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悍臣 > 第190章 翻滚吧,赵祯

第190章 翻滚吧,赵祯

第190章 翻滚吧,赵祯 (第2/2页)

以前赵祯还觉得都是亲戚,但是赵祯知道真相后,什么狗屁亲戚,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们全都是沾光的,可是一个个的全都不知足。
  
  “砍了他们不着急。”宋煊打了个响指:
  
  “我把刘从德给请来,让他拉着这帮亲眷下水,多购买一些粮食运回东京城。”
  
  “到时候给他们全都一锅烩了,至少把以前吃进去的给吐出来。”
  
  “嗯?”
  
  赵祯的眼神一震:“十二哥,计将安出啊?”
  
  宋煊看着赵祯笑而不语。
  
  “我?”赵祯忍不住指着自己道:
  
  “我怎么能忽悠住他呢?”
  
  宋煊嘿嘿的笑了两声:“六哥儿还记得让禁军去与寺庙借高利贷与刘从德的说辞吗?”
  
  “当然了,日后再借贷要五五分成。”
  
  “这次你就让他找他的亲戚们,家里有钱的都去搞点粮食。”
  
  “到时候你作为皇帝,要用自己的内库当中的钱财去从他们手里购买一些粮食去赈灾。”
  
  听着宋煊的解释,赵祯抿了抿嘴唇。
  
  “能成吗?”
  
  “怎么?”宋煊反问道:
  
  “你今后都是要亲政之人,这点事自己亲自出面都解决不了吗?”
  
  “我当然可以亲自解决。”
  
  赵祯的嘴比心都要快了,激将法还是好用的。
  
  “好,去吧,我等你好消息。”
  
  宋煊让赵祯带着人去办事吧。
  
  他要去国子监找一些乐于助人的学子来帮忙。
  
  赵祯攥了攥拳头,暗自给自己打气,这点事都办不了,将来遇到更多的事,难道也要束手无策,就等着吗?
  
  宋煊瞧着赵祯走了之后,才喊了几个捕快随他一同前往国子监。
  
  此时开封县内的街道行人如梭,街道上的黄泥都要干了,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只是因为祥符县还在向开封县排水,街道周遭的沟渠还在孜孜不倦的奔着汴河排水。
  
  此番把灾民都安置在城外,倒是让不少开封县百姓少了些许担忧。
  
  毕竟这些灾民进城后,大家看不过眼是要给口吃的。
  
  饿急了的,还会偷会抢,对他们人生安全没有什么保障。
  
  当然还有因为粮价不断的上涨,城内百姓反倒出城混入灾民堆里蹭粥喝的。
  
  不光是灾民,东京城还有不少帮闲,想着宋煊什么时候能够大规模招工呢。
  
  虽然大雨过去了,但是粮价大规模上涨,吃饭问题始终是悬在众人头上的一把利剑。
  
  开封县的粮价还不算离谱,祥符县因为积水,不少粮食被淹,粮价可要比开封县还要严重。
  
  宋煊去国子监先找贾昌朝。
  
  毕竟他是被大儒孙奭点为省元的,也可以被认为是孙奭的门生。
  
  往亲近关系来说,他们都是大儒孙奭的学生。
  
  国子监的学子们当然是在上课。
  
  就算开封府的名额比其余州府好考,但竞争压力也不小。
  
  国子监是大宋最高学府,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京朝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固定的二百人。
  
  至于太学生的人数规模更小,是八品以下官员子弟或者开封府籍贯庶民当中的佼佼者。
  
  学习法律等专门知识的杂学学生,有一小部分,人数不固定。
  
  国子监还有一个下属培训机构,属于开放型预备机构。
  
  科举落第者以及待考士子都可以入馆听讲,教学内容与科举考试科目直接挂钩,属于一种“辅导班”。
  
  欧阳修落榜返乡,还没有遇到赏识他的老丈人。
  
  待到欧阳修随他老丈人入京后,在国子监读书,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当中均获得第一名。
  
  然后在省试当中,被晏殊点为省元,算是间接有了“三元”。
  
  广文馆当中学习的落榜生不在少数。
  
  大多数举子都要等到通过发解试后,进京参加省试的时候,才会选择在广文馆当中学习突击。
  
  宋煊的目标不是国子生,这些人大多数都等着荫补呢,能有多少心思放在学习上。
  
  他主要目标是这群落榜生,给他们个果腹挣点零花钱的机会。
  
  毕竟在东京城生活,那可是不容易。
  
  宋煊站在旁边,听着贾昌朝在那里讲课。
  
  他都有些恍惚了。
  
  对于这些内容,他也是学习过的,而且还有印象。
  
  知识点也很清晰。
  
  宋煊悠悠的叹了口气,看样子自己还是“刚毕业”,脑子里充满了知识的洗礼,未曾装去别的“知识点”呢。
  
  贾昌朝透过打开的窗户瞧见了宋煊,又看向里面的学生,随即让他们先看书。
  
  “宋状元,你怎么今日有空来广文馆了?”
  
  “贾兄,我是去的国子监寻你,我小舅子说你在这里教学,所以过来寻你。”
  
  “可是有事?”
  
  “嗯,有事相商。”
  
  贾昌朝请宋煊去夫子的办公室,不知道他来是有什么事。
  
  讲道理城外那么多灾民,他现在也没空弄一些教室,给县衙的孩子们讲课啊。
  
  教室当中其余夫子瞧着这个年纪轻轻身着朱服的官员,顿感奇怪。
  
  大宋怎么可能会有这般年轻的正五品官员?
  
  其实贾昌朝方才看见宋煊穿朱服也是心下一惊。
  
  难道捣毁了无忧洞两个堂口,大娘娘一口气给他从正七品升到了正五品吗?
  
  如此升迁速度,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宋状元,请坐。”
  
  待到贾昌朝开口后,其余夫子脸上才更加惊诧。
  
  此人竟然是宋煊!
  
  宋煊坐下后,打量了一下周遭环境:
  
  “与国子监相比,倒是差了些。”
  
  “哎。”
  
  贾昌朝也不好明说,因为广文馆那也是蹭了国子监的办学资金。
  
  “不过读书时过于富贵,容易磨灭了自己上进的心,这样也好。”
  
  宋煊脸上带着笑:“我去应天书院读书的时候,还不如这里环境好呢。”
  
  贾昌朝指了指宋煊的衣服:“宋状元这是升官了?”
  
  “倒也不是升官,只是在剿灭无忧洞势力立下功勋,大娘娘赐我穿朱服罢了。”
  
  “原来如此。”
  
  贾昌朝也知道宋煊剿杀无忧洞的事。
  
  这些日子在东京城已经传遍了。
  
  当真是犹如神兵天降,把那些贼子都给一网打尽了。
  
  “贾兄,我今日来,其实是为灾民而来的。”
  
  贾昌朝眼里露出疑色:
  
  “国子监也是清水衙门,广文馆的学子都不能日日果腹,怕是无力支援啊。”
  
  国子监是包餐的,除了监内有厨子,也会通过行会。
  
  对餐饮店进行统一“招标”,让他们也给国子监供应饭食,确保供学子选择菜系花样多一些。
  
  “我不是来要粮食的,钱粮自是有旁人会出,主要是为了来找贾兄要些人用。”
  
  “宋状元有什么话说的明白些。”
  
  宋煊把自己的主意说了一通,一个是外面的灾民孩童需要照拂。
  
  为了消磨他们的精力,让他们学习是正确的选择,也避免走丢。
  
  虽说无忧洞的势力被他减去了枝枝蔓蔓,但是树大根深,难免还会有拐走孩子的。
  
  届时那些灾民便会无心干活,只想着自己孩子会不会被人给拐走了。
  
  所以他打算招聘一些在广文馆学习的士子,给他们发工钱教学,同时管饭。
  
  这样他们也有了一丝傍身钱在东京城的冬日不必过于难捱。
  
  城外的孩童也有了精力发泄处,可以学到一丁点本事。
  
  贾昌朝听完宋煊的谋划后,不得不承认,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
  
  可谓是多赢。
  
  官府赢一次,让那些灾民心无旁骛的干活。
  
  孩童赢一次,至少能认识一些字,这也是极好的。
  
  作为夫子的士子也能赢一次,靠自己本事挣点傍身钱。
  
  过了这村可就没这么容易挣钱了。
  
  “好事。”
  
  贾昌朝是举双手赞成的:“就是不知道要教授这些孩童什么?”
  
  “千字文,百家姓以及加减法和九九乘表,我想要让孩童从一一得一开始学,这样方便记忆。”
  
  因为在大宋,即使是平民也愿意经商,所以加减乘除这些许多人都愿意学。
  
  只不过传下来的九九乘表法都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半而一结束。
  
  “一一得一?”
  
  贾昌朝眼里露出疑色,顺着教授,倒是也没什么。
  
  “如此方便记忆,加深孩童从一数到九点印象。”
  
  “原来如此。”
  
  宋煊既然能考中状元,定然是有点能耐在身上的,这点你不服不行。
  
  “这批孩童若是将来有心科举,也算是被咱们给启蒙了。”
  
  贾昌朝颔首。
  
  寻常百姓认识一千个字,再会些算数,那就可以在县衙里谋求工作了。
  
  就算是去了酒楼应聘,机会也比寻常人要大。
  
  因为就算酒楼里挂着许多招牌菜,可大部分人都不识字,还是要靠着博士给他们报菜名的。
  
  “宋状元,如今东京城内粮价颇高,官府赈灾的钱粮若是浪费在购买笔墨纸砚上,怕是会有人说闲话的。”
  
  贾昌朝也对宋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因为读书真的是一件耗费钱财的事。
  
  “无妨,在城外用沙子和树枝来学习就成。”
  
  “妙啊!”
  
  贾昌朝没想到这批钱就省下来了:“还是宋状元头脑灵活。”
  
  “哈哈哈,贾兄谬赞了。”宋煊脸上带着笑意:“这是我从我好友欧阳修身上学来的。”
  
  “好。”
  
  贾昌朝了解完了前因后果,便站起身来:
  
  “既然如此,在广文馆学习的落榜者也就两个班,共计六十人,不知道宋状元要多少人?”
  
  “先招募吧,万一有人不乐意呢。”
  
  宋煊也站起身来:
  
  “这个时节还没有选择回家的,多半是家里有点底气的。”
  
  因为落榜之后,学子们为了省钱都会回家,待到二三年后再返回东京城。
  
  毕竟在东京城生存,那压力可是太大了。
  
  “好。”
  
  贾昌朝让宋煊等一下,他要去把两个班的人都集合在一个班里,等待。
  
  “可是宋状元,在下是张世禹,祖父张美,如今我在国子监担任讲书,去参加过宋状元的婚宴的。”
  
  张美是开国武将,属于搞后勤搞的非常好,受到大周大宋三个皇帝的宠信。
  
  他曾孙女张美人是受到赵祯的宠妃,想要立她为皇后,但是年纪轻轻就死了,等着赵祯亲政后追封为皇后。
  
  宋煊有些诧异。
  
  因为自己婚宴的时候,许多武将世家都携老扶幼的来了,他着实是有些记不清楚人了。
  
  要是张方平在身边就好了,可惜他现在在皇城内上班,就算官家不在,他也得去。
  
  万一刘娥需要他们这群人给出主意参谋参谋呢。
  
  再加上张方平如今只是一个小佐官,不如宋煊在外面是主官干的痛快。
  
  “张讲书。”
  
  宋煊也是行叉手礼:“未曾想到您竟然弃武从文了。”
  
  “哈哈哈。”张世禹早就习惯了这种说辞:
  
  “族中兄弟太多,哪有那么多位置,更何况当个文官也挺好的。”
  
  宋煊点点头。
  
  开国武将家里安排子孙读书,希望有一部分人能转去科举当文官,也是计划之内的事。
  
  在大宋,文官就是要高人一等。
  
  “方才我听了宋状元的话,倒是有所感悟。”
  
  “请讲。”
  
  “宋状元此意是好的,但是教授孩童怕不是要一整天都要待在城外。”
  
  张世禹摸了下胡须:“不如在国子监安置这些孩童,每日早上差人接过来,天黑之前在给集体送出去。”
  
  “这样既有了桌椅可用,还能间接的让那些来学习的学子也能抽出空来,轮流教授学习。”
  
  “毕竟这些落榜士子,内心还是渴望自己的学业精进的。”
  
  宋煊点点头,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国子监能同意吗?”
  
  “毕竟外面的灾民可是不少,携老扶幼的,怕是房间不够用。”
  
  “宋状元放心,反正那帮官员之子的心思也不在学习上,让他们先把教室腾几间,挤在一起,不限制固定位置坐着,他们都不一定什么时候会来学习。”
  
  “能行吗?”
  
  宋煊觉得这个招也不错。
  
  “祭酒那里我去说。”
  
  “多谢。”
  
  宋煊再次道谢,张世禹不愧是武将家庭出身。
  
  他风风火火直接就去找国子监祭酒说此事了。
  
  祭酒就相当于校长。
  
  没让宋煊等太久,贾昌朝把人都给凑齐了。
  
  诸多落榜生瞧着宋煊身着朱服走进来,个个是目瞪口呆。
  
  许多人都心生羡慕。
  
  他们有不少人都是跟宋煊同一届的考生。
  
  瞧瞧人家宋煊,连中三元,是所有读书人的最愿意瞎想的目标。
  
  可惜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原本以为宋煊在东京城担任七品知县,政绩做的风生水起,就已经够厉害了。
  
  今日他都穿上朱服了,这也忒快了。
  
  而且教室里坐着的站着的人,还有更往前届的落榜生呢。
  
  宋煊抬眼扫去,发现大部分人都比自己岁数大。
  
  或者说科举这个事,当真是磨人,能够让人从面相看就看出来愁苦之色。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宋煊,眼里或多或少都是羡慕。
  
  要我是他就好了呀。
  
  谁没有畅想过自己中进士后,意气风发的模样?
  
  也就是这一点支撑着自己继续走下去。
  
  “诸位,我是宋煊,开封县知县,今日是有事来到这里。”
  
  宋煊介绍完之后,就给众人说了他的条件,当然是在不耽误你们学习的基础上。
  
  顺便又介绍了一下有关教授孩童千字文、百家姓得奖励,另外加减乘除,九九乘法,是给算学学子准备的。
  
  除了基本每日工钱,千字文教会一个孩童便是会奖励两贯,若是教不全,就按照字数给钱。
  
  同样,百家姓也是如此。
  
  可以说宋煊开出来的价码不错了。
  
  每日有基础工资外加餐补,等待结算的时候,还有额外奖励,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宋状元,我等可是要时刻盯着?”
  
  “我会额外再雇佣些闲汉,老弱妇孺帮忙照看孩子,防止他们乱跑。”
  
  宋煊又笑了笑:“当然了,他们的工钱如何能与你们相提并论呢。”
  
  如今在大宋,教学那也是个技术工种,开价高些也正常。
  
  有人不断的提问,又有人相互交流沟通。
  
  主要是大家衡量,要不要为这点蝇头小利换取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
  
  “学生章岷,愿意应聘。”
  
  “好。”
  
  宋煊应了一声,随手在一旁的纸上记上他的名字。
  
  章岷与宋煊是同一届考生,奈何应天府学生大爆发,挤落了他人名额,导致本该考上的落榜了。
  
  章岷的族兄是章得象,章家在福建浦城家族显赫。
  
  所以不算差钱,只是想要在这里学习。
  
  他也有族兄弟给他写信,让他去应天书院学习,但是章岷就是头铁。
  
  认为根本就不是应天书院的缘由,而是晏殊广发贴,招纳了不少其余各地的英年才俊,才会有如此突出的成绩。
  
  那么多学子都跟风去应天书院学习,人一旦多起来,夫子不够用,教学质量必然会下降。
  
  章岷认为自己在东京城学习也是不错的选择。
  
  再加上有族兄章得象在学士院任职,对他也多有照拂,属于吃喝不愁。
  
  此时第一个应承下来,就是想要看看宋煊想要做什么打算。
  
  这可是近距离接触这位状元郎的机会,章岷不愿意错过。
  
  万一能从他身上学到一些应试的技巧,那也是自己赚到了。
  
  什么钱不钱的,只要宋煊站在这里,那就是一块活招牌。
  
  章岷第一个吃螃蟹后,教室内满满当当的人寂静无声。
  
  因为宋煊只是记录名字,并没有继续加大筹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