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100章 孤忠逆耳 暗流护生

第100章 孤忠逆耳 暗流护生

第100章 孤忠逆耳 暗流护生 (第2/2页)

“等等!”王林叫住正要转身的张红土,目光锐利如刀,“光散播恐惧不够,必须给老百姓指明实实在在的活路!红土,你和你的人,要散播的不是空洞的谣言,而是‘方法’!是‘求生指南’!记住以下要点,想办法让城里的人都知道!”
  
  王林语速极快但清晰地下达了更具体的指令,内容正是您提供的宝贵参考:
  
  “第一,核心口号:要让人记住‘长江不是绝路,是生路!家里寻常物,能救一家命!’这句话必须传开。
  
  第二,具体方法:
  
  木料是宝:告诉大伙,门板、床板、桌子、衣柜,拆了就是船!
  
  浮桶为王:水缸、米缸、酒桶、油桶,只要密封捆牢了就是筏子!
  
  八仙过海:脚盆、腰子盆(澡盆),趴着也能当船划!别嫌小,能浮起来就行!
  
  最关键的一条,‘棉袄是救生衣’:这是保命的秘诀!把空水桶、葫芦、甚至是塞紧的空坛子,塞进棉袄里扎紧,捆在身上,落水也沉不下去!这法子几乎人人都能用,务必让所有人都知道!
  
  捆绑要诀:用腰带、裹脚布、撕成条的床单被面,拧成绳,捆得越紧越好!
  
  第三,警告:莫挤大船,容易翻沉也容易被鬼子发现!莫信谣言,靠自己最稳当!
  
  第四,传播方式也要讲究思路方法:
  
  茶馆酒肆的‘闲聊’:让弟兄们扮作从江北逃难来的,或者听江北人说的,用拉家常的方式把这些法子‘聊’出去。比如:‘诶,你听说了没?上次芜湖陷落,好多聪明人就是靠个脚盆、裹着塞葫芦的棉袄游过来的……’
  
  编‘歌谣’:找机灵的弟兄,编几句顺口溜教给市井里的孩子,比如‘门板漂,木桶浮,棉袄裹紧江上凫’!让孩子去传唱,又快又不容易被盯上。
  
  帮会与船工的秘密口信:动用我们的所有关系,找那些可靠的船工、码头工人、青帮成员,口口相传更具体的制作和捆绑方法。他们的话,老百姓更信!
  
  都记清楚了吗?这不是动摇军心,这是在撒播火种!万一......只要能多救一个是一个!”
  
  张红土听得两眼放光,重重点头:“记清楚了,旅长!这比光吓唬人管用一万倍!有了这些实在法子,老百姓才知道该怎么逃!您放心,我和弟兄们就算磨破嘴皮子,走遍全城,也一定把这些‘救命的口信’散出去!”
  
  “去吧!务必小心!安全第一!”王林再次叮嘱。
  
  张红土敬了个礼,转身快步消失在雨幕中。
  
  接下来的几天,牛首山阵地紧张备战的同时,两股暗流悄然涌动。
  
  明面上的电波,将王林那封“逆耳忠言”的建议发往四方。果不其然,在南京卫戍司令部内,这封电报引起了轩然大波。唐生智看到电文后,勃然大怒,直接将电文拍在桌上:“荒谬!无耻!大战在即,不思如何奋勇杀敌,竟敢妄议疏散民众,乱我军心!这个王林,不过是侥幸立了点战功,就敢如此大放厥词!我看他是被日本人吓破了胆,有怯战之风!”他身边的一些幕僚也纷纷附和,认为独立旅此举实属不当。
  
  电报辗转到了武汉,蒋介石看到后,脸色阴沉。他对王林和独立旅本就心情复杂,此刻更是不悦。他对陈布雷等人道:“王林此人,勇则勇矣,却不懂政治。疏散民众?谈何容易!如此大规模撤离,必致人心惶惶,秩序大乱,未战先溃!况且,国际社会都在看着,我首都岂能不战而撤民?至于日军是否会波及平民……嗯,想来他们总要顾及国际舆论和占领后的治理吧。”最终,蒋介石只轻描淡写地批示:“该旅长用心或可谅,然所言不合时宜。电令该旅,谨守防区,勿再妄议全局决策。”一番“诫勉”之后,便将此事搁置一边。
  
  很快,一封来自军政部的申斥电报到了独立旅旅部,措辞严厉地批评其“动摇军心”、“见解偏颇”,责令其“恪尽职守,勿再妄言”。消息不知如何泄露出去,在友军甚至八路军内部都引起了一些窃窃私语,一时之间,王林和独立旅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少友军将领认为独立旅“恃功自傲”、“不识大体”,甚至有人暗中嘲讽他们“怕死”。
  
  王林接到申斥电令,只是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便随手扔在一边。他对王光道和钟光邦苦笑道:“看吧,果然如此。他们宁愿用全城百姓的性命,去赌一个虚无缥缈的‘国际观瞻’和日本人那根本不存在的‘仁慈’。”
  
  王光道愤懑不已:“昏聩!真是昏聩!”
  
  “算了,明路至少让一些有心人有了些思路火种就好,我们还有暗路。”王林摇摇头,目光望向南京方向,充满了忧虑。
  
  与此同时,张红土精心挑选的十几名特战营战士,早已化装成逃难的百姓、小贩、甚至是溃散的散兵,利用独立旅尚未完全被封锁的联络通道,分批混入了混乱的南京城。
  
  城内,虽然炮声日益临近,但当局仍在竭力维持“镇定”的表象。报纸上多是鼓舞士气的文章,对前线真实战况语焉不详,对日军的暴行更是讳莫如深。许多市民虽然感到不安,但出于对“国军”的信任、对故土的难离、以及对抛弃家业逃亡的恐惧,大多数人仍选择留在家中观望,甚至有人还相信了“国际安全区绝对安全”的宣传。
  
  特战队员们潜入后,立刻按照计划行动。他们在茶馆酒肆、街头巷尾、难民聚集处,装作无意地散播着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谣言”。
  
  “听说了吗?上海那边逃过来的人说,日本人见人就杀,根本不管你是不是当兵的!”
  
  “哎呀,别提了,我表舅的邻居的连襟,就是坐船跑的慢了点,被日本飞机追上,一船人都喂了鱼!”
  
  “还说安全区?哼,我看悬!鬼子杀红了眼,哪管你什么区不区?”
  
  “要我说啊,还得往北跑,过江!江那边现在还没鬼子!”
  
  “怎么过?没船啊!”
  
  “傻呀,那么大江面,总能找到点木头板子吧?几个人凑一起,互相帮衬着,总比留在城里等死强!”
  
  “对!走小路,别走大路,避开当兵的,免得被拉夫或者被当成靶子……”
  
  这些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在惶恐不安的市民中激起涟漪。一开始,人们将信将疑,甚至有人斥之为“谣言惑众”。但随着前线败退下来的伤兵和溃兵越来越多,他们带来的零星消息与“谣言”相互印证,恐慌情绪开始像瘟疫一样蔓延。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暗中收拾细软,打听过江的途径。一些偏僻的江边,开始出现偷偷寻找船只、扎制木筏的身影。虽然当局严厉禁止传播“失败主义言论”,但求生的本能驱使着人们口耳相传,一条条自发的、简陋的逃生通道在暗地里悄然形成。
  
  王林站在牛首山阵地的高处,遥望着南京城方向。他不知道张红土和他的兄弟们进行得如何,也不知道那些“谣言”究竟能唤醒多少人。他只知道,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他这只小小的蝴蝶,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希望能激起一丝微小的涟漪,改变哪怕一点点那注定的悲惨轨迹。
  
  雨水打湿了他的脸庞,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他握紧了拳,低声自语:“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剩下的,交给天意,交给……城里的人自己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