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悍臣 > 第95章 应天四句·宋子

第95章 应天四句·宋子

第95章 应天四句·宋子 (第1/2页)

经过这几年的相处,张师德是了解范仲淹的。
  
  此时让他两个离得近的学生劝一劝,实在是正常思维。
  
  可是宋煊觉得范仲淹要是能听人劝,不去直言进谏。
  
  那他就不是范仲淹了!
  
  “张夫子可是劳累多了。”
  
  宋煊笑呵呵的道:
  
  “方才你情绪激动,诊脉并不是很合适,我再帮你号脉一次吧。”
  
  张师德叹了口气。
  
  他也明白宋煊话里的意思。
  
  就范仲淹那个性子,谁能阻拦他的想法啊?
  
  别说宋煊不好使,就算是范仲淹的举主晏殊也劝不住的。
  
  “张夫子勿要担忧,范院长他自己心里有谱的。”
  
  张方平连忙笑了笑,过去给他抚背,让他顺顺气。
  
  范院长的为人,在座的没几个不佩服的。
  
  可是这样的人,在东京城那般水深的地方,想要安全的升官,绝非易事。
  
  甚至在东京城待多久都是个问题。
  
  他们在东京城应试的这段时间,可是没少见到那些权贵的模样。
  
  更不用说经历了宋煊在殿试上被官员针对的“恶劣事件”!
  
  “张夫子今后还是勿要过于操劳。”
  
  宋煊缩回手笑了笑:
  
  “要不然学生们今后若是做出什么惊天动地之事,怕是你没机会见证喽。”
  
  “哈哈哈。”
  
  张师德大笑数声,指了指宋煊道:
  
  “应天书院学子占据一甲榜单,连中三元与连中三尾同时出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夫相信再也没有人能够看见如此盛事了。”
  
  张师德也不得不承认,宋煊他们这次考试考的极好,为应天书院带来了许多生源和名望。
  
  如今成为大宋第一书院,那根本就不是吹牛逼。
  
  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幸亏当初范仲淹力排众议,再加上有了宋煊的钱财支撑。
  
  书院新建的校舍增加了不少,不至于让来游学的学子睡在外面。
  
  但是学生多了,相对而言,夫子的人数就少上许多。
  
  而且在这种“声誉渐盛”的情况下,作为夫子的人品与质量,定是要排在第一的。
  
  否则应天书院成为大宋第一书院,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作为班主任以及“副院长”的王洙,头上都是热汗。
  
  他着实是没想到自己会一瞬间就扛起这么一个大摊子来。
  
  张师德接替范仲淹院长一职,
  
  可是身体不行,许多事都是副院长王洙做的。
  
  赵祯也特意赐予了王洙官职,鼓励他好好做。
  
  如今王洙擦了擦汗,刚想与张师德商议招收老师的事。
  
  过不了几个月,书院会再次迎来新生。
  
  “呦。”
  
  王洙瞧着宋煊等人坐在此地,颇为悠闲:
  
  “几位新科进士舍得从那富贵迷人眼的东京城回来了?”
  
  听着王洙阴阳怪气的询问,宋煊当即开口道:
  
  “回家成亲,特意邀请夫子来参加的,就是不知道王副院长可有时间?”
  
  “啧啧啧。”
  
  王洙双手背后,走上前来:
  
  “你小子,尾巴都翘起来了。”
  
  “嘿嘿嘿,一直都没放下过。”
  
  王洙坐在椅子上,打量着这几个学生。
  
  都是人才啊!
  
  将来说不准官职都在自己之上。
  
  “院长,如今学子太多,夫子太少了,好几个夫子嗓子都哑了。”
  
  王洙先是给张师德汇报了一二。
  
  顺便请他做主与应天知府李迪拨些钱粮来。
  
  要不然光靠着宋煊的书铺以及城中其余行会的资助,根本就无法供应如此多的学子安心学习。
  
  张师德立即就应下来,他开始写信。
  
  不仅要给新任知府写信,更是要给宰相王曾写信。
  
  毕竟数千学子涌进应天书院,钱粮消耗的太快,还请朝廷也拨款来。
  
  要不然应天书院当真是办不下去了。
  
  “瞧瞧你们干的好事,如今书院是缺钱缺粮又缺夫子。”
  
  王洙忍不住叹了口气,他也没想到范院长会在这个时候,直接被官家给夺情叫进京中为官。
  
  就剩下他自己一个人扛!
  
  “哎,我们考试考的好,可是为书院争光,现在谁敢质疑应天书院是不是大宋第一书院?”
  
  听着宋煊的话,王洙也忍不住嘿嘿笑了几声。
  
  上一届科举考试当中,大小宋也是出自应天书院,但是没有这一次如此轰动。
  
  毕竟因为先帝的缘故,他们没有参加殿试!
  
  可是这一次不同啊。
  
  天圣五年的榜单,足可以流传千古。
  
  “对了,副院长可千万别跟我哭穷啊。”
  
  宋煊当即甩出折扇:
  
  “你也知道的,我过几日要成亲,采购了不少货物,还要摆流水席宴请我的那些狐朋狗友,昔日旧相识老街坊之类的。”
  
  “为了筹钱,还一口气推出了三国演义的后续好几个章节,就为了筹钱。”
  
  王洙其实也没有抱太多的希望,从宋煊这里要到多的钱。
  
  毕竟宋煊他出资就已经极为大方了,说到底是为了朝廷选拔人才。
  
  这钱应该朝廷出!
  
  况且宋煊他已经从应天书院“毕业”了。
  
  将来去东京需要钱的地方更多,轮不到他还向以前一样肆意挥霍的花钱。
  
  况且成亲从来都是一件极其耗费钱财的事。
  
  王洙也明白宋煊身上背负的压力。
  
  毕竟他家里尽是给他后腿的,而不是给予他太多的助力。
  
  “是啊。”
  
  王洙悠悠的叹了口气:
  
  “以前我不知道范院长如此辛苦,每天睁开眼要操劳那么多的事。”
  
  “如今来应天书院游学之人,已经超过五千之数了。”
  
  “五千!”
  
  王洙伸出手,眼里满是发愁之色:
  
  “我怀疑在东京城省试殿试落榜的大部分学子都来了,消息再传的远一点,今后怕是有更多的人也会来的。”
  
  以前他还不明白什么叫做“为名声所累”。
  
  这几日总算是见识到了。
  
  当真是被累到了!
  
  身心俱疲的那种。
  
  诸如欧阳修那样的人也是回家的路上。
  
  先打算在书院盘踞一些时日,然后再返回老家继续苦读。
  
  对于书院目前的情况,张方平等人都爱莫能助。
  
  毕竟他们以前也都是穷学生。
  
  就算是当官有了俸禄,那对于一个书院的建设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十二郎,你可有什么办法?”
  
  王洙面带劳累之色极为诚恳的询问:
  
  “我不是让你出钱,出出主意就行。”
  
  “毕竟在搞钱这方面,满屋子加起来,都没你脑子好使。”
  
  这一点。
  
  纵然是王泰等人也皆是认同。
  
  宋煊这个经商天赋。
  
  当真是异于常人。
  
  放你八岁出来单独挑大梁。
  
  不偷不抢,在街头上生存下来,可是有的说辞的。
  
  宋煊摆弄着折扇。
  
  如今办学,都是输血性办学。
  
  赚钱根本就不可能。
  
  尤其是大宋的环境下。
  
  相对降低了读书的门槛,只要有心气的,都会咬咬牙让儿子去读书。
  
  但这也就造就了大部分读书人,家底都不丰厚。
  
  能来上学就已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
  
  “解决燃眉之急的法子呢,我倒是有一个。”
  
  宋煊瞧着做洗耳恭听状的王洙:
  
  “王夫子可以前往灵台寺与那主持商议最近来的学子太多,安排在他们那里住宿,以及城外还有寺庙,都可以相商一二。”
  
  “如此一来,便能进一步缩减书院的开支,他们在那里借宿吃个饭也实属正常。”
  
  “毕竟灵台寺打出我等的旗号,如今香火更加鼎盛,其余寺庙就不羡慕吗?”
  
  “况且如今的寺庙极少数会缺钱的。”
  
  王洙缩回倾听状的身子,开始思考宋煊这个提议。
  
  许多读书人为了按照儒家思想磨练自己的意志,都会选择去寺庙借宿苦读。
  
  范仲淹这样干过。
  
  包拯也这样干过!
  
  在大家朴素的认知当中,寺庙当然是一个清苦之地。
  
  大鱼大肉几乎没什么可能。
  
  除非大相国寺里的那些武僧,人家是不忌口的。
  
  “倒是个好主意,天下岂有白吃的饭?”
  
  张师德沾墨的空隙应了一句:
  
  “自从灵台寺率先打出宋煊等人金榜题名的消息后,全城轰动,许多人都去那里上香了。”
  
  “如今应天书院有了难处,灵台寺若是不答应,宋煊他们可是在这呢!”
  
  王洙也知道。
  
  当初宋煊为了给范详那样的学子蹭饭以及蹭蜡烛去学习,找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如此灵台寺也没有拒绝。
  
  反正他们夜里点着的蜡烛也是点,给学子看书也是一举两得。
  
  如今他们这群人当真是金榜题名。
  
  那灵台寺靠着宋煊等人的名气收割一波也实属正常。
  
  大家都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互惠互利的关系。
  
  王洙连连点头:“既然院长都这样说了,那我试试。”
  
  宋煊抿了抿嘴:
  
  “其实我还有一个能让书院赚钱的主意,但是说出来后,怕是会影响今后读书人的风气,便不想多说了。”
  
  张师德明显一顿。
  
  人老成精。
  
  他明白宋煊话里的意思。
  
  有些话不适宜在所有人面前说。
  
  王洙点点头:
  
  “书院的口碑不能丢弃。”
  
  随即他话头一转:
  
  “正好你们前三名都在这里,我下午的时候召开一次全校师生大会吧,你们都上去讲一讲,主要是激励同窗们。”
  
  王洙觉得今后怕是很难再有机会聚齐宋煊这几个人了。
  
  毕竟他们都有了官身。
  
  相对而言自由就少了许多。
  
  天南海北的,他觉得宋煊、张方平二人在东京城也待不太久的,迟早会去地方上为官,锻炼基层经验。
  
  “我倒是没什么可以拒绝的借口。”
  
  宋煊忍不住笑了几声。
  
  韩琦依旧是不言语,只是点头。
  
  张方平哈哈笑了几声:
  
  “夫子,我是怕我的学习方法不适合他们。”
  
  众人闻言又是笑做一团。
  
  毕竟张方平的天赋,世上可是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较的。
  
  “无妨,那你就更应该说一说了。”
  
  “毕竟依照你的天赋,才是探花!”
  
  “足以见宋煊与韩琦二人的实力更强,可以鼓励同窗们,不要过分信奉天赋嘛。”
  
  张师德觉得出了张方平这么一个天赋怪也挺好的,而且中探花也是极为不错的。
  
  听着张师德的话,张方平哈哈笑了几声,便是应承下来。
  
  毕竟金榜题名,谁不欢喜?
  
  自从消息公布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热烈的笑容。
  
  于是王洙也不在迟疑,立即就开始挨个通知夫子们。
  
  天圣五年的状元榜眼探花,一同返回“母校”给同窗们做鼓励,这个好习惯还是范仲淹留下来的呢。
  
  无论是夫子还是学子,情绪自是沸腾起来了。
  
  谁不渴望成功?
  
  如今前三名都在书院,还要给大家讲一讲。
  
  若是能够在他们身上学到一点东西,那将来在考场上还能不占据优势?
  
  于是。
  
  整个应天书院的学子们,都犹如沸水一般,变得滚烫起来了。
  
  众人都在议论着。
  
  如此行为,也算是给新院长张师德聚拢一些威望。
  
  张师德把其余人都打发出去了,这才开口道:
  
  “你方才说的那个有些伤人和的法子,是什么?”
  
  宋煊又给张师德说了借读费的意思,便是开个口子。
  
  毕竟依照应天书院的名气,定然会有大量的举子前来,但是许多人都会考不上。
  
  为了缓解书院的压力,可以让一些富贵人家的子弟花大量的钱来就读,就是一个门槛费。
  
  这种是另外的招生,限制名额以及稍微有点实力的那种。
  
  而且还要在正式的入院考试之前举办这种招生。
  
  他们提供的择校费,能够供应大部分正常考入书院的学子。
  
  “若是他们有可造之材,也算是书院赚到了。”
  
  “若是没有可造之材,只是满足他们一个上好书院的期望,并不会影响其余人的科举考试,反倒是有所助力。”
  
  张师德闻言并没有立即给出回复。
  
  按照宋煊的推测,如今有大批人愿意花高价来书院就读。
  
  但是这个口子一旦开了,对于书院今后的发展是有些冲击的。
  
  教授的学生多了,夫子更加劳累。
  
  那相应的报酬也就会变多起来。
  
  这都是需要钱的。
  
  “此事我还需要好好思索一二,再与王洙商议。”
  
  因为应天书院创办之初,那也不是免费教学。
  
  都是有门槛的!
  
  张师德也是打算把宋煊提的这个“生财之道”,写信告知范仲淹,最终还是让他来拍板。
  
  毕竟自己真的老了,精力不济。
  
  王洙还很年轻,不能扛起书院的大旗。
  
  范仲淹虽然不在这里了,但是他也不会瞧着自己亲手改革的书院落入下乘。
  
  春日的应天书院,千年古柏下,学子们争相抬头望向高台。
  
  “台上坐在中间的便是宋十二吗?”
  
  “当真是年轻啊!”
  
  “他们三个全都是弱冠之龄,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啧啧啧,真是让人羡慕。”
  
  宋煊在书院读书,倒是喜好交朋友,大多数人都知道他。
  
  而且许多老生都没有考中进士。
  
  他都连中三元,年纪轻轻当了状元,谁能够不羡慕。
  
  而且外围更多的是前来游学的学子。
  
  范仲淹演讲为了让台下的学子们都听清楚,特意安装了用来守城的大缸。
  
  设翁助声。
  
  据传是墨子发明的防止挖地道的守城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一些戏台子也会用这种法子来让声音扩散。
  
  王洙上前介绍了宋煊等“优秀同窗”,在天圣五年的科举考试当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他们全都是三年前考入书院就读的。
  
  此言一出,更是让许多游学的学子感到不可思议。
  
  毕竟在书院学习三年就能考中进士,而且还是一甲,这含金量杠杠的。
  
  新任应天府知府李迪以及宋城知县宋祁联袂而来。
  
  毕竟前三名要讲话激励学子,他们这些父母官也要来感受一二。
  
  将来出了政绩,可都算是他们的了!
  
  “当真是热闹非常啊!”
  
  宋祁打量着黑压压的人头。
  
  他估摸宋浩没有回书院,毕竟殿试被刷下来,不是谁都能接受的了。
  
  尤其是当弟弟的连中三元,他肩上背负的压力更大。
  
  当时宋祁也是有这个压力,他懂。
  
  “张夫子写的信我看了。”
  
  李迪悠悠的叹了口气:“所言不虚,光是靠着应天府的赋税,怕是不太够用。”
  
  毕竟天下学子都来此学习,对于应天府的赋税是极大的挑战,必须得向朝廷申请。
  
  李迪想要做出政绩来,那需要比晏殊花费几倍的银钱。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晏殊他刚起步就做出成绩来了,李迪是要延续应天书院的辉煌,如何能不加大力度?
  
  王洙紧接着就开始介绍探花张方平,随即开口让张方平上来。
  
  张方平深呼一口气,跟在宋煊身边久了,倒是也不怯场。
  
  他先是对着众人拱手,这才接过木质喇叭:
  
  “诸位同窗,我叫张方平,其实我对自己中了探花这件事非常高兴。”
  
  “因为十二哥他在考试之前就扬言要中探花,可惜他惜败了,中了状元!”
  
  张方平的话音刚落,便是让下面的学子一番大笑。
  
  什么叫惜败中了状元?
  
  这几个词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为何你们不争夺状元,反倒是要争夺探花?”
  
  众人都不解,倒是有胆子大的学子发问。
  
  张方平就是等着呢,不紧不慢的开口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