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雾漫星野,苔润新禾
162雾漫星野,苔润新禾 (第1/2页)飞船穿透雾星外围的淡蓝色云层时,风澈正趴在培育舱前,给刚萌发的雾星荧光麦幼苗画速写。幼苗的根须在透明的营养土里舒展,带着星露草基因特有的银色细纹,叶片却比在水晶星时更娇嫩——这是周明结合雾星湿润环境改良的新品种,特意保留了对雾气的吸收能力。
“还有十分钟抵达雾星着陆点。”慕容冷越的声音从控制台传来,屏幕上的星球三维图正缓缓旋转:雾星表面70%被常年不消散的温和雾气覆盖,陆地多为平缓的丘陵,土壤富含腐殖质,白天雾气会随阳光变透明,夜间则凝结成淡蓝色的露水滴落,“探测器显示,雾气pH值6.2,轻微酸性,对普通作物叶片有轻微灼伤风险,但我们改良的雾星荧光麦和雾星星芒果应该能适应。”
王玲正调试新研发的“雾露收集器”,这是个巴掌大的圆盘装置,表面布满细密的绒毛,能像星露草的气根一样吸附雾气,转化成可直接灌溉的清水。“风澈,等会儿着陆后,你帮我测试这个收集器的效率好不好?”她把收集器递过去,外壳上印着小小的枫藤纹——是林晓之前寄来的设计,“每小时记录一次收集到的水量,记在你的画册上。”
风澈立刻接过收集器,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小背包里,生怕碰坏上面的绒毛。他翻到画册的新页面,写下“雾星任务记录”,还特意画了个迷你收集器的图案,旁边标注“收集雾气变清水”。
飞船穿过最后一层薄雾,着陆点的景象逐渐清晰:平缓的绿色丘陵被淡蓝色雾气笼罩,低矮的灌木丛上挂满晶莹的露水滴,远处的溪流泛着细碎的银光,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草木清香。风澈趴在舷窗边,眼睛瞪得圆圆的:“雾是蓝色的!像水晶星的光一样!”
慕容冷越打开外部环境检测面板,各项数据跳成绿色:“雾气酸性在安全范围,土壤湿度85%,适合种植。我们先搭建带防雾涂层的种植棚,避免夜间露水直接滴在幼苗叶片上。”
四人穿上轻便的防雾服——外层涂了中和酸性的特殊材质,袖口还缝着风澈设计的小口袋,正好装他的画册和收集器。舱门打开的瞬间,湿润的雾气扑面而来,带着一丝清凉,风澈忍不住深吸一口气,鼻尖立刻沾了细密的水珠,像挂了两颗小小的珍珠。
“先去附近勘察土壤和植物情况。”周明提着便携式土壤检测仪,率先走向不远处的灌木丛。风澈紧紧跟在后面,手里的收集器已经开始工作,绒毛上渐渐凝结出细小的水珠,顺着导流槽流进底部的透明储水仓。
走了没几步,风澈突然停住脚步,指着灌木丛下一片不起眼的植物小声喊:“周叔叔,你看这个!”那是种贴地生长的苔藓,叶片呈淡绿色,表面覆盖着一层几乎看不见的透明薄膜,雾气落在上面,不仅没留下水珠,反而被薄膜快速吸收,叶片边缘还泛起淡淡的蓝光。
周明立刻蹲下身,用镊子小心夹起一片苔藓,放在检测仪下扫描。屏幕上的数据飞快跳动,他的眼睛越睁越亮:“pH值7.0!中性!这种苔藓能中和雾气里的酸性物质,还能高效吸收水分——是雾星特有的植物!”他转头看向风澈,语气难掩兴奋,“风澈,你发现了宝贝!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叫雾露苔怎么样?”风澈立刻举手,指着苔藓吸收雾气的样子,“它像星露草一样能吸露水,还能在雾里生长!”
“太合适了!”王玲凑过来看,指尖轻轻碰了碰苔藓的薄膜,“这层膜很特别,说不定能提取出来涂在种植棚上,既防雾又能中和酸性。”
慕容冷越则注意到苔藓周围的土壤:“你们看,雾露苔生长的地方,土壤酸性比其他地方低很多,说明它的根系也能改良土壤。我们可以在种植棚周围种一圈雾露苔,给作物做天然的‘防护盾’。”
风澈立刻掏出画册,快速画下雾露苔的样子:淡绿色的叶片,透明的薄膜,边缘的蓝光,旁边标注“雾露苔——能中和酸雾,吸露水,改良土壤”。他画得格外认真,连苔藓叶片上的纹路都细细勾勒,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勘察完环境,四人开始搭建种植棚。棚架用的是轻量化的钛合金,外层覆盖着周明研发的防雾膜,膜上还印着风澈设计的雾露苔图案——既美观又能提醒大家这里种了雾露苔。风澈主动帮忙递工具,他的小手正好能握住迷你扳手,帮慕容冷越固定棚架的连接件,每拧完一个就在画册上画个小对勾,像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任务。
王玲则在种植棚周围挖了浅浅的沟槽,把采集到的雾露苔分株栽种进去,再铺上一层从飞船带来的腐殖土。“雾露苔生长很快,大概三天就能铺满整个沟槽。”她教风澈如何分辨雾露苔的健康状态,“叶片泛蓝光就是健康的,要是变灰,就说明需要补充水分了。”
风澈蹲在沟槽边,认真观察每一株雾露苔,还学着王玲的样子,用指尖轻轻碰了碰叶片:“这个蓝光比水晶星的晶蓝花还好看!晚上会不会更亮?”
“说不定会。”王玲笑着点头,“等晚上我们来看,说不定能看到雾露苔发光的样子。”
当天下午,他们把雾星荧光麦和雾星星芒果幼苗移栽进种植棚。幼苗的根系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很快扎根,雾星荧光麦的叶片渐渐舒展,带着淡淡的绿色光晕;雾星星芒果的藤蔓则开始朝着棚架攀爬,气根上的银色细纹在雾气中更明显。
风澈按照王玲的要求,每小时记录一次雾露收集器的水量。第一次记录时,储水仓里只有小半杯清水,他在画册上画了个小小的水杯,标注“1小时:50毫升”;第二次记录时,水量涨到了120毫升,他兴奋地跑去告诉王玲:“收集器超厉害!现在能收集120毫升水了!够给两株幼苗浇水!”
王玲正在检查幼苗的叶片,闻言笑着点头:“晚上雾气更浓,收集量会更多。等收集够一定水量,我们就能用雾气水直接灌溉,不用从飞船搬运了。”
傍晚时分,雾星的阳光渐渐柔和,原本透明的雾气重新变回淡蓝色,像给大地裹上了一层薄纱。风澈跟着慕容冷越去检查种植棚的防雾涂层,突然发现雾星荧光麦的几片新叶边缘,出现了淡淡的褐色斑点——是轻微的酸性灼伤!
“慕容叔叔!叶片坏了!”风澈着急地拉了拉慕容冷越的衣角,手指着那些斑点,声音都有些发颤,“是不是雾气太酸了?我们的幼苗会不会死掉?”
慕容冷越立刻蹲下身,用随身携带的pH试纸沾了点叶片上的雾气,试纸颜色微微变红,显示pH值6.0,比白天检测时更低了些。“夜间雾气酸性会略微升高,我们的防雾涂层虽然能中和一部分,但新叶太娇嫩,还是没挡住。”他皱起眉头,转头看向不远处的雾露苔种植区,“或许我们可以加快雾露苔的生长速度,让它们尽快形成防护带。”
周明和王玲闻讯赶来,看到叶片上的斑点,也有些担心。“雾露苔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腐殖质,我们可以把星芒果汁稀释后洒在土壤里,既能提供养分,又能增强它中和酸性的能力。”周明很快想出办法,他从培育舱里拿出星芒果汁,稀释成10%的浓度,“风澈,你帮我给雾露苔浇水好不好?要轻轻浇在根部,别洒到叶片上。”
风澈立刻点头,接过小喷壶,小心翼翼地走到雾露苔种植区。他蹲在地上,手腕轻轻倾斜,让稀释的星芒果汁顺着土壤缝隙渗下去,每浇完一株,就用指尖碰一碰苔藓的叶片,确认它还是健康的淡绿色。“雾露苔,你要快点长大呀!”他小声念叨,“帮我们保护幼苗,别让它们再受伤了。”
王玲则在种植棚内侧加装了“雾露苔提取物涂层”——她下午加急提取了苔藓的透明薄膜,混合中性剂涂在棚膜内侧,能进一步中和进入棚内的雾气。“这样双保险,应该能挡住夜间的酸性雾了。”她擦了擦额头的汗,风澈赶紧递过自己的小水壶:“王阿姨,喝水!你辛苦了!”
当晚,风澈特意定了闹钟,每隔两小时就爬起来去检查幼苗。第一次起来时,雾气正浓,淡蓝色的光笼罩着种植棚,他用手电筒轻轻照向叶片,褐色斑点没有扩大;第二次起来时,露水开始凝结,他发现雾露苔的叶片比傍晚时大了一圈,薄膜上吸附的雾气更多了,周围土壤的酸性似乎也变弱了——他用pH试纸测了测,pH值升到了6.5。
“雾露苔长大了!”风澈兴奋地在画册上记下这个发现,画了两株大小不一的苔藓,旁边标注“夜间2点:雾露苔叶片增大,土壤pH6.5,幼苗斑点未扩大”。他的字迹虽然稚嫩,却写得格外认真,连标点符号都没写错。
接下来的三天,雾露苔果然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很快铺满了种植棚周围的沟槽,形成一圈淡绿色的“防护带”。每当雾气飘过,苔藓的薄膜就会泛起蓝光,像一道小小的屏障,将酸性物质中和吸收。雾星荧光麦的褐色斑点渐渐消退,新长出的叶片更加翠绿,还多了一层淡淡的光泽——那是吸收雾气后形成的保护膜;雾星星芒果的藤蔓也爬上了棚架,长出了带着淡蓝色绒毛的新叶,比在水晶星时更有活力。
风澈的雾露收集器也收获满满,每天能收集到近2升清水,足够灌溉所有幼苗。他在画册上画了个柱状图,记录每天的收集量,还在旁边画了个笑脸:“收集器超给力!雾气变清水,幼苗喝饱饱!”
这天上午,周明在检查雾星星芒果时,突然发现藤蔓的叶腋处,冒出了小小的浅绿色花苞——比预计时间早了两天!花苞表面覆盖着和叶片一样的淡蓝色绒毛,在阳光下像撒了一层细粉。“开花了!雾星星芒果要开花了!”他激动地喊起来,手里的检测仪都差点掉在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