻噤声谨言,跪在地上的李承乾猛的攥紧双拳,深深低垂头颅不敢流露出双眼中的愤怒、不甘和偏执。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的谏言被打断,心情却是愈佳,拱手正声道:“太子殿下数亏礼度、侈纵日甚,以至于路人皆诧,遑论陛下乎?”
“然,臣请陛下息怒,臣已撰《谏苑》二十卷,可教太子。”
“若太子纳臣之谏,定可恭谨忠孝、刚毅仁德,再不让陛下心忧!”
于志宁已经为此次劝谏准备了很长时间,而于志宁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他精心编撰的《谏苑》上呈给李世民。
让李世民知道,当今太子府诸属官皆无能,但他却有系统性、全面化教导李承乾的能力,他已不满足于左庶子的身份。
他要升官!
他要做太子詹事!
李承乾依旧跪在地上,一言不发,只是将衣角攥的更用力了些,准备迎接来自李世民的雷霆大怒。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口气,终于还是忍不住起身,背负双手走向于志宁沉声发问:“卿乃何人?”
李承乾愕然。
于志宁更是被李世民这番作态搞的颇为无措,只能拱手道:“北周太师于谨曾孙,中书舍人于宣道次子,前隋冠氏县令,秦王府学士,黎阳县公,太子左庶子,于志宁!”
在说到‘秦王府学士’时,于志宁明显加重了几分语气。
陛下,臣可是您的潜邸旧臣!
李世民喝问:“既是太子左庶子,见太子不端为何不劝谏,而是向朕上疏?”
“卿欲离间皇室骨肉乎?!”
他已经忍很久了!
他也曾长于深宫,更是诸子之长,会在嬴政无暇照看、教导孩子们时亲自教导弟弟妹妹们,而在教导的过程中也难免与弟弟妹妹们的夫子进行交流甚至是辩论。
他见过儒生夫子的谆谆劝导,也见过刑名夫子冷酷无情的利益分析,更曾见过将领夫子带着公子纵马习武,甚至见过有夫子教导公子公主该如何争宠。
身为夫子,合该与弟子利益相关、荣辱与共,去尽可能的教导弟子成长成才、为弟子争取利益。
而不是跑到皇帝面前告状!
因为跑到皇帝面前告状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让皇帝厌恶公子或公主,却不能对公子或公主的成长产生任何正面作用。
于志宁等人身为太子的夫子,却整日向皇帝告太子的状,在扶苏看来,实在是其心可诛!
李承乾第一次抬起头,不敢置信的看向李世民。
于志宁更是心头一颤,赶忙一脸正色的沉声道:“陛下焉能如此揣度臣之好意?”
“陛下身为人君,更是人父。”
“今太子有错,臣理应向人君上禀。”
“今人子有错,臣理应向人父上禀。”
“狡言太子德才兼备而欺君,方才是罪也!”
李世民轻轻摇头道:“卿所言,乃是为人臣之道,却实非是为人师之道!”
于志宁身为人师,却不愿与李承乾利益与共,反倒是要踩着李承乾上位。
这是为师之道?
见于志宁梗着脖子就要继续直谏,张玄素见状也出列拱手,沉声道:“启禀陛下!”
“太子畋猎无度,荒废学业,在宫中击鼓、声闻于外!”
“臣苦苦劝谏却毫无用处!”
“更还引得太子愤恨,令家仆伏击于臣,殴臣近死!”
“是臣等无能,方才不得不恳请陛下管教太子!”
张玄素退让了一步,自认自己无能,所以才不得不求助于皇帝。
但李承乾看的清楚,张玄素只是看似退让了一步而已。
张玄素分明是在以李承乾夫子的身份指认李承乾不尊师重道、不听劝谏、狂悖殴师!
桩桩件件,都能废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李承乾当即就想自辩,李世民却已沉声质问:“朕分明记得,朕令诸位爱卿为太子师之前,承乾性聪敏、特敏惠!”
“贞观四年时,朕下诏令曰: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贞观七年时,承乾病重,朕特意叮嘱承乾不准多读书,只需太子师与太子评说古事即可,然,承乾却笔耕不辍,上治国方略之疏,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
“贞观九年时,朕居丧之际令承乾监国权知军国大事,朕每每外出巡视,皆令承乾监国,承乾亦不负朕所望,颇识大体、颇能听断。”
“朕丰姿峻嶷、仁孝纯深的承乾,怎的就变成了诸位口中畋猎无度、荒废学业之辈?!”
李世民此话一出,张玄素根本没法回应!
继续说李承乾畋猎无度、荒废学业吗?
全天下人都知道曾经的李承乾有多优秀,李世民把如此优秀的李承乾交给张玄素等人教导,结果才没过几年,张玄素就把李承乾给教成了无能纨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