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权力真空期,必先抢占政治制高点!
第三十一章 权力真空期,必先抢占政治制高点! (第2/2页)一个十岁的孩子,就算是太子,毕竟也是要局限于年龄和眼界的。
但此刻,观看这份令旨,他却是看出了很多门道里,不光是雄浑澎湃,还有太子之志!
他可是元符年间,进士及第。
曾担任金华县令、大理寺丞职,妥妥的文官。宗泽和吴革看没看出来他不知道,但身为文官,他对这种令旨,檄文可是极其敏感的。
这份令旨,开头就用了三个极不客气的字眼“嗣帝谌”!
按理说,最合适的是“太子谌”,再进一步,就是“监国太子谌”才不逾矩。
可这个“嗣帝谌”,就有说法了,几乎是毫不掩饰的告知天下人,自己要当皇帝!
还有那句“听候行在调遣”,什么人才可以用“行在”?皇帝,官家才可以。
太子尚未正式登基,且长安不是国都,因此,称“行在”略有超前之嫌了。
这要是在平时,谏议大夫那群人,怕是能把天给弹劾出来个窟窿不可。
太子是无心吗?
不见得,没看到落款,又写了“监国太子谌”吗?这就说明,太子不是随意用词。
他是别有深意,且确实有帝王之志的!
他几乎可以预见,这份令旨发出去,天下必然哗然。
尤其是青城的太上皇和官家怎么想?噢,是了,官家废太子诏,太子心中岂能不怨?又或是,太子暗示西军诸将自己大志?
嗯,如今西军群龙无首,缺一个主心骨,毫无疑问,太子就是最正确的人选。
这一刻,郑骧开始头脑风暴了,眉心锁死,清瘦的面庞上,满是严肃。
“三位对这份令旨,可有异议?”赵谌瞥了眼三人,宗泽和吴革眼里只有欣慰。
目光重点放在郑骧身上,赵谌心头一笑,“不愧是大宋的文官,果然有点东西。”
如此用词,平日自然不行。
但他有自己的目的,他要在这国破山河碎,实力为尊的乱世权力真空期之时,立中兴之明君人设,抢夺政治制高点!
天下对他这个太子太陌生了。
他要告诉这天下所有人,自己这位太子是怎样的一个人,要做什么,他要挽天倾!
而且这么做的好处也多!
首先,对如今的陕西诸军忠臣而言,一个强势、自信、甚至略显“僭越”的领袖,远比一个谦恭、犹豫、恪守礼法的太子更好!
乱世人们渴望的是个强有力的领袖核心,而不是一个还像太平盛世,文官咬文嚼字宰执天下时,拘泥于形式的“合法”傀儡。
他要向所有来追随自己之人,传递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那就是“我就是新的核心,不要再观望,必须毫无保留地效忠于我!”
如此,也能更高效,且迅速统一内部思想,避免分裂和摇摆!
其次,对外部,尤其是其他竞争者。
这道令旨檄文,不仅是给忠臣看的,更是给张邦昌这些伪帝朝廷,以及各地拥兵自重的军阀,还有那个南下赵构看的。
尤其是赵构!
而且,一个只称“监国太子”的赵谌,在法理上,天然就矮了称帝的张邦昌一头。
没错,在废太子诏被废之后不久,金人便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立了伪帝!
但一个敢于宣称“嗣帝”甚至使用皇帝口吻的强势太子谌,是在直接告诉所有人:
“我才是正统,我才是法理!”
“尔等要么臣服,要么就是乱臣贼子!”
浊浊大世,没人分个泾渭分明,那我来,阵营自此划分,尔等该站队了!
最后,塑造“中兴之主”的强势人设。
乱世中的领导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信和决断力的展现。
这道强势令旨檄文,可以帮助他塑造一个“中兴之主”、“强硬派领袖”的人设!
尤其是与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这够爷俩软弱误国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大宋,太需要一个霸道之主了!
这对于吸引那些对旧朝廷失望透顶的人才,聚拢因靖康耻而恨欲滔天的百姓有奇效,像是岳飞等史书名将,就会被吸引来!
同样是立人设,利用权力真空期,抢占政治制高点,历史还有一人,那就是刘备!
但他走的路,却与之不同。
他天然法理纯正,可以立强势人设,在这乱世行“霸道”,核心是“以力救天下”!
而刘备身份不够,则是行“王道”,核心“以仁德聚天下,救天下”。
现在的大宋天下,急需一个强有力,强势无比的战争领袖来力挽狂澜,需要的是效率,集权和强大的动员能力。
慢悠悠地塑造“仁德”人设,时间上来不及,而且“氛围”也不对!
就问,牛逼哄哄的大汉,拿什么跟我大宋历经九帝一百六九年,最终酝酿而成的靖康耻这种血海深仇营造的氛围相比?
大秦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天下,大宋奋九世之窝囊失天下,天下臣民谁人不恨,不怒?
天下需要一个霸道的人主,帮他们雪耻,通气,这可比所谓的“仁德之君”有号召力的多!
只有如此,才是人心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