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万世书,这就青史留名了?
第二章 万世书,这就青史留名了? (第2/2页)——《汴京围城录》·佚名老卒口述
“靖康耻,犹未雪;汴梁破,恨难灭!然金康二年二月二,有龙孙陨于宫墙之内,非困兽之斗,乃玉碎之鸣!此一死,洗刷百年懦弱,堪称赵宋皇室最后之血性!”
——文天祥《读史杂感》
“好个龙子龙孙!眼见那金兵铁蹄踏破宫门,他不逃不降,反身登阙楼,大笑三声:赵家江山,岂容尔等玷污!看某以血荐之!言毕,血染龙旗。真真是大宋最后一条好汉!”
——《演义·说岳全传·外篇》
“困兽犹斗,况乎王孙?靖康绝境中的自戕,非个人之悲剧,实乃王朝精神气节之回光返照。他以最激烈的方式宣告:赵宋皇权,宁死于己手,不受辱于人。”
——《国史大纲·札记》
“二月初二,烛龙应抬头,汴梁宫阙却见烛龙坠地。那一抹溅落御阶的猩红,是三百载繁华落幕时,最刺目也最悲怆的句点。”
——《历史的伤口》
“当征服者的欢呼响彻汴梁,一位拒绝流亡的王子选择了在宫殿结束生命。他的死亡如同一枚血色花钿,钉在了庞大帝国崩塌的画卷上,提醒着世人:宋的终结,并非无声。”
——《南洋史观:宋元鼎革研究》
“这就青史留名了?”
看着上一世,虽然自己自杀,却青史留名,还被后世各种赞誉,甚至还有演义传说,赵谌不由的咧了咧嘴,心里美滋滋的。
不过很快,他又唏嘘不已。
作为对宋史有过了解涉猎的他,自然知道,为何后世会有这么多赞誉。
实在是后人对赵宋皇朝的软弱恨铁不成钢,好不容易有个皇室有点血性,自然会被大书特书,为自己惋惜,也更加痛恨赵宋。
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又看了看后面的几份关于后世网友的热评,赵谌心中一动,回到了原点。
锚点很珍贵,他自然不会乱用。
一个锚点,就等同于是一个存档点,总不能每次都从头来过,那不得心态爆炸。
再次重开!
赵谌是从床上醒来的,也是他穿越过来的时间,二月初一的早上。
窗外阴沉沉,似乎飘着盐粒儿似的雪。
赵谌坐起身,下意识的摸了摸颈部动脉,回想起自己上一世的狠辣,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是很佩服自己的。
如果不是有捅杀张迪的经验在先,他还真不一定有拿刀捅死自己的勇气。
临死前的感受,可是真真的。
不过赵谌知道,这种体验以后怕是不会少了。
想要从这汴京城逃出去,甚至是建立新的政权,并站稳脚跟,以后怕是少不了身先士卒的冲锋陷阵,甚至可能身死途中。
这次自杀的经历,也算是提前适应了。
“现在,要好好想想,究竟该怎么从这牢笼中逃出去了,来人,沐浴更衣……”
简单洗漱一番之后,赵谌来到了书桌前,铺开一张地图,开始仔细端详了起来。
至于张迪,则是被他赶到了门外。
这贱奴虽说已经背叛,但表面上,终究还是效忠的,最多就是准时汇报自己的动向。
而且,在他看来,皇室早已是任人宰割的困兽了,自己这个只有十岁的太子,就是个奶娃娃,又能翻起什么风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