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援助(求收藏!)
第22章 援助(求收藏!) (第2/2页)那个总是戴着一副粗框眼镜、衔着石楠根烟斗、在西装胸袋插一支万宝龙149钢笔,并且满脸写着“这不够好”的编辑,是从1924年以来,就任职《大西洋月刊》的老牌编辑,更是在1938年成为主编的元老人物。
不仅与海明威、艾略特、伍尔芙、埃德蒙·威尔逊、约翰·厄普代克等一众名家有着深厚友谊,作家人脉宽泛。同时也是编辑界中最具变革精神的主编之一。
范妮听说爱德华·威克斯最近在尝试将“种族议题”引进《大西洋月刊》中,但若是使用黑人的稿子,对于“种族矛盾”这个沉疴已久的顽疾,未免显得太过刻意与急躁,所以正是需要白人稿件的时候。
越想,范妮越觉得这件事可行。
只是,她一个从来只使用男性笔名、从没公开露过面的小编辑,自然不会认识爱德华·威克斯这个行业大佬。
但……这也不是问题。
她不认识爱德华·威克斯,但钱德勒认识啊!
她因为曾经多次帮钱德勒保留稿件原句的缘故,所以和钱德勒关系不错。
在日常的往来中,她刚好得知爱德华·威克斯近来似乎在尝试向钱德勒约稿——除了引入“种族议题”外,爱德华·威克斯也想扩展《大西洋月刊》的文学光谱。
欲借畅销类型作家雷蒙德·钱德勒来吸引更多读者,同时证明他所主导的杂志能“点石成金“——将通俗作家“文学化“。
当然了,钱德勒向她抱怨过威克斯老是删改他的稿件,删去他喜爱的那些通俗台词,声称“他的目的是想把硬汉阉割成绅士”!
但奈何威克斯还是孜孜不倦的发来组稿请求,并对钱德勒说“你不该将才华浪费在类型俗套中。“
显然,两个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理念矛盾,就跟一对通讯录躺在床上交流一样——只会有停不下来的放屁。
但,这并不影响钱德勒是个能帮助她约出爱德华·威克斯的人。
想着。
范妮回到办公桌,先是给《君子》的作者马里奥·普佐写了一封过稿信,约定时间让他来出版社商谈后续事宜后。
就马不停蹄的致电给雷蒙德·钱德勒,并且是接连不断的致电——这家伙和他笔下的硬汉侦探菲利普·马洛一样,几乎就离不开酒精!
……
六月的纽约街道带着夏初的燥热,在第42街和第五大道交界点的纽约图书馆外,人头攒动,往来人群与轿车络绎不绝。
“伦敦的孩子们还在防空洞里发抖!我们不能让纳翠的铁蹄踏遍欧洲!”
美国援英委员会负责募捐的年轻女孩们,捧着贴满照片并写有「救救英国」四个白漆字的展板,在图书馆广场临街的马路拐角大声喊着。
也有的女孩不负责大声宣传,只负责把报道惨烈战事的报纸举过头顶。
只见报纸的头版照片上,战地记者清晰拍摄下了敦刻尔克港口笼罩着的血腥和硝烟,灰蒙蒙的海面上挤满了渔船和战舰,天空中轰炸机掠过,密集的士兵根本看不清脸上是带着惊恐、麻木还是劫后余生的喜悦,全都像沙丁鱼一样拥挤在海滩上、海面上,当然也有溺毙在海底的看不见的人。
一切场景都宛如地狱。
“上帝啊,这些士兵太可怜了……愿上帝保佑他们能够平安回家。”拥挤在人群中的玛丽被报纸上刊登的照片所震撼,不由双手合十祈祷。
“妈,祈祷是无用的。”密集的人群中,努力跟在她身旁不走散的恩尼说着,手里攥着用来捐款给援英委员会的钞票。
一米八的高个子让他能够昂首出人群,见到图书馆大街上的混乱场景。恩尼微微张着嘴,却只是与玛丽简单对话着来放松心情,像是狂风暴雨中缺氧的鱼探出水面汲取氧气。
与玛丽对话时,他也是尽量以平静的语气,但他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来到这里许久,战争带来的混乱终于在美国投下了它的冰冷阴影,也让恩尼的心中增添了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