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星壤中的新约
144星壤中的新约 (第1/2页)三星堆实验室的培育舱里,“石生薯”的块茎刚膨胀到拳头大小,全息通讯屏突然亮起。石壳族族长粗糙的岩石手掌出现在屏幕上,裂缝中渗出的星髓液让他的声音带着涩意:“王玲女士,种植区的‘噬岩菌’突然变异,啃食了三成薯田的根系!我们按手册投放了抑制酶,完全没用!”
屏幕切换到石壳族母星的画面:灰褐色的田垄上,原本包裹着石生薯的菌膜变得乌黑粘稠,菌丝如同贪婪的触手缠绕着块茎,接触到的地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腐烂。几个石壳族孩童趴在田边,用小铲子试图剥离菌丝,却被菌液灼伤了指尖,留下淡白色的痕迹。
风澈抱着画册冲过来,指着屏幕里枯萎的幼苗急得眼眶发红:“那是我们上次带去的菌剂变异了吗?石壳族的小朋友还等着收薯呢!”王玲立刻调出培育记录,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不是本源菌,是石壳族土壤里的原生菌种,被我们带来的抗污稻根系分泌物激活了变异基因。”
慕容冷越迅速接入星盟数据库,调出石壳族母星的地质档案:“他们的土壤含硅量高达67%,原生噬岩菌本是分解岩石的有益菌种,现在却成了作物天敌。绕行航道需要十五天,等我们送新的抑制剂过去,石生薯就全毁了。”
周明盯着屏幕上的菌液分析报告,突然一拍桌子:“有了!铁械族的工业分解酶能破坏硅基生物的细胞结构,说不定能抑制噬岩菌!但他们的酶是高浓度工业级,直接用会杀死作物,得稀释到万分之一,还要混合沙砾族的星葵提取液中和刺激性。”
王玲立刻联系铁械族技术官。曾经不屑于生态种植的机械族,如今却在第一时间响应——改造后的合成食品工厂里,机械臂正精准分装着稀释后的分解酶。技术官的金属指节敲击着控制台:“我们加了纳米监测器,酶的浓度会实时同步到你们的终端,确保不会伤害作物。”
三天后,载着药剂的穿梭机抵达石壳族母星。风澈跟着王玲跳下飞船,立刻被石壳族小朋友拉到田边。领头的小石子举着一块结晶石:“风澈哥哥,这是我们攒的星髓晶,能帮你们的机器运转吗?”风澈摇摇头,从背包里掏出便携式培育盒:“看这个,我们的菌剂和你们的石头能做朋友哦!”
在周明的远程指导下,王玲将分解酶与星葵提取液混合,装入无人机的喷洒舱。慕容冷越则带着石壳族族人,在田垄间埋设了铁械族提供的环境监测仪。当雾状药剂落在乌黑的菌丝上时,原本疯狂生长的触手瞬间停止蠕动,渐渐化作透明的粘液渗入土壤。
“活了!石生薯活了!”小石子突然欢呼。众人低头看去,块茎顶端钻出了嫩绿色的新芽,原本枯萎的叶片也恢复了光泽。石壳族族长激动地将一块刻着星图的岩石递给王玲:“这是我们的‘星途石’,标记着所有适合种植的星球坐标。以后,石壳族的星壤就是你们的试验田!”
返程途中,风澈在画册上画下石生薯重生的场景,旁边添了三个手拉手的小人——地球的孩子、石壳族的小石子、沙砾族的小伙伴。“娘,要是所有星球的种子都能做好朋友就好了。”他把画册举到王玲面前,笔尖还沾着金色的颜料,“就像三星堆的神树,枝桠上能结出不同的果子。”
王玲抚摸着画册上稚嫩的笔触,突然想起铁械族母星的变化:曾经灰暗的天空如今泛着淡蓝,抗污稻种植带旁,机械族正用改造后的灌溉系统培育星葵;沙砾族的光穗草已经蔓延到航道周边,夜晚会发出淡淡的荧光,为过往飞船指引方向。她打开全息终端,给星盟各成员发送了一条提议:“举办第一届银河农耕交流会,共享种植技术与星球资源。”
提议很快得到响应,唯有“冰雾星带”的霜晶族发来犹豫的回复。霜晶族的母星常年笼罩在零下两百摄氏度的冰雾中,他们依靠开采地下热泉能量生存,从未尝试过种植。族长的全息影像带着冰晶的寒意:“我们的土地连金属都会冻裂,植物不可能存活。”
“或许可以试试‘地热稻’。”王玲调出古籍中的记载,“三星堆遗址曾出土过耐低温的稻种化石,结合铁械族的恒温技术,说不定能在冰雾星培育出耐寒作物。”她立刻组织团队攻关:周明负责提取古稻种的耐寒基因,与跨星稻融合;慕容冷越联系铁械族,定制小型恒温培育舱;林晓雨则绘制冰雾星的热泉分布图,寻找种植点。
风澈听说要去冰雾星,特意把自己的暖手宝塞进背包:“虽然星里的暖手宝没用,但我可以给霜晶族的小朋友画太阳,让他们暖和一点。”出发前,沙砾族的小族长托人送来一袋星葵籽:“这是能在低温下发芽的品种,让霜晶族的土地也尝尝星星的味道。”
抵达冰雾星的那天,刺骨的寒风裹挟着冰晶打在穿梭机的舷窗上。霜晶族的迎接队伍站在热泉口附近,透明的身体在蒸汽中若隐若现。族长伸出冰晶手指,指向远处的冰原:“那里曾是我们的聚居地,热泉枯竭后就成了死地。你们真的能让植物在这里生长?”
王玲打开恒温培育舱,里面的地热稻幼苗正舒展着银绿色的叶片。周明调试着培育舱的温控系统:“我们把铁械族的工业恒温技术与水晶族的光能转化技术结合,培育舱能维持25摄氏度的恒温,根系直接连接地下热泉,吸收能量和水分。”他按下启动键,培育舱缓缓嵌入预先挖好的冰坑,舱底的能量导管立刻与热泉口对接。
霜晶族的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透明的眼睛里映着幼苗的绿光。一个小女孩用指尖轻轻触碰舱壁,突然缩回手:“暖暖的,像妈妈的怀抱。”风澈赶紧拿出画册,翻开画着热泉与稻田的一页:“等稻子长大了,这里会变得暖暖的,冰雾也会变成星星雨。”
接下来的十天,王玲团队每天都在监测地热稻的生长数据。铁械族的恒温系统运转稳定,水晶族的光能晶体将微弱的星光转化为热量,地热稻的根系已经深入热泉周围的土壤,长出了细小的侧根。霜晶族族长每天都会来查看,原本冰冷的语气渐渐多了温度:“如果真能种出粮食,我们就不用再冒着危险开采热泉了。”
变故发生在第十一天的深夜。冰雾星突然爆发地热活动,热泉喷涌的温度瞬间升高到100摄氏度,培育舱的温控系统发出刺耳的警报。慕容冷越立刻穿戴好防护服,带着铁械族的技术人员冲向种植点:“必须立刻切断能量导管,否则幼苗会被烫死!”
风澈也想跟着去,却被王玲拉住。他趴在舷窗上,看着远处的培育舱在蒸汽中摇晃,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稻子会不会死?霜晶族的小朋友又要失望了。”王玲抱紧他,指着屏幕上的监测数据:“不会的,你看,地热稻的根系已经开始适应高温,这是基因融合后的自我调节!”
果然,当慕容冷越他们赶到时,培育舱内的幼苗虽然有些蔫蔫的,但叶片依旧保持着绿色。周明立刻调整培育方案,增加了星葵提取液的投放量:“星葵的耐热基因能帮地热稻适应高温,我们还能利用过剩的地热能量,给周边的冰原加热,扩大种植面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