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悍臣 > 第46章 吃天赋的

第46章 吃天赋的

第46章 吃天赋的 (第2/2页)

后续便没有再有如此的操作。
  
  听着宋授这般说,晏殊本想安慰一句,但是话到嘴边,却是哈哈大笑:
  
  “你方才都承认宋煊异于常人了,可依旧是不相信他。”
  
  “嗯?”
  
  “有宋十二在影响着张方平,他能长歪喽?”
  
  宋绶一甩衣袖:
  
  “就是因为张方平那孩子总是与宋煊呆在一块,我才担忧他会被宋十二影响,长歪喽。”
  
  “宋煊他有时候到思路,你晏殊纵然神童了这么多年,想必也是没完全猜透他吧?”
  
  晏殊承认,自己有些时候是跟不上宋煊的思维的。
  
  他也只能承认大宋当真是越来越强,否则不会有如此多的神童现世。
  
  尤其是宋煊是晏殊这个老神童见识过最特殊的一个存在。
  
  他仿佛是那种天授之人一般。
  
  但晏殊知道,宋煊并不是这样的人,他就是在某些地方上比许多人强。
  
  但是他自己却觉得自己并不强!
  
  这才是晏殊所不解的。
  
  宋煊如此心气,晏殊只能把这件事怪罪到宋煊小时候不受家里宠爱。
  
  属实是缺爱长大的孩子,他说一丁点都不会轻易对人吐露心声。
  
  “不聊了,不聊了。”
  
  晏殊拿起书信:
  
  “无论如何我都得让宋十二的夫子与院长都瞧一瞧他在洛阳干的好事。”
  
  “哈哈哈。”宋绶忍不住指了指晏殊。
  
  你那是让范仲淹等人瞧瞧宋煊干的好事吗?
  
  还不是为了“炫耀炫耀”。
  
  上一次搞得宋城纸贵,这一次搞得洛阳纸贵。
  
  宋绶也是能理解洛阳那帮学子追捧宋煊的缘故。
  
  毕竟长这么大,还真没有见识过宋十二那样的大才呢。
  
  应天书院的学子们早就习惯了。
  
  宋煊还没怎么入学就整了个大活。
  
  纵然是不认识宋煊的脸,那他的名字也是口口相传,成为议论的中心。
  
  晏殊收好了信件,却是笑问:“同去?”
  
  “也行。”宋绶脸上也带着笑容。
  
  宋煊是先回来了,其余学子还在洛阳呢。
  
  如今应天书院依旧有不少学子在刻苦读书。
  
  先后两次通过发解试的人绝不早少数。
  
  为了能过在省试当中大放异彩,卷起来的从来不在少数。
  
  范仲淹看完之后,顿时眉开眼笑。
  
  “十二此子还是有着相当强的天赋,假以时日必定能带领整个大宋文坛走向繁荣。”
  
  宋煊年纪尚轻便有如此觉悟,众人对宋煊当真是极为满意的。
  
  夫子王洙虽然是主要教导宋煊的“班主任”,但是在座的哪一个夫子没有提点过宋煊?
  
  故而当范仲淹说完后,众人也是笑笑。
  
  毕竟只要宋煊代表的是应天书院,他在外面挣下多少荣誉,也会有应天书院一份。
  
  更何况宋煊身上的印记也早就洗不掉了。
  
  倒是更加年轻的王洙有些难以接受。
  
  “我知道宋十二很强啊,但是没想到他会这么强。”
  
  “哈哈哈。”
  
  几个年岁大的,对于王洙如此询问确实感到好笑。
  
  因为宋煊确实是强。
  
  大家都盼望着能考中状元呢。
  
  这才是更能宣传应天书院的招牌。
  
  “如此有实力的学子,此番回来之后也该让他收收心,奔着科举上使劲了,还是要考状元。”
  
  “是的。”
  
  张师德摸着胡须开口道:
  
  “我的老友给我写信,说是朝廷将要改革,要把策论放在诗赋的位置上去,也不知道真假。”
  
  “由此人心惶惶,许多学子不知道要把重点放在哪里?”
  
  范仲淹说不担忧宋煊有这方面的烦恼都。
  
  他本来就是策论写的极佳,提出的建议都能直接运用到国策上去。
  
  至于诗赋,经过长久的练习。
  
  宋煊也不至于过于离谱,否则也不会考中解元。
  
  故而,无论科举考试怎么变换侧重点,对于宋煊而言,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阻力。
  
  反倒是大批通过发解试的学子,他们更容易受到影响。
  
  因为这批人都是先通过第一轮诗赋的考试,才能进入第二轮去考策论等等。
  
  只要第二轮考的不是太差,基本成绩都是按照第一轮的诗赋走。
  
  若是朝廷突然改变科举考试的侧重点,当真会让许多学子措手不及。
  
  晏殊明白张师德说在问自己的话,但是朝廷定下来的事,还没有准信,他也不能往外说。
  
  免得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
  
  “此事我也有所耳闻,若是想要变化,朝廷要该出个章程了。”
  
  “否则学子们依旧按照以往的情况准备温习功课,怕是会用上无用功的。”
  
  范仲淹见晏殊也没有给个准话,他也就不过多纠结。
  
  这是朝廷的决定。
  
  其实更改科举考试的方法,范仲淹内心深处是极为赞同的。
  
  光会写诗赋不懂的做官,为百姓伸冤,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是钱惟演提到的那个把小和尚屈打成招的知县,他也是进士出身,被朝廷派去基层锻炼。
  
  结果他就是如此断案的!
  
  如此操作,多么让人心寒呐。
  
  范仲淹觉得大宋不光是科举考试要改革,需要改革的地方也有不少,他需要好好总结一二。
  
  否则照此下去,大宋王朝非得病入膏肓不可。
  
  范仲淹暗暗想着,并没有把心里话说出来。
  
  有些时候他总是想要自己一个人承担所有压力。
  
  “是啊,该出个章程的,但是中枢里的那些相公们,不吵出个一二三四来,是绝不会把政策颁布出来的。”
  
  晏殊又揶揄了相公一句,表示他只是听到了风声,具体科举考试如何执行,他也不清楚。
  
  反正晏殊就清楚,无论怎么考,对于宋煊都是极为有利的。
  
  但是科举考试改革这件事,晏殊可以肯定是板上钉钉。
  
  若是颁布的越晚,晏殊觉得对宋煊的优势就更大。
  
  至于其余人,晏殊当真没有抱着连中三元的目的,他只是去催促宋煊好好温习功课。
  
  确保这一颗独苗能过变得给他遮阳起来。
  
  “不错,若是政策早点放出来,对于他们也是极好的,至少有充裕的复习时间。”
  
  “要不然省试无法通过,还需要重新考发解试,多大的压力啊!”
  
  范仲淹为学子们说话,晏殊就当没听见。
  
  今日就让你门瞧瞧宋煊代表书院在洛阳城,如何大杀四方的。
  
  至于其余的担忧也没什么用。
  
  朝廷制定政策,可不会管你这个那个的。
  
  要么就顺从规则老老实实执行下去,要么就有能力去改变规则。
  
  晏殊把书信收起来。
  
  毕竟这是他与钱惟演的私人关系。
  
  “院长,宋十二求见。”
  
  听着仆人的汇报,范仲淹忍不住大笑几声:
  
  “这活人是真的不禁念叨啊!”
  
  晏殊等人只是笑笑,他倒是不清楚宋煊来找范仲淹有什么事。
  
  他只是听闻宋煊与范仲淹走的挺近的。
  
  也不知道是讨论学问,还是因为宋十二给了应天书院钱财的事。
  
  总之,晏殊能探听到这一点内幕消息就已然不错了。
  
  况且一座书院,还能全体造反不成?
  
  范仲淹特意撇看了宋煊,又看了看装迷糊的老龙王晏殊。
  
  “范院长,我不负众望,终于游学成功回来了。”
  
  宋煊进了门就直接拱手行礼,这才抬眼一扫。
  
  他发现屋子里满满登登的,像是专门等着自己前来汇报似的。
  
  那个嘴角含笑的晏殊是哪个夫子来着?
  
  宋煊有些忙乎晕了,随机激灵了一下,晏殊怎么会在这里?
  
  范仲淹见宋煊没什么大问题,便照例提问:
  
  “十二郎你回来就好,此番前往西京洛阳城的大部分事,我们都清楚了。”
  
  “就算相比他人时间短促,你宋十二此番游学,感受如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