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6章 郑和与哥伦布
第一卷 第36章 郑和与哥伦布 (第2/2页)就这?
也配和刚才那支海上巨兽相提并论?
李世民也是微微摇头,觉得这天幕有些小题大做了。
朱棣更是差点笑出声。
这三条小渔船,恐怕连他宝船舰队里的一艘水船都比不上。
然而,旁白的声音却变得意味深长。
“与郑和舰队的浩荡皇威不同,这是一支由商业利益驱动的私人探险队。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寻找传说中遍地黄金的东方,以及价值连城的香料。”
“他们的领袖,哥伦布,坚信大地是圆的。他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就能到达东方。”
“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一次前途未卜的豪赌。”
画面中,三艘小船在狂风巨浪中挣扎,船员们面黄肌瘦,甚至发生了叛乱。
他们经历了绝望,经历了内讧,经历了对未知的恐惧。
但他们,始终在向西航行。
终于,在航行了七十天后,一个瞭望手发出了欣喜若狂的呼喊。
“陆地。”
画面拉远,一片郁郁葱葱的,从未在任何地图上出现过的绿色大陆,出现在海天尽头。
旁白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哥伦布没有找到黄金遍地的东方。但他错了,他又对了。”
“他发现了一片全新的大陆,一片不为旧世界所知的广袤土地。后世,称之为——美洲。”
“而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长着一些当地土著视作主食的作物。”
画面切换。
泥土被刨开,一串串圆滚滚的土豆被挖了出来。
绿色的植株上,挂着沉甸甸的,包裹在厚厚苞叶里的玉米。
藤蔓之下,是红皮白心,硕大无比的红薯。
天幕上,那熟悉的“亩产万斤”、“亩产千斤”的字样,再次浮现。
这一次,它们旁边多了一行小字注解。
【原产地:美洲】
一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了。
所有时空的帝王,都像是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劈中,僵在了原地。
大明宫中,朱棣脸上的自豪与笑容,彻底凝固了。
他怔怔地看着天幕上那片陌生的新大陆,又看了看那三样“神物”,脑子里一片轰鸣。
原来……原来在那里。
原来这些能养活亿万子民的神物,不在中原,不在草原,不在任何已知的地方。
它们在一片无人知晓的,远在重洋之外的土地上。
而哥伦布,那个坐着三艘小破船的家伙,找到了它。
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顺着朱棣的脊椎一路向上,让他浑身发麻。
一个可怕的念头,不受控制地从他心底冒了出来。
我的舰队呢?
我的宝船,七次下西洋,最远已经到了东非。
我们……是不是和那片大陆,擦肩而过?
天幕仿佛听到了他的心声,画面再次切换。
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在天幕上缓缓展开。
东亚,印度,非洲,欧洲……
然后,一条红色的航线,从大明的海岸线出发,蜿蜒向西,标记出了郑和舰队的航迹。
紧接着,一条蓝色的航线,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出发,笔直向西,最终,抵达了那片名为“美洲”的新大陆。
两条航线,隔着一片广阔的太平洋,遥遥相望。
一个在已知世界的边缘探索,一个则一头扎进了未知的黑暗。
旁白的声音,带上了一丝深沉的惋。
“历史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拥有着世界上最强大舰队的东方帝国,与一个全新的,能够改变世界粮食格局的大陆失之交臂。”
“更令人扼腕的是,在郑和之后,出于复杂的政治与经济原因,大明王朝颁布了严厉的海禁政策。”
画面上,那支曾经威震四海的无敌舰队,静静地停泊在港口里,任由风吹雨打,船身上的木板渐渐腐烂。
一行字,如同一把利剑,插在所有明朝君臣的心口。
【片帆不得下海】
“为什么。”
朱棣失神地跌坐回龙椅上,喃喃自语。
他的眼中,没有了帝王的威严,只剩下无尽的茫然与痛苦。
“为什么会这样?”
一旁的朱元璋,脸色铁青,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他死死盯着那四个字,一股怒火直冲天灵盖。
他能想象。
他能想象到,当那三样神物从新大陆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而大明的子民,却依旧在为了几斗米挣扎求生时,那将是何等的讽刺与悲哀。
他们本来有机会的。
他们拥有那个时代最强大的钥匙,却亲手锁上了通往宝库的大门。
一种前所未有的遗憾与不甘,如同毒药般,在奉天殿内,在所有时空观看天幕的华夏子孙心中,疯狂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