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深根固本 擘画江淮新天地
第155章 深根固本 擘画江淮新天地 (第2/2页)“第三条腿,是民生和经济。”王林的声音放缓了一些,但更加凝重,“这是赢得人心、支持长期战争的根本。咱们打鬼子,最终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首先提到土地政策:“立即颁布法令,在所有根据地内,坚决执行‘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工作队下乡,确保政策落地。这是发动基本群众、巩固咱们基本盘的最核心政策!但同时,要明确规定农民减租减息后必须依法交租交息,要稳住地主阶层,减少抵抗。”
“要组织部队和群众,利用冬闲和春闲,兴修水利,整修塘堰、水渠,防治水旱灾害。鼓励无地少地的农民开垦荒地,定下规矩‘谁开垦,谁拥有’,三年内免征公粮。”
王光道插话道:“这方面,政治部要组织大量宣传,让老百姓明白,咱们的政策是为了大多数人,是为了长期抗战。”
“经济上,要管好钱袋子。”王林继续道,“废除国民党那数不清的苛捐杂税,实行合理的统一累进税,赚得多得多交,赚得少得少交。成立咱们‘鄂皖苏边区银行’,发行‘边币’。”
他特别强调边币的信用:“关键是建立信用!第一,允许老百姓随时拿边币到银行兑换银元或者粮食、盐这些实物;第二,政府收税,只收边币!这样,才能把伪币和法币挤出去,咱们自己掌握金融主权。”
“还要成立‘物资统制局’,”王林的思路非常清晰,“对根据地的重要物资,比如粮食、棉花、油料、药材,实行统购统销。组织精干的贸易队伍,进行‘对外贸易’,用咱们的土特产,秘密到敌占区换回药品、电池、五金、布匹这些紧缺物资。”
“工商业要发展。鼓励群众组织各种合作社——生产、消费、信用合作社,集体买农具、卖产品、低息借钱,对抗奸商盘剥。咱们自己要集中力量办几家最急需的工厂:兵工厂(复装子弹、造手榴弹、地雷、修枪)、被服厂(做军装被褥)、造纸厂/印刷厂(满足办公宣传)、制药所(用中草药制简单药品)。同时,要保护守法商户的正常经营,鼓励他们从敌占区进货,活跃市场。”
最后,王林谈到了社会事业:“医疗卫生,要在南陵建起核心医院,各分区建分院,培训医护人员,开展卫生运动,防止瘟疫。文化教育,要恢复和创办中小学,编印抗日教材,大办夜校、识字班,扫除文盲。对于根据地的灾民、难民,要有效救济,可以以工代赈,组织他们修水利、道路,让他们有饭吃,有力气,更能看到新政权的好。”
王林一口气说完,拿起凉掉的茶水喝了一大口,看着陷入沉思的王光道和钟光邦。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良久,王光道长长舒了一口气,眼中满是钦佩和振奋:“师长,你这考虑得太周全了!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不仅仅是一份建设方案,这简直就是为我们鄂皖苏根据地绘制的一幅详尽蓝图!照此实施,何愁根据地不固,何愁民心不向?”
钟光邦也感慨道:“尤其是‘三三制’政权、发行边币、‘二五减租’、发展合作社和军工这几条,真是抓住了要害。既能发动基本群众,又能团结中间力量,还能支撑长期战争。我完全赞同!”
王林摆摆手:“这只是个初步设想,很多细节还需要你们,需要地方政府,需要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去完善、去实践。关键是立刻行动起来。”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两位最重要的搭档:“政委,政治建设和民生经济这一大摊子,尤其是政权建设、统战工作、宣传教育、土地改革、经济活动,你要多担起来,政治部和即将成立的边区政府是你的主要力量。”
“参谋长,军事方面的调整、部署、训练大纲、防御工事规划、情报体系整合,你要立刻抓起来,参谋部和各部队主官必须高效运转。”
“我负责总抓,协调各方,并重点关注对敌斗争和后勤保障。咱们三个人,就是这三条腿的支柱,必须稳,必须协调一致。”
王光道和钟光邦霍然起身,神色肃然而坚定:“是!司令员!我们立刻分头去落实!”
“等等,”王林叫住两人,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的长江,“还有一件紧要事,关乎我们未来能否真正扼住鬼子咽喉。”
王光道和钟光邦重新坐下,面露疑惑。
王林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蜿蜒的长江上:“长江,是日军的命脉,也是我们最大的机会。不能光靠陆上袭扰,我们必须把力量延伸到江上!”
他看向两人,语气坚决:“我决定,立即着手组建一支专门的水上作战力量——长江游击支队!”
“长江游击支队?”王光道和钟光邦几乎同时出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浓厚的兴趣。
“对!”王林肯定道,“光有沿江的根据地不够,我们必须能下水,能控制一段江面,至少能让鬼子的运输船不得安生!这事关我们能否真正切断日军后勤,支援江北斗争,甚至未来跨江作战!”
他接着详细阐述了组建这支特殊部队的具体构想,完全遵循了那份详尽的方案:
“一、人员构成与编制
核心骨干从张红土的特战营里抽,要水性好、会侦察、懂爆破、敢夜战的,先来100人。
兵员三个来源:一是李云龙的芜湖分区、周志明的铜陵分区,抽调熟悉水性的本地战士;二是合肥战役解救的战俘里,原海军、船工、渔民出身的,优先选拔。
总规模先定300到500人,编成3到5个中队,职能涵盖侦察、爆破、火力、运输等。
二、装备配置
船只初期以改装为主,征集渔船、渡船、舢板,加装轻机枪、掷弹筒、伪装网。以后缴获了鬼子巡逻艇、机动驳船,优先配给他们。
武器要轻便好用,MP18冲锋枪、手榴弹、炸药包、弩箭、匕首是主打。火力支援配歪把子轻机枪、掷弹筒,迫击炮要能拆开携带。还要搞点简易水雷、漂浮炸药,用来水上布雷。
通讯不能落后,配便携电台,必须保证和军区、各分区联络畅通。
三、任务与作战模式
初期任务:先熟悉水域、建立据点。侦察勘测南岸水文、暗流、浅滩、渡口,摸清鬼子巡逻规律,绘制详细地图。在芦苇荡、江心洲、山区岬角这些隐蔽地方建立秘密补给点和登陆场。开展小规模袭扰:夜间偷袭日军巡逻艇、运输船;破坏码头、浮桥、通讯线路;护送我方人员、物资过江。
中期发展:扩大作战范围与效能。组建‘水鬼队’,专精潜水和爆破,执行水下破坏任务。开展‘经济战’:拦截日军物资船,缴获粮食、药品、燃油;保护我方商船、渔民。加强与陆上部队协同:配合李云龙的芜湖分区、周志明的铜陵分区行动;为黄木生的江北军分区提供渡江支援。
长期目标:建成正规水上作战力量。培训舰艇操作人员,学习驾驶、维修、火炮操作,为将来夺取或建造更大舰艇做准备。建立‘水上抗大分校’,培养水上作战、水文气象、舰艇维修等专业人才。
四、训练与后勤保障
训练内容:水上技能是基础——游泳、潜水、船只驾驶、水上射击、登船作战。特种作战技能是关键——夜间渗透、爆破、信号联络、伪装。政治教育是保证——确保部队纪律性、保密性和战斗意志。
后勤支持:由林火旺的后勤部统一保障,优先供应燃油、炸药、电台电池、防寒衣物。在沿江建立秘密仓库,储存粮食、弹药、药品、船只维修材料。与地方党组织合作,动员渔民、船匠提供支援与掩护。
五、指挥与协同机制
这支队伍暂由军区司令部直接指挥,支队长由张红土担任,给他配个政委,人选可以从延安派来的政工干部里选。
情报共享至关重要,必须和政委你负责的军区情报处紧密配合,及时获取日军江上动向。
跨区协同要形成机制:与李云龙的芜湖军分区、周志明的铜陵军分区建立联合指挥机制;与黄木生的江北军分区保持渡江通道畅通。”
王林一口气说完组建长江游击支队的完整构想,目光灼灼地看向王光道和钟光邦:“这件事,要立刻办,而且要办好!这是我们能否真正在华中立足,乃至将来反攻的关键一环!”
王光道推了推眼镜,沉吟道:“司令员这个构想极具战略眼光!控制长江一段,就等于掐住了鬼子的脖子。人员抽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我这边立刻着手协调落实。”
钟光邦也兴奋地补充:“军事训练、情报对接、协同机制,参谋部会尽快拿出细则。特别是与芜湖、铜陵分区的协同,要形成常态化。”
“好!”王林重重一拍桌子,“那就这么定了!立刻形成文件,下发执行。告诉张红土,让他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组建时间表和人选方案报上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