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悍臣 > 第99章青龙互助学习小组进化吧

第99章青龙互助学习小组进化吧

第99章青龙互助学习小组进化吧 (第1/2页)

曹清摇眨巴着眼睛,自己这就成了宋煊的夫人。
  
  双方都是年轻人。
  
  昨晚运动对抗后期也是有些激烈。
  
  宋煊自由自在惯了,倒是没有那么多规矩。
  
  但是宋家老爷子一早就过来了,今日就等着孙媳妇敬茶呢。
  
  论身份的话,人家是枢密使家的闺女,光是这巨大的地位差距,就足以让宋老爷子老老实实的主动前来候着。
  
  虽然宋煊也从百姓提升到士人阶层了,可依旧是家底子薄弱。
  
  二人家庭上的差距,也不是一般的大。
  
  宋老爷子心中清楚完全是靠着宋煊的本事,跟宋家没有半毛钱关系,摆谱是万万不能摆的。
  
  陶宏倒是也给他面子:
  
  “老爷子稍待,我这就去叫醒少爷。”
  
  “哎,不用,不用。”
  
  宋老爷子脸上带着笑:
  
  “老夫也是从年轻过来的,这个时间贪睡,老夫懂得,还是更早开枝散叶最好了。”
  
  陶宏也没再多说什么,而是忙着招呼后厨,今日还得摆席呢。
  
  就这么着,曹清摇终究是有些忍不住:
  
  “官人,是否要沐浴更衣起来?”
  
  “起呗。”
  
  宋煊倒是也没拒绝。
  
  曹家派来的侍女服侍曹清摇进入木桶洗个热水澡。
  
  曹清摇初次破瓜还是有些不习惯的。
  
  蹙眉跨进了澡桶。
  
  两个侍女则是脸色如同红苹果似的。
  
  毕竟宋煊的身体线条也不难看,而且还较为吸引人。
  
  若是运气够好,在曹清摇这个当家主母不方便得时候,她们两个是可以顶上来侍奉宋煊的。
  
  宋煊披了件衣服,直接下楼去淋浴了一番。
  
  这才收拾妥当。
  
  按照规矩给家里老人敬茶。
  
  宋煊又交代了陶宏几句。
  
  然后张方平等人也是跟随韩琦回老家参加他的婚事,宋煊在这边忙活完就带着夫人过去参加。
  
  无论怎么折腾,都没有出河南这块地界。
  
  韩琦的老家安阳,要从开封转个弯,在顺着河道往上走,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
  
  一行人骑着马,乘着驴车,奔着码头而去。
  
  钱诗诗昨天也是带着孩子吃席来着。
  
  今日一早就站在隔壁屋子门口抱着闺女瞧着宋煊上马回家。
  
  宋煊笑着与她招手。
  
  钱诗诗连忙摆弄闺女的手笑着回应。
  
  随着宋煊骑马离开,钱诗诗这才带着女儿进了房门。
  
  宋康指着停靠在码头上的十艘船:
  
  “爹,满满十艘的嫁妆啊,我们能不能去参观一下?”
  
  宋霁也是双眼放光,但是一瞧见自家老爹正看向他们父子俩。
  
  他当即就熄了火。
  
  “你爷爷说过了,要是在这件事上出了岔子,他就要打断我的腿,把我赶出去,让我自生自灭。”
  
  宋康也是长长的叹了口气,自己的腿真的被爷爷打断过。
  
  爷爷他可是实在是太狠了。
  
  宋霁是看有儿子这个先例在,他更是不敢放肆。
  
  他如今的想法,但愿有人看在宋煊这个状元郎的身份上。
  
  愿意主动给自己钱花。
  
  因为宋霁相信有人会如此做的。
  
  宋煊与曹利用以及他家人告别。
  
  他准备直接去参加韩琦的婚事,然后再返回东京城。
  
  至于这十艘船的嫁妆,还是先拉回去吧。
  
  曹利用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然后就瞧着女儿女婿乘船溯流而上。
  
  待到家人上船之后,曹利用与李迪告别。
  
  这十艘船的嫁妆,李迪眼里也是惊诧之色:
  
  “曹侍中怕不是把家底全都掏出来了?”
  
  “哎。”曹利用随意的摆摆手:
  
  “不过是些许钱财,换如此一个女婿,算不得什么大事。”
  
  李迪不觉得这是些许钱财!
  
  能把一个当朝权贵家底掏空的会是些许钱财吗?
  
  昨天夜里他回去与自己的儿子说了此事,经过儿子的分析,李迪才觉得要与曹利用达成一定的共识。
  
  不说结党,那也是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刘太后。
  
  更不用说宋煊在宋城还如此有影响力。
  
  他想要快速做出政绩来,也需要宋煊的势力在本地的配合,他才能更快的返回东京城。
  
  “昨天说的事。”
  
  “什么事?”
  
  曹利用昨天是借着酒意说的。
  
  李迪没有立即答应,那就说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盟友。
  
  看样子他还没有被吕夷简以及刘太后逼迫的太急。
  
  李迪闻言顿了顿,又有些发蒙。
  
  明明是你先提起来的,如今怎么就不承认了?
  
  “就是,就是。”
  
  曹利用叹了口气道:
  
  “复古兄,有些事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你先在应天府做出成绩来,兴许将来才能替你说话的。”
  
  曹利用说完后,也就不再给李迪说话的机会,他直接踩着踏板上了船。
  
  独留下李迪发蒙。
  
  不是,你们武将做事都如此果断的吗?
  
  宋煊等人离开宋城,但是热闹依旧在。
  
  这下子那些来游学的学子们犹如蝗虫过境一般,前来凑热闹。
  
  待到宋煊等人到了宁陵县,当地百姓在知县的组织下,更是迎接三十里。
  
  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回乡,将来若是宋煊能够给同乡漏点资源,那就是赚到了。
  
  其实这种锣鼓喧天的场面,宋煊骑在高头大马上,并不觉得吵闹。
  
  倒是真正的生出几分衣锦还乡的爽感。
  
  “状元郎回来了。”
  
  宋家私塾的学子们在宋夫子的带领下站在门口。
  
  以前他们有多看不上宋煊,如今瞧着受到万人簇拥,骑着高头大马的宋煊,哪一个不心生羡慕。
  
  “我早就知道十二哥他是神童,你们都相信。”
  
  “说的好像你相信了一样。”
  
  “嘿。”
  
  宋夫子瞧着宋煊走过来,当即往前走了一步。
  
  宋煊倒是客气的拱手:
  
  “夫子,我这个私塾倒数第一名中了状元回来,没丢脸吧?”
  
  “哈哈哈。”
  
  宋夫子只是大笑,丝毫听不出来宋煊话里的揶揄之意。
  
  他教了十几年的书,总算是出了宋煊这么一个“连中三元”的弟子,将来那是要写进族谱里的。
  
  无论如何,宋煊都是逃不掉的。
  
  “好好好。”
  
  宋夫子仰着头笑道:
  
  “希望你宋十二今后当了官,也别忘了本。”
  
  宋煊拱拱手,随即被人群簇拥着继续游街。
  
  宋夫子瞧着宋煊远去。
  
  说实在的他也没想到宋煊这个街头一霸,会考出如此成绩来!
  
  当年可是一个劲的拿宋煊当反面例子用的。
  
  为了庆祝,宋家在老家也是摆了几桌席面,邀请左右乡邻来捧场。
  
  其实用不着邀请,他们也会主动前来的帮忙的。
  
  宋老爷子嘴巴就没有合上过。
  
  连带着浪荡子宋霁都被人夸奖,说是运气真好,生了一个好儿子之类的。
  
  众人围着宋煊说着恭贺的话。
  
  宋煊倒是无所谓,只是与曾经的街坊们聊了聊,将来孩子要读书也可以去私塾来识字之类的。
  
  更是让这群人极为高兴,若是自家孩子不说中状元,将来能够中进士,那就是改变命运了。
  
  自从宋煊带着新妇祭拜过祖宗后,勒马镇便开始传言宋家埋的祖坟是风水宝地。
  
  否则如何能上一辈出了个进士,这一个孙子辈就出了连中三元的状元郎。
  
  为此老赵家甚至都连夜召开宗族会议,商议把祖坟迁到宋家旁边。
  
  就当是借运。
  
  可是又不敢过于明目张胆的。
  
  在乡下,这种事可是被人忌讳的很。
  
  其实许多人都不理解人脉这件事。
  
  在宋煊乡人朴素的观念当中,他们认识个当官的就是人脉了。
  
  可实际上,这并不是所谓的人脉。
  
  大多数都是利益交换才行,宋煊早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但许多人一辈子都不明白,觉得自己认识一个人就是人脉了。
  
  宋煊倒是也没有久留,携夫人以及护卫本着安阳县而去,参加韩琦的婚礼。
  
  韩琦的老丈人崔立对宋煊十分的客气,并且叫来自己的儿子崔勉与宋煊交流认识一二。
  
  崔立倒是也没有客气:
  
  “老夫早就想要与十二郎找机会聊一聊,但是一直都没抓住你,今日总算是有空了。”
  
  “哈哈哈。”宋煊举起酒杯笑了笑:
  
  “今日崔相公可得好好与我聊一聊在东京城为官之事。”
  
  崔立也是一直都在外地任职,今年感觉体力不强,才希望干清闲的职位。
  
  “你岳父没有与你聊过?”
  
  “我岳父他又不是进士,武人晋升体系与我等不一样,尤其是他也很少遇到什么算计。”
  
  宋煊嘿嘿笑了几声:“不像我,一上来就得罪翰林学士以及开封府府尹。”
  
  “哈哈哈。”
  
  崔立闻言也忍不住大笑。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件事还是宋煊为韩琦出头,才会惹祸上身的,他不能不管。
  
  “无妨。”
  
  崔立磨着胡须道:
  
  “陈尧咨想要找你麻烦的机会很少,出了殿试那么一档子事,很多人都会盯着他屁股下的位置,他自顾不暇。”
  
  “唯一有些麻烦的是开封府府尹陈尧佐,他可是分管你这个知县,在一些公务上是有正当理由来为难你的。”
  
  “而且开封县是一个大县,光是在籍就超过十万人,还有更多不在户籍,以及无忧洞的那些无赖子。”
  
  “再加上当地百姓都喜欢争强喜讼,囚犯满监,号称“难治”,对于你而言都是有着极大的挑战。”
  
  “届时陈尧佐就有很多机会可以来考察你,给你打中下的评价。”
  
  宋煊颔首,他早就听闻过东京城百姓喜欢打官司,动不动就敲鼓告状。
  
  毕竟这里地方狭窄,人员密度极高。
  
  出现各种乱子的事,也极多。
  
  下面有油滑的胥吏,上面有专门揪着你错的上司。
  
  你宋十二还是初入官场的菜鸟,就算岳父是枢密使,但是在县衙这块地界上,也使不出什么太大的力度来护着。
  
  因为东京城内的各种发生的琐碎之事,就算是皇帝都无法控制。
  
  “其实我倒是不怕他给打中下的评价。”
  
  宋煊压低声音道:
  
  “我坐在这个知县这个位置上,不单单是被考察的,我其实也是存了心想要把他给拉下马来。”
  
  崔立眼睛一下子就睁大了。
  
  他是打听过宋煊的,知道他当年逼的翰林学士窦臭上吊自杀。
  
  可是陈氏兄弟俩,大家都清楚是吕夷简的人。
  
  而吕夷简是皇太后的人。
  
  他们的势力可是如日中天。
  
  否则陈尧咨也不会有那么大胆子在殿试使手段,然后还什么都没有追查出来。
  
  这显然是有人发话不让查了。
  
  背后那个发话之人,非常明显。
  
  崔立不知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谚语,但是他对宋煊如此“狂妄”的话,确实是惊到不知所错。
  
  因为这种事不敢想。
  
  拉陈氏兄弟下马,那就是拉皇太后下马。
  
  这里面的牵扯可就太大了!
  
  崔立丝毫不怀疑宋煊知道当今皇帝与皇太后之间的关系。
  
  毕竟他岳父是曹利用。
  
  这点事,肯定是给他说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曹利用不说那也正常。
  
  放眼整个大宋天下,谁敢把皇太后拉下马来啊?
  
  不愧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又是怒斥宗室子,又是喝骂开封府尹,拒绝当朝宰相的联姻请求。
  
  他是真的敢想,而且看样子是敢做啊!
  
  崔立连喝了三杯酒压压惊,他才谨慎的开口道:
  
  “十二郎今后还是要小心应对,不客气的讲,人家动动嘴,就能让你跑断腿。”
  
  “嗯。”
  
  宋煊轻微颔首。
  
  崔立确实是心有余悸。
  
  果然。
  
  东京城就不该是想要清闲职位之人,该待的地方。
  
  他打算在东京再观望一段时间。
  
  能帮宋煊一把就帮他一把。
  
  若是帮不到,那自己也就只能去外地谋求个清闲的职位了。
  
  东京城的水不光深。
  
  想要在这深水里搅风搅雨的人,从来都不缺的!
  
  可惜自己不是那种人呐,尤其是岁数大了,只想着儿女幸福美满的,能当个官员过上幸福生活就行。
  
  崔立本身也不是一个喜欢向上攀爬之人。
  
  要不然也不会主动请缨给自己肩上卸担子。
  
  旁人到了他这个快五十岁的年纪,正是在官场上闯荡的年纪呢。
  
  宋煊早就知道。
  
  有钱不如有权,有权不如攥在自己手里。
  
  大家不辞辛苦的参加科举考试,不就是为了让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吗?
  
  他连中三元,也是为了以后在官场上升迁,积攒下更多的资本。
  
  如今的皇太后刘娥更是深谙这个道理。
  
  所以就算是赵祯这个皇帝长大了,她也不会还政的。
  
  甚至自己死之前,她还要安排杨太妃继续临朝称制呢!
  
  倒是杨太妃没有这个想法,直接让宋仁宗亲政。
  
  崔立喝了几杯酒后,瞧着女儿女婿入了洞房,这才拉着宋煊道:
  
  “你如今担任开封知县,明面上就有五大难题。”
  
  “哦?”
  
  宋煊本以为崔立觉得麻烦,想要跑路了呢。
  
  “愿闻其详。”
  
  崔立也不是不懂得感恩的事,他虽然对自己女婿外放感到放心,可实际上外放的州府,就不会是吕夷简的人吗?
  
  就不会与陈氏兄弟有关系吗?
  
  只不过在东京城内的宋煊,所需要面对的强度更大而已。
  
  “我再得知你们的官职后,特意分析了一波。”
  
  崔立伸出手指道:
  
  “第一,便是权贵横行,司法难断,宗室、外戚违法,官僚子弟滋事。”
  
  “宗室外戚多居开封,习惯强占民宅,纵奴行凶,若是秉公执法,必然遭到报复,若是纵容,必定被御史弹劾,你打算怎么办?”
  
  “自是依照大宋律法判罚。”
  
  崔立刚想说不对,紧接着又听到:
  
  “然后我会把案件上移,交给开封府尹。”
  
  “额,嗯。”
  
  崔立连连点头:“稳妥,这很稳妥。”
  
  宋煊的举措便是依法定责。
  
  然后案件正常移交复审。
  
  最终是抓是放。
  
  仇恨以及弹劾,都转到开封府尹陈尧佐的头上去了。
  
  因为这是他这个开封府尹的职责所在。
  
  宋煊又给崔立倒酒:
  
  “那第二点呢?”
  
  崔立倒是对宋煊有了些许信心:
  
  “第二点便是行政掣肘,多头管理。”
  
  “你开封县与开封府是重叠的,关键你一个知县不能调动厢军,还要承担更多的赋税、治安等考核。”
  
  “最为棘手的便是东京城几乎时时刻刻都容易发生火灾,你无法调动厢军,那你这个知县便会因为救火不利被问责。”
  
  “新官上任三把火,别人给你放三把火,你都遭不住的!”
  
  别看东京城地势低洼,容易发生水灾,可是经常会闹火灾的。
  
  东京城城市结构以及人口密集,是非常容易爆发火灾的。
  
  首先便是打破了唐代的坊市分离结构,形成了大街小巷屋宇相连,再加上人口流动频繁且成分复杂。
  
  无意的失火与人为的纵火事件层出不穷。
  
  茅草屋顶以及木墙的建筑。
  
  街道两侧酒楼、香药铺、蜡烛店等易燃商品集中,樊楼那也是五座三层木楼相连,一旦失火,很难救援。
  
  不光如此,他们还私搭乱建,侵占街道,阻碍救火通道。
  
  晚上没有什么宵禁,甚至是灯火通明,就更容易着火。
  
  再加上佛道节日燃灯,各种节日燃灯。
  
  因为东京商业竞争激烈,甚至会有商户故意纵火骗保钱。
  
  大宋已经存在火保钱制度。
  
  别说民间容易失火,就算是大宋皇宫,那也是遭受了无数次火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