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暗影中的新芽
145暗影中的新芽 (第2/2页)王玲立刻联系周明:“噬叶虫的外壳含有重金属,普通药剂没用。我们得培育它的天敌,或者让作物产生能驱赶它的物质。”周明调出噬叶虫的基因序列,突然眼前一亮:“石壳族的噬岩菌变异后能分解重金属,说不定能吞噬噬叶虫的外壳!但噬岩菌在常温下活性太低,需要铁械族的恒温技术激活。”
慕容冷越立刻调整航线,直奔石壳族母星。石壳族族长听说后,立刻带领族人采集噬岩菌:“我们的噬岩菌经过改良,已经能适应多种环境,只是需要星髓晶提供能量。”他递过一个装满黑色菌剂的容器,“这是我们的‘菌母’,能快速繁殖出噬叶虫的天敌。”
抵达铁械族母星时,虫害已经蔓延到了合成食品工厂附近。抗污稻的叶片被啃食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茎秆,地面上的虫粪散发着刺鼻的气味。铁械族的孩子们躲在防护罩后,看着枯萎的稻田,眼里满是失落:“稻子会不会死?以后是不是再也看不到蓝色的天空了?”
风澈跑过去,从背包里掏出暗晶稻的种子:“不会的,我们有神奇的菌剂!”周明立刻将噬岩菌母与星髓晶粉末混合,倒入铁械族的喷洒设备。慕容冷越则指挥机械臂搭建恒温棚,将感染虫害的稻田围起来:“恒温棚能保持30摄氏度,激活噬岩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虫子扩散。”
当黑色的菌剂喷洒在稻田里时,噬叶虫们突然变得狂躁,纷纷从叶片上掉落。噬岩菌如同细小的黑色丝线,迅速缠绕住噬叶虫,分解它们的重金属外壳。仅仅半天时间,稻田里的噬叶虫就消失了大半,抗污稻的茎秆上也冒出了新的嫩芽。
铁械族技术官看着恢复生机的稻田,感慨道:“以前我们总觉得机械能解决一切,现在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机械更强大。”他调出改造方案,“我们打算把一半的工业废料堆改造成菌剂培育场,既能处理废料,又能生产防虫菌剂,以后再也不用依赖化学药剂了。”
解决完虫害问题,银河农耕交流会的成果展如期举行。三星堆的祭祀坑旁,来自各个星球的作物样本琳琅满目:暗晶稻散发着淡紫色的光芒,地热稻生长在模拟冰原的培育舱里,藤根麦的根系缠绕着星途石,光穗草的花盘照亮了整个会场。
风澈穿着绣着各星球作物图案的外套,当起了小讲解员。他拉着影族的小影子,给大家介绍暗晶稻:“这是在黑暗里长大的种子,能帮影族的家变亮;这是光穗草,能在沙漠和冰原开花。”小影子则用影髓在空气中画出暗晶稻的生长过程,引来阵阵惊叹。
星盟**走上台,举起一枚镶嵌着暗晶稻种子的勋章:“地球文明用种子连接了银河,用融合化解了危机。现在,‘文明生态循环计划’已经覆盖了二十三个星带,越来越多的星球长出了绿色的希望。”他看向王玲团队,“星盟决定成立‘银河农耕联盟’,由你们担任**单位,带领大家继续探索生态与机械的共生之道。”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各星球的代表纷纷走上前,将自己星球的土壤样本交给王玲。石壳族的岩石土、霜晶族的冰土、影族的暗物质土、铁械族的金属土……这些来自不同星球的土壤,被共同装入一个由青铜打造的容器里,容器的形状正是三星堆的青铜神树。
王玲捧着青铜容器,眼眶有些发热。她想起初遇铁械族时的对峙,想起在石壳族拯救石生薯的焦急,想起在冰雾星见证地热稻发芽的喜悦,想起在暗物质星云与影族并肩作战的感动。这些跨越星际的相遇与相助,就像一颗颗种子,在银河的星壤中扎根、生长,最终连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
风澈突然跑上台,举起画册给大家看:“这是我们的银河种植图,以后还要去更多的星球,种更多的种子!”画册上,青铜神树的枝桠已经延伸到了每一个标注的星带,每一根枝桠上都结着不同的作物,树下是手拉手的各族孩童。
这时,全息通讯屏突然亮起,来自“深渊星带”的触手族发来请求。他们的母星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唯一的热源来自地心,却因过度开采导致地热枯竭。族长的触手在屏幕上蠕动:“我们的孩子已经冻得无法活动,听说你们能让种子在冰里生长,能不能帮帮我们?”
王玲看着屏幕上冻得发紫的触手族孩童,又看了看手中的青铜容器,笑着点头:“我们会去的。”她转向台下的各星球代表,“深渊星带的冰层下藏着地热资源,我们可以用霜晶族的耐寒技术、铁械族的地热开采技术,还有藤根麦的根系固定技术,打造‘冰下稻田’。”
铁械族技术官立刻响应:“我们的地热钻探机能穿透冰层!”霜晶族族长也举起霜髓晶:“我们的能量晶体能给种子保暖!”影族的代表则说道:“我们的影髓能探测冰层下的土壤,找到适合种植的地方!”
交流会结束后,王玲团队立刻投入到新的准备中。周明开始培育能在冰下生长的“冰髓稻”,将地热稻的耐热基因与霜晶族的耐寒基因融合;慕容冷越与铁械族合作,改造地热钻探机;林晓雨则绘制深渊星带的冰层分布图,寻找地热资源丰富的区域。
风澈在画册上添了新的一页,画着冰层下发光的稻田,触手族的孩子们正透过冰层看着稻穗。他把画册递给王玲:“娘,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我想让触手族的小朋友也能摸到温暖的种子。”
王玲接过画册,指尖划过那些稚嫩的笔触,突然想起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那粒古老稻种。正是这粒跨越三千年的种子,带着地球文明的智慧与坚守,在银河的星壤中生根发芽,连接起了无数个曾经孤独的星球。
穿梭机再次启航,朝着深渊星带的方向飞去。窗外,星光璀璨,青铜神树形状的容器在灯光下泛着金光,里面的土壤样本相互融合,孕育着新的希望。王玲知道,这趟旅程依旧充满挑战,但她不再畏惧——因为她的身后,是整个银河的力量;她的手中,是能点亮黑暗的种子;她的身边,是最勇敢的伙伴和最纯真的孩子。
风澈趴在舷窗上,看着远处的深渊星带,突然喊道:“娘,你看!那里有光!”众人抬头望去,深渊星带的冰层下,隐约有微弱的红光闪烁,那是地心的地热,是等待被唤醒的生命之力。
实验室的培育舱里,冰髓稻的种子已经开始发芽,淡绿色的嫩芽顶着冰晶,朝着光的方向伸展。《星盟农耕法典》的新章节正在书写,扉页上写着:“每一颗星球都有生长的权利,每一种文明都有融合的可能。种子不问出处,星光不分彼此,这便是银河生生不息的密码。”
夜色渐深,穿梭机在星光中疾驰。王玲知道,银河农耕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深渊星带的冰层下会开出金色的稻穗,未知的星空中还有更多的种子等待发芽,不同文明的双手会共同编织出更广阔的生态网络。而这一切,都始于那粒来自三星堆的古老种子,始于对生命的敬畏,对融合的渴望,对未来的期许。
这个关于种子、星光与传承的故事,还在银河的每一寸星壤中,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