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悍臣 > 第186章 以工代赈,两难自解

第186章 以工代赈,两难自解

第186章 以工代赈,两难自解 (第2/2页)

“缺钱?”
  
  刘娥让杨怀敏把他们的奏疏都拿上来仔细观看,让他们商讨一下怎么搞钱的事。
  
  议论来,议论去。
  
  度支判官许申提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铸造一种大钱,一枚大钱相当于十枚小钱流通使用。
  
  为了压缩成本,还可以用铜铁混合的方式来铸造这种大钱。
  
  当年刘备入蜀之后,为了快速恢复经济,便使用了直百钱的策略,很快就恢复了川蜀的实力。
  
  至于孙权的大泉五百和当千就不用提了,他是滥发货币,东施效颦。
  
  刘娥点点头,她觉得既然刘备能用,大宋也可以用啊。
  
  “宋状元,你也是状元,又写了三国演义,对刘备之事颇为熟悉,觉得许判官的法子如何?”
  
  许申是状元,又与陈尧佐是旧相识。
  
  他曾经布衣时拜访陈尧佐,被陈尧佐看重,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
  
  像这种事,他们这些宰相一般都是最后发表看法的。
  
  “大娘娘,臣觉得这招不怎么样!”
  
  宋煊如此不留情面的话,让众人都觉得他过于口直心快了。
  
  许申瞥了宋煊一眼,想要看看他有何高见。
  
  “哦,不知道宋状元有何高见?”刘娥也没想到宋煊这么不给面子。
  
  “此举乃是饮鸩止渴,蜀中米一斛值钱五十,直百钱发行后,米一斛至钱数万。”
  
  “大宋的钱变得不值钱了,还怎么让其余各国都用宋钱?”
  
  “百姓手里的钱不值钱,值此危机,米价又会大幅度上涨。”
  
  “双重刺激之下,怕不是大宋要起义不断了。”
  
  许申眉头一皱:“如何能这般危言耸听?”
  
  “我危言耸听?”
  
  通货膨胀这个词,他们不清楚。
  
  “此举虽然短时间让国库变得丰盈起来,但是百姓面临着种子、农具价格飞涨的困境,导致许多百姓不得不放弃土地,成为流民。”
  
  “而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物价不稳定,交易风险大增,经营变的十分困难,大量店铺倒闭,商业活动陷入停滞,动摇国本。”
  
  “最终受害的是广大百姓,而大宋政权也会面临严重危机。”
  
  “钱币滥发,犹如饮鸩止渴之事,想必诸位相公都是清楚的。”
  
  宋煊说完之后,王曾当即摆手道:“以一当百的大钱确实不行。”
  
  许申很想说自己那是以一当十,危害没有以一当百那么大。
  
  至少能够暂时的收拢钱财。
  
  宋煊他在危言耸听,尤其是蜀汉地盘才多大点?
  
  大宋可是比它的地盘大多了,完全可以应用起来。
  
  刘娥也在臣子争论的期间看完了,她并没有把宋煊的奏疏交出去。
  
  “此举着实不妥,老身方才看了宋十二的建言,他是想要借着赈灾的名义来大兴土木,倒是与程琳的想法大为不同。”
  
  刘娥此话说出口,让众人都有些诧异。
  
  王曾眯着眼睛,仔细思索刘娥说出来的话。
  
  大兴土木?
  
  “宋状元如此建言,怕是有些不切实际啊!”
  
  作为程琳的下属,许申还是愿意支持自己的上司的。
  
  现在朝廷都缺钱,哪有那么多的钱财去大兴土木啊!
  
  方才还说我的建议动摇国本,你宋十二在这方面也不逞多让啊!
  
  “哪里不切实际了?”
  
  宋煊坐在椅子上,颇为劳累的道:
  
  “大娘娘,我的建议是以工代赈,如何能说话只说半截?”
  
  赵祯则是眉头微挑,他是清楚宋煊这个计策的。
  
  当真是好的很,可谓是一石三鸟。
  
  刘娥嘴角勾起:“无妨,宋十二你便把这套思路说出来,若是真的好用,以后就要定为国策了。”
  
  “国策!”
  
  不仅是许申等人不相信,一向连沉稳的王曾脸上也流露出错愕的神情。
  
  宋煊的法子当真有那么好用吗?
  
  刘娥确实是觉得宋煊这个法子,针对大宋的国情实在是好用的很。
  
  甚至都不用把这些人编入厢军,待到工程结束,这些百姓也能拿着积攒的钱财回家去。
  
  甚至能够做些小买卖。
  
  如此一来,厢军越来越多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否则军费开支过大,朝廷的国库也会越来越薄,没什么钱去修理黄河了。
  
  宋煊伸出手指道:
  
  “以工代赈,便是官府出钱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到赈济的百姓参加工程建设获取稳定报酬,以此来取代直接就急的一种策略。”
  
  如此一解释,倒是再次让众人勾起了兴趣。
  
  因为以前都没有人这样做过,大宋的依赖路径就是把灾民编入厢军,给予低保,不让他们造反。
  
  赈济过后,就要让这群人去干苦活累活。
  
  现在宋煊不过是把前后操作的两件事,融合为同时去做的。
  
  王曾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宋煊就是玩了一手朝三暮四的操作。
  
  他把本该赈济的粮食当作报酬,还要拿出一些钱财来对他们干活的“赏赐”作为动力。
  
  同时把这些灾民组织起来干活,不会让他们无所事事的去为官府搞事。
  
  宋煊伸出食指道:“诸位这个以工代赈的好处:
  
  第一,是通过组织赈济对象参加工程建设,使赈济对象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达到赈济的目的。”
  
  “第二,在政策实施区域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发挥作用。”
  
  “第三,可在一定程序上缓解政策实施地区劳动力剩余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
  
  “同时激发百姓是被官府所需要的,而且自己还能挣点钱傍身,不至于一无所有铤而走险,走到违法犯罪的道路上。”
  
  “所以我说以工代赈具有“一石三鸟”之功效。”
  
  “诸位觉得如何?”
  
  有了宋煊确切的解释,连吕夷简都不得不承认,宋煊的脑子就是好使。
  
  以工代赈的法子若是定为国策,那将来大宋闹灾按照这个模版去做事,主抓此事的官员十有八九会获得成功。
  
  另外的那就是看老天爷会不会帮他,不再继续闹灾。
  
  “此法甚妙。”
  
  张知白捏着胡须,对宋煊露出赞赏的目光。
  
  许申虽然想要为自己的上司说话,但是有了宋煊的进一步解释,他也明白,人家的法子是真的能实行下去。
  
  尤其是如今滑州等地爆发洪灾,出现大量的灾民。
  
  光是喂养这些灾民的肚子就要投入很多,更不用再额外征调民夫和厢军去修筑堤坝。
  
  果然状元与状元之间,亦是有差距的。
  
  “用灾民来修筑堤坝,当真是两难自解。”
  
  吕夷简瞥了宋煊一眼,他也是佩服宋煊这个脑子。
  
  可惜就是不能为我所用!
  
  他又看了一眼晏殊,有些奇怪宋煊他们二人之间关系好。
  
  晏殊为什么没有主动说出来,反倒让宋煊自己说。
  
  他难道不想进入中枢,当宰相的心思吗?
  
  因为这不是正常人的思维。
  
  哪个士大夫不想拜相啊?
  
  吕夷简认为依照二人的关系,宋煊定然不会瞒着晏殊的。
  
  这才是他想不明白的地方。
  
  “不错。”
  
  王曾也很快就想明白了这其中道理,如此一来,大宋各地再遇到各种灾祸,便能够纷纷效仿。
  
  如此一来,朝廷还是省钱的。
  
  百姓也不会因为活不下去而造反。
  
  “宋状元是想要以滑州为模板,来实行此策吗?”
  
  “倒也不是。”宋煊指了指一旁坐着歇息的晏殊:“那里有晏枢密使以及许多善于水利的官员去一起做就成。”
  
  “我依旧是打算利用来到东京城的灾民,修缮汴河等小工程,用来积累经验,这样有什么错漏地方也可以更好的改进。”
  
  “不错,东京城外的灾民也越聚越多。”
  
  刘娥点点头,她本来还想说粮价的事情,但是有了宋煊的主意,她就不打算在大庭广众之下诉说此事了。
  
  否则难免会坏了宋煊的算计。
  
  这个招数,刘娥觉得够坏。
  
  宋煊刚刚做出可以载入史记的国策以及修缮黄河的法子,现在又不惜以自己的名声为饵,获取大批受灾百姓存活,稳定粮价。
  
  刘娥也想要在这里面充当正面角色。
  
  谁不想在史书上有一个好名声啊?
  
  特别是这种救灾之事。
  
  故而刘娥把宋煊奏疏里的话全都听进去了。
  
  “大娘娘,这以工代赈的法子虽然好,可前期终究是需要钱来做事的。”
  
  “先拿二十万贯去做事。”
  
  刘娥也不会一口气把钱都扔出去:“待到用完了,再来说话,朝廷粮仓储存的粮食应该够用吧?”
  
  “回大娘娘,不够用的。”许申连忙摇头:“粮价一再上涨,二十万贯也买不了太多的了粮食。”
  
  “大娘娘,臣有一言。”
  
  “讲。”
  
  刘娥对于宋煊的要求自然是无不应允,更何况他说的还都是好办法。
  
  “臣在外面视察的时候,去德清军的仓库看过,粮仓内供养军队的粮食许多都变得陈旧腐烂无法食用。”
  
  “如今因为灾祸百姓又缺粮,不如将太仓当中储存用来供养军队的粮食拿出来一用。”
  
  “这些陈粮都发给百姓来吃,让他们保全性命。”
  
  “待到秋赋收起之后,粮食补充到太仓当中,禁军士卒又能吃到新鲜的优质粮食,如此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德清军的粮仓粮食腐败陈旧是没怎么照拂,反正厢军的待遇也就那样。
  
  但是国家的太仓那可是供应禁军的,绝对不会像宋煊说的那样,只会是正常的陈粮。
  
  刘娥点点头,军粮这方面其实是不愿意动的,万一辽国趁机来威胁,那又是一件麻烦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她也是懂得的。
  
  “许申,太仓当中还有多少粮食?”
  
  “回大娘娘的话,大概在六十万斛左右。”
  
  许申也只是记载了一个大概的数字。
  
  相比于唐,宋朝的一斛已经减半,在六十斤左右了。
  
  若是再夹杂着其余菜叶加点油水肉类一起煮,一人吃半斤就能顶一日了。
  
  要是光吃米饭,每人每天两斤的量都觉得是半饱。
  
  有了太仓的陈粮,供应一段时间,足够了。
  
  刘娥简单的计算了一下,开口道:
  
  “事不宜迟,就先开仓放粮,明日放粥就要先与百姓说一说这自救之法。”
  
  “是。”王曾应了一声。
  
  “你们还有要补充的地方吗?”
  
  刘娥坐在椅子上,瞧着有能力为她平事的宋煊。
  
  尽管宋煊操劳的老了几岁的模样,但这是她第一次觉得手底下的人有用,能够让她省心的感觉。
  
  “若是没有,那老身就要差人送宋十二回去休息了。”
  
  刘娥反应过来了,又叫道:“还有晏同叔。”
  
  方才宋煊说了的政策极好,他们也需要消化一下。
  
  “大娘娘,不光是宋状元的策略好,其余人的也有可取之处。”
  
  吕夷简连忙为陈尧佐说话。
  
  就算宋煊拿出来的政策大放光彩,可也不能否认其余人的想法,也是颇为符合实际的。
  
  “嗯。”刘娥点点头:
  
  “那便让他们二人先回家去休息休息,梳洗一二,我们那继续商议。”
  
  “喏。”
  
  宋煊与晏殊起身,对刘娥表示感谢。
  
  杨怀敏当即走了上来,为宋煊等人送行。
  
  “杨太监,留步吧,我自己都受不了我身上的味道。”
  
  “宋状元这是说的哪里话?”
  
  杨怀敏毫不介意的道:“我就是一个伺候人的,安敢嫌弃宋状元!”
  
  杨怀敏这样说也是基于刘娥对宋煊的态度。
  
  就算是让杨怀敏伺候宋煊脱靴洗澡之类的,那他也绝无二话。
  
  能够被大娘娘当场拍板定为国策的好政策,杨怀敏如何能不知道这份荣耀?
  
  幸亏当年自己与曹利用解决了矛盾,井水不犯河水。
  
  再替大娘娘传话之间,与宋煊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现在二人方能如此客气。
  
  “哈哈哈。”
  
  宋煊大笑几声,还是摆摆手:
  
  “不必了,我自是回家去了,他们应该把我的马从家里牵来了。”
  
  杨怀敏见宋煊再三坚持,他也就笑着笑纳了。
  
  虽然他不介意,但是鼻子尖的味道还是挺难受的。
  
  杨怀敏瞧着二人离开,也是有些高兴。
  
  谁不愿意自己交好的人,成长为自己将来的“大腿”啊?
  
  到了宫门口,宋煊与晏殊告别,他要回家好好洗个澡,睡个安稳觉。
  
  晏殊也是在家休息一日,明日听刘娥等人的安排,兴许就会跟着运粮船一同返回滑州。
  
  船上运粮,总归能够安稳人心的。
  
  闹灾的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就很难生出造反的心思。
  
  宋煊骑马,随从骑驴。
  
  此番又有衙役开路,众人一瞧便是宋太岁回京了。
  
  倒是有不少人叫嚷着,宋太岁回来了,青天就有了。
  
  百姓就不用吃高价粮之类的话。
  
  宋煊充耳不闻,这粮价才涨到哪里啊?
  
  他还想要让粮价涨,把那些观望的粮商以及富豪都引入场。
  
  这样才方便收割。
  
  正在街上闲逛的刘从德瞧着大宋人样子宋煊,竟然是以这种形象出现在东京城头。
  
  不免有些唏嘘。
  
  果然自己的境界是比不上宋煊的。
  
  向去岁黄河也决口了,他主抓修缮工程,可没有像宋煊这么邋遢。
  
  人家是奔着当宰相去的。
  
  不像自己,就想着拼命捞钱去的。
  
  至于宰相的位置刘从德不敢想,有朝一日能够做到张耆那个枢密使的位置就成。
  
  旁人唤一句见过刘侍中,刘从德就心满意足了。
  
  “刘大郎,不如我们去拜访一下我妹夫,打探一下消息。”
  
  李君佑在一旁挥舞着扇子提了一嘴。
  
  毕竟刘从德他见利忘义,想要靠着粮价上涨,大挣一笔。
  
  灾民不灾民的其实他真不在乎,挣钱才重要。
  
  什么买卖挣钱,他便都想要掺和一脚。
  
  国家大义放在一旁,他有这个“大娘娘的”关系,就是要狠狠的为自己挣钱。
  
  方能没有让这层关系白白浪费掉。
  
  在刘从德的世界观里,只会认为这些人命不够好,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惨象。
  
  若是他们像自己一样托生在个好家庭里,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烦恼呢?
  
  “好好好。”
  
  刘从德满口答应,自是在外面缓步而行。
  
  他相信宋煊如此狼狈疲劳的回来,定然会梳洗一番的。
  
  待到门打开后,宋康瞧着宋煊这幅模样,大惊失色:
  
  “三弟,你怎么变这样了?”
  
  “莫不是黄河水急,掉进去了?”
  
  “二哥莫要聒噪了,免得我娘子担忧。”
  
  宋煊摆了摆手:“等我歇上几日,再去樊楼请二哥去耍。”
  
  “我不着急。”
  
  宋康虽然内心十分期待,可是嘴上却说着不着急。
  
  毕竟宋煊专门为此事写了一封信送到老家爷爷那里,爷爷也有了回信,只不过因为宋煊不在,没有人去拆他的信。
  
  若是爷爷让自己早点回去,宋康才不乐意呢。
  
  东京城的繁华他还没有领教过,外面还都是水。
  
  但是这房子住的是真舒服。
  
  不用宋煊安排,管家就提前安排好了洗澡水。
  
  宋煊进去之后靠在木桶上,脏衣服也有侍女给拿走了。
  
  就在他闭目养神与曹清摇说着话的时候,外面的管家汇报说是李君佑与刘从德二人前来拜访。
  
  “夫君,不必理会他们,想来是刚接到消息,你好好泡澡解解乏。”
  
  宋煊拍了拍曹清摇的手背,脸上带着笑意:
  
  “他们二人前来,当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用不着我去派人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