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跨越时空的战术传承
106跨越时空的战术传承 (第1/2页)电影散场时,夕阳正把影院门口的街道染成暖橙色。王玲揉了揉有些发沉的太阳穴,刚才影片里古代格斗的场面让她想起黑石岭的厮杀——那时她握着长剑,慕容冷越在身边并肩作战,剑光与刀影在月光下交错,和电影里的画面竟有几分相似。
“怎么样?我说这片子不错吧。”黑龙晃了晃手里的车钥匙,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尤其是最后那段巷战,用古代的短刀术对付现代的混混,跟你上次在夜市制伏小偷的招式有点像。”
王玲愣了一下,才想起上个月的事——当时有个小偷趁人多偷游客的钱包,她追上去时,对方掏出弹簧刀反抗,她借着夜市摊位的遮挡,用古代学过的“缠腕夺刀”技巧,没费多大劲就把人制伏了。“确实有点像,”她笑了笑,“不过电影里的招式更花哨,实战中还是得简洁利落,不然容易被反制。”
两人往火锅店走,路上黑龙突然提起:“对了,下周基地要组织一次实战演练,模拟城市废墟环境下的人质解救,队长说让你负责制定战术方案,还说可以结合你整理的古代战术。”
王玲脚步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兴奋:“真的?那正好可以试试把古代的‘围三缺一’战术用进去。以前慕容冷越跟我说过,攻城时留一个缺口,既能减少己方伤亡,又能打乱敌人的部署,放在人质解救里,说不定能让绑匪主动暴露位置。”
“围三缺一?”黑龙挠了挠头,“听起来有点意思,具体怎么操作?”
“比如废墟有四个出口,我们只封锁三个,故意留一个相对容易突围的口,”王玲边走边解释,“再在那个口附近布置隐蔽点,绑匪以为能跑,反而会放松警惕,我们就能趁机行动。而且古代战术里讲究‘虚虚实实’,可以在封锁的出口放些空的装备箱,让绑匪以为我们主力在那边,其实埋伏的人都在留的缺口附近。”
黑龙听得连连点头:“这招比硬冲靠谱多了!上次演练硬攻,虽然成功解救人质,但‘伤亡’了两个队员。要是用你这招,说不定能零伤亡。”
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了火锅店。推开玻璃门,浓郁的牛油香味扑面而来,店里坐满了人,热气腾腾的雾气里,满是食客的谈笑声。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黑龙熟练地拿起菜单:“毛肚、鸭肠、黄喉,再来个肥牛卷,你还要上次吃的嫩鸭血吗?”
“要,”王玲点头,目光落在窗外——街上的霓虹灯渐渐亮了起来,车流如织,和古代夜市的灯笼、马车形成鲜明对比。她忽然想起古代和慕容冷越去夜市的场景,那时他们坐在小酒馆里,点两碟小菜,一壶,温酒,听着邻桌的说书人讲江湖故事,日子简单却安稳。
“在想什么?”黑龙把锅底选好,抬头看到王玲走神,笑着问道。
“没什么,”王玲回过神,“就是想起古代的夜市,跟现在很不一样,却同样热闹。”她夹起一块刚煮好的嫩鸭血,放进嘴里,滚烫的鸭血滑进喉咙,带着牛油的香辣,瞬间驱散了刚才的思绪,“不过还是现在的火锅好吃,古代可没有这么香的牛油锅底。”
黑龙哈哈大笑:“那肯定!古代连辣椒都没有,想吃辣都难。对了,你整理的战术方案里,除了‘围三缺一’,还有别的古代技巧吗?”
“还有‘声东击西’和‘暗度陈仓’,”王玲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比如在废墟外围放***,假装要从正面进攻,吸引绑匪的注意力,其实派小队从废墟的地下管道潜入,直接到人质所在的房间。古代攻城时常用这招,比如故意在城门处架云梯,其实派士兵从城墙的排水口爬进去。”
“地下管道?”黑龙眼睛一亮,“这个我怎么没想到!上次演练时,我们都没想到废墟下面有管道,要是能利用起来,确实能出其不意。不过管道里视线差,还可能有积水,需要提前侦查。”
“对,”王玲点头,“古代行动前也会提前侦查地形,比如派斥候探查敌军的营地、水源、退路,我们现在有无人机,侦查起来更方便。可以先用无人机把管道的路线拍下来,标记好障碍物和积水的位置,再让队员带着夜视仪和防水装备进去,保证行动顺利。”
一顿火锅吃了将近两个小时,两人聊得最多的还是实战演练的战术。离开火锅店时,已经快十点了,街上的行人少了些,晚风带着凉意吹过来,让人清醒了不少。
“明天我跟队长申请,提前去演练场地侦查,”黑龙边走边说,“把废墟的地形、管道的位置都摸清楚,再跟队员们讲清楚战术,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
“我跟你一起去,”王玲说,“我想看看管道的高度和宽度,能不能容下队员携带装备通过,还有人质可能被关押的房间,有没有适合埋伏的位置,这些都需要实地观察才能确定。”
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带着无人机和地形图,赶到了位于城郊的演练场地。这里原是一片旧厂房,后来因为城市规划被废弃,断壁残垣间长满了杂草,破碎的玻璃窗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确实像极了战后的废墟。
黑龙操控着无人机升空,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废墟的全景图。王玲指着屏幕上的一处建筑:“你看,那栋三层的厂房最适合关押人质,只有一个正门和两个侧窗,易守难攻,绑匪很可能会选这里。”她顿了顿,又指向建筑后方,“那边有个排水口,看起来能通到地下管道,我们可以从这里进去,直达厂房的地下室,再从地下室的楼梯到二楼的人质房间。”
“我先去看看排水口的大小,”黑龙关掉无人机,拿起手电筒,“你在这里等我,注意安全。”
王玲点点头,拿出地形图,在上面标记出刚才看到的关键位置。没过多久,黑龙回来了,脸上带着兴奋:“排水口能容下一个人弯腰通过,里面的管道虽然有些狭窄,但清理一下障碍物,队员就能带着装备进去。而且管道尽头正好有个通风口,对着厂房的地下室,从通风口爬出去,就能直达地下室。”
“太好了,”王玲在地形图上圈出排水口的位置,“我们再去看看厂房的正门,模拟一下正面牵制的路线。”
两人沿着废墟的小路,慢慢走到厂房正门。正门的铁门已经锈迹斑斑,歪歪斜斜地挂在门框上,旁边的墙壁上有几个大洞,能看到里面的景象——一楼堆满了废弃的机器零件,二楼的窗户玻璃大多碎了,只有人质可能被关押的房间,窗户还完好,窗帘紧闭着。
“正面牵制时,我们可以在正门两侧的墙壁后布置狙击手,”王玲指着墙壁上的大洞,“让狙击手假装瞄准窗户,吸引绑匪的注意力,再派两个队员在门口喊话,假装要谈判,拖延时间,给潜入的小队争取机会。”
“喊话的内容也很重要,”黑龙补充道,“可以故意说些让绑匪紧张的话,比如‘我们已经包围了这里,投降是唯一的出路’,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正门,忽略后面的管道。”
两人在废墟里待了整整一上午,把每个关键位置都侦查了一遍,还拍了很多照片,标记在地形图上。回到基地后,王玲立刻开始整理战术方案,把古代战术和现代装备结合起来,详细写清楚每个小队的任务、行动路线、时间节点,甚至连队员携带的装备都列了出来——潜入小队带夜视仪、防水手电筒、消音手枪,正面牵制小队带***、扩音器、防弹盾,狙击手带***和望远镜。
下午,队长召集所有队员开会,王玲拿着战术方案,站在投影幕前讲解。当她说到“围三缺一”和“暗度陈仓”的战术时,队员们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有人忍不住提问:“王玲姐,这古代战术真的能用在现代演练里吗?会不会不适应?”
“不会,”王玲笑着回答,“古代战术的核心是利用地形、迷惑敌人、减少伤亡,这些在现代实战中同样适用。比如‘围三缺一’,我们留的缺口不是真的让绑匪跑,而是为了让他们暴露行踪;‘暗度陈仓’利用地下管道,就是为了出其不意,打绑匪一个措手不及。而且我们结合了现代装备,比如无人机侦查、夜视仪、消音枪,能让战术执行得更顺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