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云絮护新麦,星舟载希望
152云絮护新麦,星舟载希望 (第2/2页)三天后,浮光云麦成熟了。金色的稻穗在紫色云层中轻轻摇曳,气根分泌的聚气护根素形成了永久性气膜,光能浮标与声波聚气装置构建的能量场稳定了周围的气流,培育舱的浮力系统彻底恢复。云絮族族长飘到培育舱旁,用淡蓝色的身体包裹住一株云麦,声音满是感激:“浮光云麦不仅能抵御噬气虫,稻穗还能提炼气态能量块!以后我们的悬浮囊再也不用怕能量耗尽了!”他从云层中取出一个镶嵌着云心晶的香囊状容器:“这是气态星带的能量核心,能为银河种子库的气态作物培育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浮力能源。”
离开气态星带时,云絮族的孩子们骑着发光的云雀,护送着穿梭机穿过紫色云层。他们的云雀翅膀上系着风澈种下的光穗草编的花环,草叶在气流中散发着蓝光,如同流动的星辰。风澈趴在窗口挥手,把画满气态稻田的画册留给了小云:“等下次来,我教你们种会发光的星葵,开花的时候能吸引好多云雀,特别热闹!”
返程途中,银河农耕技术联盟传来捷报:跨星带作物融合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气态星带的浮光云麦在虚空星带成功种植,气根能吸收虚空中的游离能量;虚空星带的虚空能量稻在气态星带扎根,稻穗的能量输出效率提高了四倍;深海星带的磁波稻与浮光云麦杂交,培育出能在“半气态半液态”环境中生长的“波云稻”。星盟**发来紧急通讯,邀请王玲团队出席“银河种子库扩容竣工仪式”,新建成的“星种基因库”将收录所有跨星带杂交作物的基因序列。
抵达三星堆时,银河种子库的青铜穹顶已被云心晶、硅晶核心、星核之心和熔火晶的能量共同点亮,七彩光芒穿透云层,在天空中形成巨大的作物图腾——磁波稻的稻穗、浮光云麦的气根、熔火防御稻的叶片、虚空能量稻的光流交织在一起,与天上的银河遥相呼应。两百一十二个星带的代表齐聚广场,每个人手里都捧着自家的特色作物种子或基因样本,准备存入新建成的星种基因库。
广场中央,那棵象征文明共生的青铜神树模型已焕然一新,树干上镶嵌着来自各星球的能量晶体,枝桠上挂满了跨星带杂交作物的标本,波云稻的气根缠绕着磁波稻的稻穗,熔火防御稻的叶片映衬着虚空能量稻的光流,每一片枝叶都闪烁着生命与融合的光芒。
风澈穿着绣满五大星带特色作物的礼服,第四次以“银河农耕小使者”的身份站在舞台中央。他举起厚厚的《银河种植全记录》,画册的最新一页上,青铜神树的根系深深扎入银河种子库的星壤,枝桠延伸到两百一十二个星带,每个枝桠上都结着原生作物与杂交作物的果实,树下是手拉手的各族孩童,气态星带的云絮、深海星带的水波、熔岩星带的火焰、碎星带的岩石、虚空星带的光流在神树周围环绕成璀璨的光环,将整个银河生态圈包裹其中。
“这是我们的故事,从一颗种子开始,”风澈的声音透过全息扩音器传遍广场,“深海星带的鳞族教会我们,团结能抵御水母的侵袭;冰雾星的霜晶族教会我们,坚持能融化冻结的希望;熔岩星带的火岩族教会我们,勇敢能战胜噬岩虫的威胁;碎星带的硅基族教会我们,智慧能破解晶菌的难题;气态星带的云絮族教会我们,灵活能应对乱流的挑战。”他举起画册,展示着每一页的画作,“这些画告诉我们,银河里的每一个文明都不是孤独的,就像每一颗种子都需要阳光和土壤,我们需要彼此,才能让希望生长。”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欢呼,硅基族的机械臂整齐挥舞,鳞族的尾鳍拍打地面,云絮族的淡蓝色身体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火岩族的熔岩纹路因激动而发亮。星盟**走上台,举起一枚镶嵌着五大星带核心作物种子的勋章,勋章中央是旋转的银河生态圈微缩模型:“星种基因库的竣工,标志着银河农耕文明进入了‘基因共生时代’。从今天起,我们将共享基因序列,共建跨星带基因实验室,让作物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扎根,让文明在互助中延续。”
他将勋章授予王玲团队,又指向星种基因库的方向:“新的‘基因编辑中心’能模拟千万种环境组合,任何作物都能在这里完成适应性改良。星盟决定,将风澈的《银河种植全记录》收录为银河农耕启蒙教材,让每一个星球的孩子都能读懂种子与文明的故事。”
仪式结束后,各星球的代表纷纷涌向基因编辑中心。云絮族的代表小心翼翼地将浮光云麦的基因样本放入气态模拟舱,硅基族的机械臂精准地将晶盾硅麦的基因序列输入数据库,火岩族的代表把熔火防御稻与浮光云麦的杂交基因样本递给周明,虚空族的透明形体将虚空能量稻的基因胚胎注入培育仪。风澈跟着小鳞、小冰、小焰、小硅、小云,在基因库的观察窗前贴上各自星球的星图贴纸,五张贴纸组成一个小小的五角星,如同五颗星球在银河中闪耀。
王玲和慕容冷越、周明站在青铜神树模型下,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满是感慨。“还记得第一次接到鳞族的求救信号时,我从未想过我们能走到今天,”王玲轻声说,“那时只想着救稻子,现在才明白,我们救的是文明的火种。”慕容冷越点头:“就像这青铜神树,单独的枝桠易断,缠绕在一起就能抵御风雨,文明也是如此。”周明举起手中的基因样本管:“这些基因序列里,不仅有作物的密码,更有文明互助的密码。”
风澈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新的设计图:“娘,慕容叔叔,周叔叔!你们看!这是‘银河种子方舟’,能带着基因样本和画册去未知的星带,找到更多需要帮助的朋友!”设计图上,一艘带着青铜神树标志的巨大方舟正穿越星河,船身的培育舱里种满了各种作物,船尾撒下的基因样本在虚空中生根发芽,长成连接未知星球的绿色纽带。
王玲蹲下身,轻轻摸了摸风澈的头:“会的,我们一定会驾驶着种子方舟,去探索更远的银河。但不管走多远,都要记住,种子的力量不仅在于生长,更在于传承;文明的力量不仅在于存在,更在于共生。”她指向基因库中正在分裂的基因胚胎,“这些胚胎就是新的希望,它们会带着我们的故事,在每一寸星壤中开花结果。”
夜色渐深,银河种子库的灯光依旧明亮。《银河农耕法典》的“基因共生篇”在全息台上闪烁,“基因共享原则”“跨星带改良规范”“文明基因保护公约”等条文清晰可见,两百一十二枚星球密钥在封面上流转着金光。远处的“太白”天文台传来信号,联盟的新成员——来自“辐射星带”的辐光族,已经成功用抗辐射培育舱种出了第一茬辐光麦,但作物正遭受“噬辐菌”的威胁。
风澈立刻握紧画笔,在画册的空白页上画起了辐光麦:“我们快去帮辐光族的小朋友!我要把辐光麦画得漂漂亮亮的,让噬辐菌不敢靠近!”
慕容冷越调出辐射星带的环境数据:“噬辐菌以辐射能量为食,需要培育能吸收辐射并释放驱虫素的作物,正好可以用熔火防御稻的抗腐蚀基因和浮光云麦的聚气基因试试。”周明已经启动了基因编辑终端:“我先模拟辐射环境,提前设计改良方案。”
王玲看着眼前斗志昂扬的伙伴和孩子,又望向天上璀璨的银河,嘴角扬起微笑。她知道,银河的农耕之旅永远没有终点——辐射星带的挑战等待攻克,未知的星空中还有无数文明等待相遇,新的作物与基因还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