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南渡乌江贵阳告急威逼龙里
第29章 南渡乌江贵阳告急威逼龙里 (第2/2页)“到!”
“看见半山腰那片林子没?疑似敌团级指挥所!还有那几个重机枪巢!方位标定!十门迫击炮,三轮急速射!给老子轰!”
“陈大炮!把你那两挺‘大宝贝’(13.2mm高射机枪)给老子推到前面那个土包后面!平射!目标——山脊线暴露的步兵集群!给老子扫!”
“通通通通……!”
“咚咚咚咚咚……!”
刹那间,独立团的阵地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迫击炮弹带着尖锐的呼啸,精准地砸向吴奇伟部半山腰的树林和前沿火力点,爆炸的火光烟柱冲天而起!更恐怖的是那两挺高射机枪平射时发出的沉闷而密集的撕裂布帛声!碗口粗的树木被拦腰扫断,山石被打得碎屑横飞,山脊线上几个暴露的川军班组瞬间被狂暴的金属风暴吞噬,惨叫声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淹没!
观音山主阵地上,一片混乱。
“炮击!共匪炮击!”
“重机枪!是那种打飞机的大家伙!平射!平射!快隐蔽!”
“我的连!我的连啊!”一个营长看着瞬间被高射机枪弹道覆盖、死伤狼藉的部队,目眦欲裂。
吴奇伟在临时掩体里也被震得灰头土脸,脸色煞白。这火力强度,这精准的打击,这毫不吝啬的弹药消耗……除了红军主力,还能有谁?!“命令各部!隐蔽!不许露头!炮兵!给老子还击!压制!压制他们的炮位!”
川军的山炮和迫击炮开始零星还击,但精度和密度远逊于独立团的炮火。独立团的炮打一阵就迅速转移阵地,让吴奇伟的炮兵难以捕捉。高射机枪更是打几梭子长点射就更换位置,继续用那令人肝胆俱裂的火力扫荡着任何敢于暴露的目标。
整整一天,观音山下炮声隆隆,枪声激烈。独立团时而组织小股部队伴攻山脚,吸引火力;时而用迫击炮和高射机枪进行精确而猛烈的“点名”式打击;庞大的辎重营在后方故意制造烟尘,仿佛有源源不断的后续部队在运动。吴奇伟部被牢牢钉在观音山阵地上,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断增加的伤亡,数次想组织反击,都被那毁灭性的火力当头打回。他们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预备队,都被死死吸引在这条并不算宽阔的正面。孙渡的滇军正奉命拼命向东赶来,意图合围这支“红军主力”。
暮色四合,硝烟未散。
王林再次举起望远镜,确认敌军阵地依旧被牢牢吸住,没有任何大规模异动的迹象。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
“命令:各营连,按预定方案,交替掩护,秘密撤出阵地!向西南方向转进!目标——惠水!动作要轻!要快!骡马蹄子包上布!重武器抬着走!电台保持静默!”王林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张红土!带侦察连断后!把咱们故意留下的那些破旧番号标识、破草鞋、空罐头盒,给老子在阵地上摆得显眼点!篝火……留几堆,烧旺点!再找几个嗓门大的俘虏兵,隔半个时辰给老子朝着山上喊几句号子!”
夜色,成了独立团最好的掩护。3000多名战士,如同融入大地的暗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喧闹一天的观音山战场。庞大的辎重营在老兵骨干的严密组织下,秩序井然,沉重的物资担子压在肩上,却没有发出多少杂音。只留下几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在夜风中噼啪作响,映照着空荡荡的阵地前沿。偶尔,几声带着浓厚川滇口音的号子,在寂静的山谷间突兀地响起:“加把劲哟——修工事!”“莫要慌哟——等援兵!”更添几分“主力尚在”的迷惑。
当黎明的第一缕曙光艰难地穿透黔中的薄雾,洒在观音山上时,吴奇伟举着望远镜,狐疑地观察着山下一夜未变的篝火和死寂的阵地。一种强烈的不安攫住了他。
“派一个连!摸下去看看!”
半个时辰后,侦察连长连滚带爬地跑回来,手里抓着一顶破旧的红军八角帽和几个写着“红五军团独立团”番号的布条,脸色像见了鬼:“旅座!山下……山下是空的!共匪……全跑了!就剩些破草鞋、破布条和没烧完的火堆!”
“什么?!”吴奇伟如遭雷击,一把抢过那布条,上面“独立团”三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进他的眼睛。“王林!又是王林!”他猛地醒悟过来,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什么主力东进!什么决战观音山!从头到尾,都是个弥天大谎!自己被这支“铁血后卫”当猴子一样耍了整整一天!而这一天,足够真正的红军主力……
他猛地扑向地图,手指颤抖着划过龙里、贵阳以南,指向惠水、长顺,最终狠狠戳在“云南”的位置!完了!全完了!委员长的四十万大军,精心构筑的合围铁桶,被朱毛用一支偏师作饵,声东击西,彻底捅穿、甩在了身后!
“快!快给委员长发报!共匪主力……共匪主力已向西南,直扑云南!王林独立团……是饵!是饵啊!”吴奇伟的声音带着绝望的嘶哑,颓然坐倒在冰冷的堑壕里。观音山的风吹过,带来山下红军空阵地的死寂,仿佛是对他,也是对蒋介石那四十万大军合围计划,最无情的嘲讽。
{历史旁白:佯攻贵阳威逼龙里的决策源于中革军委对主席“只要能将滇军调出,就是胜利”战略意图的贯彻,其核心在于通过战略欺骗达成双重战术目标:一是制造攻城假象迫使蒋介石调动滇军驰援,二是掩护主力从贵阳与龙里之间突破敌军封锁线向南转移。这一决策的形成与实施,建立在红军南渡乌江后的兵力部署与动态伪装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