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三县无主 盱眙血未冷
第118章 三县无主 盱眙血未冷 (第2/2页)王光道立刻应下:“放心,我马上安排!政治部也会抽调得力干部,随后勤队伍一起过去,帮助木生稳定局面,宣传我党我军政策,发动群众重建家园。”
“最后,”王林的目光再次回到黄木生身上,带着无限的信任和嘱托,“木生,记住。你们此行,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政治仗、民心仗。要用敌人的血,洗刷这片土地的屈辱!要用我们的行动,告诉盱眙的百姓,告诉整个江淮大地,天,塌不下来!只要有我们在,就绝不会坐视同胞受难!去吧,我等着你的捷报!”
“是!绝不辜负师长、政委信任!绝不辜负盱眙死难的同胞!”黄木生啪地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转身大步流星地冲出炭窑,身影迅速融入黎明前的黑暗中。
命令如山,立刻化作一道道电波和快马传令,飞向分布在各地的139师各部队。
很快,各地的城墙、集镇口、大树上,赫然贴上了盖着139师大红关防的安民告示。许多胆大的百姓围拢过来,识字的人大声念着,人群中不时发出议论和些许松气的声音。
“139师?没听说过啊……”
“说是中央军的队伍,看来是留下来打鬼子的?”
“真的不抢东西?还管那些天杀的溃兵?”
“看看吧,要是真像布告上说的,那就有盼头了……”
一队队臂缠红白袖章、纪律严明的139师士兵开始出现在街头巡逻,协助恢复市面秩序。更多的武装小分队开出县城,主动寻找溃兵。
在来安县通往盱眙的官道上,834团的一个连就拦住了一支两百多人的溃兵队伍,他们原是某个被打散的粤军部队,带队的是个脸上带伤的连长。
“兄弟,哪部分的?我们师长有令,所有队伍要么整编抗日,要么缴枪回家,绝不能再扰民了!”834团的连长上前喊话,语气强硬却不失和气。
那粤军连长看着对面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139师士兵,又回头看看自己这群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手下,长叹一声:“唉……长官,我们也是没办法……当官的都跑了……弟兄们只想有条活路……”
“愿意打鬼子的,跟我们走!保证跟139师的弟兄同吃同住,打鬼子绝不含糊!想回家的,把枪交了,我们发路费干粮!”139师的连长朗声道。
最终,大部分溃兵选择了接受整编,少数领了干粮路费,千恩万谢地往家乡方向走去。类似的场景在防区内不断上演。
而李云龙、丁伟、黄木生、周志明率领的四个支队,更是像四股活跃的溪流,迅速渗入广阔的乡镇农村。他们打着139师的旗号,但更多的是以工作队的面貌出现。
在来安县的一个偏僻山村,李云龙叉着腰,对着被召集起来、面带疑虑的村民们大声说道:“乡亲们!我们是139师的!不是土匪,更不是那些狗日的溃兵!鬼子打下了南京,在盱眙杀了我们几千同胞!(加入具体本地化惨案信息)他们迟早会过来!咱们不能等着挨刀!”
他话锋一转:“但是,跟鬼子硬拼,咱们现在人手不够,家伙也不行!所以,第一要紧的是活下来!怎么活?听我们的!粮食,不能藏在家里,得找隐蔽的地方挖地窖藏起来!村子后山那个狐狸洞,我看就挺好!老少娘们,鬼子来了就往山里跑,别舍不得坛坛罐罐!我们派同志教大家认鬼子的脚印、听枪声远近……”
丁伟在天长县的集镇上,则组织了一场简单的诉苦会,让从南京、盱眙逃难过来的难民讲述亲眼所见的日军暴行。血淋淋的事实,比任何宣传都更有力,激起了民众的恐惧,更点燃了仇恨和自救的决心。
周志明在高邮方向,则利用水道优势,组织渔民组建了水上侦察队,负责监视湖面动向。同时告诫民众,高邮目前尚未沦陷,但需提高警惕,提前准备。
整个防区之内,仿佛一台沉寂已久的机器,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依旧笼罩在战争阴云下,但却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139师的到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混乱的死水,虽然激起波澜,却也迅速压下了那些无序的浪花,将恐慌逐渐导向有序的应对和抵抗的准备。
黄木生很快回到了支队隐蔽的营地。战士们大多还未休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同仇敌忾的悲愤情绪,显然盱眙的惨案消息已经悄悄传开。当黄木生将师部的命令和盱眙的详细情况告知各大队长、中队长时,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
“狗日的小鬼子!千刀万剐!”
“还有那帮数典忘祖的伪军汉奸!比鬼子还可恨!”
“支队长!下命令吧!怎么打?老子要亲手剁了那个张道一!”
“对!为黄连长报仇!为死去的乡亲们报仇!”
群情激愤,战意高昂到了顶点。
黄木生压了压手,强抑激动,冷静地开始布置任务。他挑选了支队里最精干的侦察排,亲自带领,换上便衣,携带短枪和匕首,率先向盱眙方向潜行而去。同时命令各部:“立刻检查武器弹药,饱餐战饭,好好休息!等我侦察回来,就是咱们报仇雪恨的时候!”
接下来的两天,黄木生和他的侦察兵们像幽灵一样,活动在盱眙县城和古桑镇周围。他们依靠当地百姓暗中指引(王会长的民练虽被打散,但仍有不少幸存者怀着深仇大恨,暗中活动),甚至巧妙地接近了被胁迫为日军做饭的伙夫,将日伪军的兵力、装备、岗哨、活动规律摸得一清二楚。汉奸张道一的住处和他常去的茶馆,也被牢牢锁定。
夜幕再次降临,这一次,带来的不是屠杀的恐惧,而是复仇的烈焰。
黄木生支队一千二百余名战士,如同暗夜中扑向猎物的群狼,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攻击位置。古桑镇外,三个主力大队完成了对日伪军驻地的包围,伏兵悄然设在了敌人可能溃逃的必经之路上。县城方向,一个精锐中队直扑伪县政府和日军小队驻地,另一个小组则直扑汉奸张道一的宅院。
子夜时分,三发红色信号弹骤然升空,撕破了死寂的夜幕!
“打!”黄木生的怒吼通过简易电话线传达到各攻击点。
刹那间,复仇的枪炮声震撼了整个盱眙大地!
古桑镇,密集的机枪火力和迫击炮弹精准地砸向日伪军营房,爆炸声和惨叫声瞬间响成一片。刚从睡梦中惊醒的日伪军晕头转向,试图组织抵抗,却发现四面八方都是枪声和喊杀声。在遭受猛烈打击后,残存的敌人果然如王林所料,仓皇向看似没有枪声的镇东口逃去,一头撞进了早已张网以待的伏击圈……战斗几乎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收割。
县城内,战斗结束得更快。精锐中队以突然迅猛的动作,解决了门口的哨兵,冲进伪县政府和日军小队驻地,大部分敌人在睡梦中就被解决。负隅顽抗的几名日军很快被密集的手榴弹和冲锋枪子弹吞噬。
与此同时,抓捕张道一的小组破门而入。这个罪大恶极的汉奸正试图从后窗逃跑,被一名战士飞扑上去,死死按在地上。
“爷爷饶命!爷爷饶命啊!我是被逼的啊!”张道一吓得屎尿齐流,涕泪横流地哀求。
“被逼的?”战士眼中喷火,想起瑞岩观那二百多具尸体,狠狠一枪托砸在他嘴上,“留着你的话,跟全县的乡亲们说去吧!”
战斗在天亮前基本结束。盘踞盱眙的二百日军、三百伪军,除极个别趁乱逃脱(后被民兵发现击毙),被尽数歼灭。古桑和县城的枪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战士们快速打扫战场的脚步声和压抑着兴奋的汇报声。
“报告支队长!古桑之敌已全部解决,缴获正在清点!”
“县城伪县政府、日军小队驻地已肃清!”
“汉奸张道一已被生擒!”
黄木生站在硝烟尚未散尽的县城街口,看着东方天际泛起的那一丝微白,长长地吐出了一口积郁在胸中的浊气。他知道,军事行动只是第一步。他立刻下令:“发出信号,通知师部后勤和政工人员进城!各大队抽调人手,立刻开始掩埋同胞遗体,张贴安民告示,统计受灾情况!把张道一给我看好了,明天一早,召集百姓,公审这个狗汉奸!”
当太阳完全升起时,盱眙县的百姓们颤抖着打开门缝,看到的不再是凶神恶煞的日伪军,而是臂缠红白袖章、纪律严明、正在帮忙抬运遗体、分发粥粮的139师战士。墙上,盖着139师大印的安民告示在晨风中微微飘动。
“把张道一那狗东西给我拖到街口去!”
很快,盱县城的中心街口,挤满了被枪声惊动、却又不敢出门,此刻才小心翼翼探出头来的幸存百姓。
当他们看到那些凶神恶煞的日本兵和伪军变成了冰冷的尸体,当他们看到那个引鬼入室、为虎作伥的张道一被捆得像死狗一样扔在高台之上时,积压了数日的恐惧和悲痛,瞬间化为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狂喜!
黄木生跳上一个石墩,用粗犷的嗓音高声喊道:“乡亲们!盱眙的父老们!我们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39师的队伍!我们是红军!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
“盘踞在县城的日本鬼子和汉奸伪军,已经被我们全部消灭了!盱眙,光复了!”
“这个狗汉奸张道一,引鬼子杀害我同胞,罪大恶极!现在,我就代表盱眙的百姓,代表死难的同胞,枪毙了他!为冤魂报仇雪恨!”
说罢,黄木生掏出驳壳枪,对着面如死灰、屎尿齐流的张道一,扣动了扳机。
“砰!”
清脆的枪声回荡在寂静的清晨,也彻底点燃了在场所有百姓的情绪。
“杀得好!”
“感谢老总为我们报仇啊!”
不知是谁先哭出了声,紧接着,哭声、笑声、呐喊声汇聚成一片。人们跪倒在地,向着战士们磕头,积压了太久的悲愤终于得到了宣泄。
盱眙的血泪史,翻过了最黑暗的一页。复仇的火焰已经点燃,而重建家园、凝聚人心、巩固根据地的漫长工作,才刚刚开始。黄木生知道,他和他的支队,将在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上,扎根下去,战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