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 章夫大国者,当有雄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153 章夫大国者,当有雄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第2/2页)众人正推杯换盏间,忽见那老先生拿起醒木,“啪”地一声脆响,压下了满堂喧哗。
一众食客好奇的目光齐齐投了过来。
老先生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和沧桑感。
“今日小老儿受东家所托,不讲那神怪志异,也不说那才子佳人!”
“只为诸位客官,说一段尘封旧事,讲一位远嫁塞外的苦命红颜——”
他语调沉缓,开始了讲述。
从汉宫春色,讲到画工贪贿,从君王误选,讲到孤女离乡。
他没有刻意渲染悲情,只是平铺直叙,将王昭君被迫离开故土,踏入茫茫草原的彷徨与无助细细道来。
“那匈奴单于,年老体衰,昭君公主青春正盛,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终日面对黄沙孤月,唯有以泪洗面!”
老先生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一楼大堂渐渐安静下来,原本的谈笑声消失了,不少人放下了酒杯,眉头微蹙。
当说到呼韩邪单于去世,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王昭君被迫再嫁给自己名义上的“儿子”时,堂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吸气声!
“这…这成何体统!”
“岂有此理!简直有悖人伦!”
…………
在场的一众文人士子已是面露怒色,愤慨不已。
老先生适时地停顿,让这种愤怒和不适在人群中发酵。
继而,他用更加沉痛的语气道出王昭君曾上书朝廷,苦苦哀求归乡,却只得到汉成帝冷冰冰“从胡俗”三字回复的绝望。
“…最终,这位绝代佳人,终是思乡成疾,郁郁而终,香消玉殒于那苦寒异域,至死…未能再看一眼长安的柳色,再听一曲故国的乡音!”
故事讲完,大堂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许多感性的女食客早已掏出绢帕拭泪,即便是八尺昂藏男儿,此刻也觉胸中堵闷,鼻尖发酸。
王昭君的悲剧,跨越了数百年时光,在此刻狠狠地击中了他们的心灵。
就在这片悲愤的沉寂中,老先生再次开口,声音陡然拔高,变得铿锵有力,如同金石掷地。
“故而,有血性者言:夫大国者,当有雄魄!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此方为华夏脊梁,煌煌气节!”
每念一句,他的声音便高昂一分,食客们的眼睛便瞪大一分,血液便沸腾一分!
最后,他几乎是吼出了那震古烁今的两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啪!”醒木再次重重拍在案上,声如惊雷!
整个醉月楼仿佛被这声惊雷劈中,短暂的极致安静后,轰地一下炸开了锅!
“好!说得好!”
“不称臣!不和亲!这才是我大唐气概!”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壮哉!当浮一大白!”
“凭什么让我大唐的女子去那苦寒之地受罪?!”
“吐蕃狼子野心,岂是一个郡主能喂饱的?!”
…………
群情激昂,怒吼声、赞同声、拍案叫绝声几乎要掀翻醉月楼的穹顶。
那些江夏王府的护卫们更是恰到好处地“情绪失控”,红着眼眶,高声痛陈和亲之弊,将现场气氛推向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