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134星河农书的新注脚

134星河农书的新注脚

134星河农书的新注脚 (第1/2页)

“星际农耕学院”奠基仪式的全息请柬传遍银河系的那天,王玲正在修复祖父遗留的青铜犁模型。这尊巴掌大的模型犁铧处刻着细密的星纹,与刚从“玄冥号”残骸中拆解的地外探测器部件纹路隐隐呼应。黑龙抱着一摞古籍复印件走进实验室,金属指尖划过《农政全书》的“水利篇”:“地外母星的农业代表团后天抵达,他们想亲眼看看‘粪丹’菌剂的古法配比过程。”
  
  王玲放下手中的修复工具,指尖在青铜犁的星纹上轻轻摩挲:“正好,让他们见识下徐光启笔下的‘土脉之法’。周明那边的菌剂实验怎么样了?”
  
  “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了。”黑龙调出全息屏幕,上面显示着微生物群落的活性曲线,“加入《天工开物》记载的‘草木灰活化法’后,菌剂在高盐碱土壤中的存活率提升了47%。地外母星的土壤样本分析报告刚传过来,正好匹配这个配方。”
  
  说话间,实验室的通讯器突然亮起,林晓雨的全息影像带着兴奋的语气跳出:“王姐,考古队在良渚古城遗址的水利系统下,发现了一组陶瓷管道,内壁有类似‘星稻’根系的结晶纹路!初步检测是新石器时代的‘土壤改良装置’。”
  
  两人立刻赶往考古现场。挖掘坑内,数十节青灰色陶瓷管道蜿蜒排布,内壁的结晶在灯光下泛着珍珠光泽。林晓雨用探针轻轻触碰结晶:“碳十四检测显示有五千年历史,结晶成分和火星农业舱里‘星稻’根系分泌的改良物质高度相似。”
  
  王玲蹲下身,将青铜犁模型贴近管道纹路,两者瞬间产生微弱的共振。“这不是巧合。”她眼神发亮,“五千年前,良渚先民就通过某种方式掌握了土壤微生物调控技术,这些管道可能是最早的‘菌剂输送系统’。”
  
  黑龙立刻启动共振器扫描,屏幕上浮现出管道纹路与《氾胜之书》“溲种法”编码的重叠图谱:“古人用草木灰、兽骨粉混合制成‘种药’,本质就是在培育微生物群落。良渚的管道系统,相当于把‘溲种法’放大到了农田尺度。”
  
  当晚,他们将陶瓷管道的结晶样本带回实验室,与“粪丹”菌剂进行融合实验。周明盯着反应釜内翻滚的淡褐色液体:“加入结晶提取物后,菌剂的抗逆性又提升了!地外母星的沙漠土壤,说不定真能变成沃土。”
  
  三天后,地外母星农业代表团如期而至。为首的“赭石”通体呈的颗粒感,看到实验台上的陶瓷管道碎片时,思维信号里满是震撼:“我们的古籍记载,百万年前星盟曾传授过‘土壤活化术’,但技术早已遗失。没想到在地球的远古遗址里,能看到实物原型。”
  
  王玲带领他们来到火星农业舱的模拟实验区。这里复刻了地外母星的沙漠环境,接入良渚陶瓷管道原理的菌剂输送系统正匀速运转,原本板结的土壤中,几株“星稻”幼苗已抽出嫩绿的新叶。
  
  “这是‘古法+现代’的解决方案。”王玲调出全息演示图,“良渚的管道系统提供输送思路,《齐民要术》的‘粪肥理论’提供微生物基础,再用基因编辑强化菌剂活性。你们看,幼苗的根系已经开始分泌改良物质了。”
  
  “赭石”伸出触须触碰土壤,沉默许久后传递出沉重的信号:“我们的母星曾有过万亩良田,但过度依赖机械改良,破坏了土壤的微生物链。现在才明白,你们古人说的‘顺天应时’,是宇宙农耕的根本法则。”
  
  代表团离开后,“星际智慧图谱”突然弹出新的任务提示:【检测到地外文明农耕危机,触发联合任务:构建“星河农书”数据库,收录各文明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方案】。任务奖励栏里,一枚闪烁的晶体引起了王玲的注意——标注为“星盟原始农耕编码”。
  
  “这应该是解开地外母星农业谜题的关键。”黑龙盯着晶体影像,“‘荧惑’说过,星盟的农耕技术起源于某个远古文明,这编码说不定就是源头。”
  
  他们立刻联系“荧惑”,对方很快传来晶体解码密钥:“这是星盟‘火种锚点’的附属数据,只有掌握‘传承核心’的文明才能解锁。你们修复冥王星锚点时,玉琮的编码已经激活了解锁权限。”
  
  解码过程异常顺利。当晶体数据融入“星际智慧图谱”,屏幕上浮现出一幅横跨百万年的农耕演化图:从远古文明的“共生种植”,到星盟的“天地种植法”,再到地球的“精耕细作”,三条演化线最终在“微生物调控”上交汇。
  
  “原来所有文明的农耕智慧,都源于同一个核心。”王玲恍然大悟,“地外母星丢失的,是‘共生’的理念。他们只追求产量,却忘了作物与土壤微生物的依存关系。”
  
  黑龙调出地外母星的农业数据:“我们可以帮他们重建微生物链。第一步,用‘粪丹’菌剂改良土壤;第二步,引入‘星稻’与本地作物混种,恢复共生系统;第三步,复刻良渚水利与管道系统,建立长效调控机制。”
  
  方案很快通过星盟理事会审批。一周后,王玲、黑龙和周明登上了前往地外母星的飞船。飞船穿越虫洞时,周明正对着《农桑辑要》做笔记:“书上说‘桑稻间作,互利共生’,我们可以把‘星稻’和他们的‘赤穗草’混种,正好形成养分循环。”
  
  地外母星的景象比想象中更荒芜。黄褐色的沙漠连绵不绝,偶尔能看到废弃的机械灌溉塔,锈迹斑斑的管道在沙风中摇摇欲坠。“赭石”带着他们来到一片残存的农田,稀疏的“赤穗草”叶片枯黄,根部周围的土壤板结如石。
  
  “这里曾是母星的粮仓。”“赭石”的思维信号带着苦涩,“过度使用化学改良剂后,土壤里的微生物全死了。我们尝试过无数现代技术,都没能挽回。”
  
  王玲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壤放在鼻尖轻嗅:“还有救。《本草纲目》里记载过‘沙壤活化方’,用棘刺、艾草发酵后拌入沙土,能唤醒休眠的微生物。我们的菌剂正好能放大这个效果。”
  
  当天下午,团队就启动了改良实验。周明操控无人机播撒菌剂,黑龙带领地外工程师搭建简易管道系统,王玲则指导当地农户制作“草木灰发酵肥”。当第一批“星稻”种子播入改良后的土壤时,“赭石”的触须微微颤抖:“这是一百年来,我们第一次重新播种。”
  
  在等待种子发芽的日子里,王玲他们走访了地外母星的古老部落。部落的长老拿出珍藏的兽皮卷,上面用矿物颜料画着螺旋状的种植图案——与三星堆神树的枝干纹路、星盟“天地种植法”的螺旋轨迹完全一致。
  
  “长老说,这是祖先传下来的‘生命纹路’。”“赭石”解释道,“以前播种前都会绘制这个图案,但没人知道它的意义。”
  
  王玲拿出青铜犁模型,兽皮卷上的纹路立刻与犁铧的星纹产生共振:“这是农耕的‘能量引导图’。三星堆神树的枝干对应作物的生长轨迹,螺旋纹路能汇聚环境中的能量,促进作物生长。”她顿了顿,补充道,“就像我们古人种地前祭祀天地,本质是通过仪式感凝聚对自然的敬畏,这种精神能量,或许真能影响作物生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