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21章 红军北上土城青杠坡阻击战 一渡赤水

第21章 红军北上土城青杠坡阻击战 一渡赤水

第21章 红军北上土城青杠坡阻击战 一渡赤水 (第1/2页)

第21章红军北上土城青杠坡阻击战一渡赤水
  
  遵义会议如惊雷般驱散了红军头顶的阴霾,确立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然而,前路依旧荆棘密布,尾随的追兵如跗骨之蛆。红五军团,这支以“铁血后卫”著称的英雄部队,再次肩负起掩护全军转移的重任。王林率领的独立团,这支在湘江血火中涅槃、在黔地大山里滚雪球般壮大的“铁血后卫虎团”,自然成为了后卫中的尖刀。
  
  遵义会议一结束(1月17日),独立团便结束了在箐口的短暂休整与“解题吃肉”式的大练兵,奉命向南运动收缩,监视、迟滞薛岳中央军的追击锋芒。1月19日,五军团主力移驻桐梓,独立团则进驻遵义北面的咽喉要地——板桥镇,如同一道铁闸,牢牢扼守着南面薛岳兵团可能北上的通道。王林依托板桥险要地形,布设疑兵,加固工事,让薛岳部摸不清虚实,不敢轻举妄动,为军团主力争取了宝贵的部署时间。
  
  1月20日后,随着敌情变化和军团整体部署调整,独立团再次后撤,进驻更为险峻的娄山关。这里群峰耸峙,关隘雄奇,是黔北通往四川的天然屏障。王林将炮连部署在制高点,步兵依托古关隘和两侧陡峭山崖构筑多层次防御体系,将“铁血后卫”的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独立团如同一头盘踞雄关的猛虎,冷冷注视着山下可能的来犯之敌。
  
  然而,真正的风暴并未在南面薛岳处爆发,而是来自北面的川黔边境。
  
  土城东·青杠坡的血色黎明
  
  时间推进到1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向赤水河方向转移,意图北渡长江入川。
  
  1月24日,红1军团攻占土城,26日到达赤水城郊,与先入城的川军2个旅形成对峙。
  
  军委纵队及红三、五军团主力进抵土城地区。土城东面,是一片名为青杠坡的狭长山谷地带,地势险要,是阻击追兵的理想战场。军委判断,尾随而来的主要是川军郭勋祺旅和潘佐旅(当时情报显示每旅2团,共4团约5000人),而我军在此集结了红三军团、红五军团主力,兵力超过万人,占据明显优势。主席审时度势,决心在此打一场歼灭战,彻底粉碎追兵,解除后顾之忧。
  
  于是,红三、五军团迅速占领青杠坡两侧高地,布下天罗地网:红三军团据守北侧高地,红五军团扼守南侧山岭,军委坐镇土城指挥。作为五军团最锋利也最受倚重的尖刀,王林的独立团,因其在遵义期间实力大增(已达2700余人,装备精良,尤以强大火力著称),被军委留作总预备队,驻扎在土城附近,随时准备投入关键方向。
  
  1月28日,晨雾尚未散尽,青杠坡战役打响。按照预定计划,红三、五军团分南北两路,向进入伏击圈的川军发起猛攻。然而,战斗的激烈程度远超预期!
  
  情报误判,强敌突现:川军郭勋祺旅并非普通编制,而是刘湘的王牌“模范旅”,下辖4个精锐团!加上潘佐旅的2个团,当面之敌实为6个团,兵力超过一万,与我军旗鼓相当,甚至略占优势(川军装备亦较精良,且以逸待劳)。
  
  川军悍勇,阵地胶着:郭勋祺部战斗力极强,士兵剽悍,战术灵活,依托地形拼死抵抗。红军将士虽英勇无畏,反复冲锋,却难以迅速击溃敌军,战斗陷入惨烈胶着。
  
  北线告急,阵地被破:最危急的时刻到来!在川军凶猛的反扑和增援下,红三军团据守的北侧高地部分阵地竟被敌军突破!川军如潮水般涌向突破口,威胁着整个青杠坡防线,甚至土城军委的安全!战场形势瞬间逆转,红军腹背受敌的困境不仅未解,反有被反包围的危险!
  
  土城军委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前线告急的电报如同雪片般飞来。主席紧锁眉头,目光扫过地图上岌岌可危的北线。关键时刻,他当机立断:
  
  “命令:干部团!独立团!立即增援青杠坡北线!不惜一切代价,堵住缺口!把敌人给我打回去!”
  
  命令如山!王林在土城待命点早已通过脑海中的3D地图感知到了前线的危急。那代表红三军团阵地的红光点正在大片变暗、闪烁!接到命令的瞬间,他如同困锁已久的猛虎终于出闸:
  
  “独立团!全体都有!目标青杠坡北线!跑步前进!炮连!给我把炮扛起来跑!快!快!快!”
  
  独立团的战士们憋足了劲,此刻化作滚滚铁流,以惊人的速度扑向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北线战场。与此同时,由陈大将率领的、由红军大学学员和骨干组成的精锐干部团,也从另一方向火速驰援。
  
  虎啸青杠坡,力挽狂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