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悲歌 >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2/2页)

“好一个魏忠贤!”崇祯猛地把书信摔在地上,气得浑身发抖,“竟敢勾结后金,图谋瓜分大明江山!真是罪该万死!”
  
  乔允升躬身道:“陛下,这封书信是铁证!魏忠贤通敌卖国,罪无可赦!臣请求陛下,将这封书信公之于众,让天下百姓看看这奸贼的真面目!”
  
  “准奏!”崇祯厉声说道,“你立刻把这封书信抄录百份,张贴在京城各处,让百姓都看看!另外,传令下去,凡是魏忠贤的党羽,若是参与了通敌卖国,一律凌迟处死,诛灭三族!”
  
  “臣遵旨!”乔允升躬身应下,赶紧退下去办。
  
  乔允升走后,崇祯坐在书案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魏忠贤竟然勾结后金,图谋瓜分大明江山!幸好他及时诛灭了阉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户部毕大人求见,说江南盐商的家产查抄得差不多了。”小太监进来禀报。
  
  崇祯站起身:“让他进来。”
  
  毕自严快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账册,脸上带着几分喜色:“陛下,江南盐商王某、李某等二十人,多年来勾结魏忠贤,偷税漏税,走私盐斤,家产丰厚。臣等查抄了他们的家产,共得白银五百万两,黄金十万两,还有古玩字画、田地房产无数,折合白银约一千万两!加上之前查抄的阉党家产一千万两,如今户部共有白银两千万两!”
  
  “两千万两!”崇祯眼睛一亮。有了这笔钱,军饷、赈灾、整顿京营都有了着落!
  
  “好!”崇祯激动地说道,“毕尚书,你做得好!这笔钱,你先拨一百万两给辽东,作为袁崇焕的军饷;再拨一百万两给西北,赈济灾民;拨五十万两给京营,补发欠饷;剩下的一千七百五十万两,存入国库,作为复辽和整顿朝纲的备用金!”
  
  “臣遵旨!”毕自严躬身应下,心里乐开了花——户部终于有钱了!
  
  毕自严走后,文华殿里安静下来。崇祯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阳光。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紫禁城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诛灭阉党、查抄家产、重用袁崇焕、五年复辽……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他不知道,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东林党人见袁崇焕得到重用,心里不满,开始暗中散布谣言,说袁崇焕“拥兵自重,恐成第二个安禄山”;清查阉党时,乔允升为了邀功,牵连了不少无辜官员,引起了朝堂的不满;西北的旱灾越来越严重,虽然拨了赈灾银,但地方官贪污腐败,灾民依旧吃不饱饭,已经有流民开始聚集,准备zao反……
  
  “陛下,皇后娘娘派人来请您去坤宁宫用膳。”小太监进来禀报。
  
  崇祯回过神:“知道了,朕这就去。”
  
  走进坤宁宫,周氏正站在殿门口等他,见他进来,赶紧上前迎了两步,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陛下今日看着心情很好,是辽东的事有眉目了?”
  
  崇祯握住她的手,笑着点头:“嗯,袁崇焕来了,他向朕立誓,五年之内必定收复辽东!朕已经赐了他尚方宝剑,把辽东的军政大权全交给了他。另外,查抄江南盐商和阉党家产,户部现在有两千万两白银,军饷、赈灾的钱都有着落了!”
  
  周氏眼中闪过一丝欣喜,随即又多了几分担忧:“陛下,袁崇焕有才能是好事,可您把这么大的权力都给他,万一他……”
  
  “皇后放心。”崇祯知道她想说什么,打断道,“朕看袁崇焕是个忠臣,而且朕给了他密旨,也有尚方宝剑制衡,他不会乱来的。再说,五年复辽是天大的功劳,他只要有脑子,就不会放弃这个机会去谋逆。”
  
  周氏点了点头,不再多言,拉着崇祯走进殿内:“饭菜都快凉了,陛下快尝尝臣妾亲手给您做的松鼠鳜鱼。”
  
  桌上摆着六菜一汤,比往日丰盛了些。一盘松鼠鳜鱼色泽金黄,浇着酸甜的酱汁;一盘油焖大虾红亮诱人;还有一盘清炒时蔬、一盘红烧肉、一盘酱鸭,外加一碗冬瓜丸子汤。
  
  “陛下最近操劳辽东的事,肯定没好好吃饭,今天多吃点。”周氏给崇祯夹了一块鳜鱼,“这鱼是江南进贡来的,新鲜得很。”
  
  崇祯咬了一口鳜鱼,外酥里嫩,酸甜可口,果然好吃。他一边吃,一边和周氏聊起袁崇焕的事,聊起查抄家产的进展,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周氏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给崇祯夹菜,眼神里满是温柔。她知道,崇祯心里压力大,难得有这样开心的时候,她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让他能有个放松的地方。
  
  吃完饭,崇祯在坤宁宫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回文华殿。刚走到殿门口,就见王承恩急匆匆地跑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慌张。
  
  “陛下,不好了!东林党人钱谦益、钱龙锡带着二十多个东林党官员,在文华殿外跪着,说是要给陛下进谏!”
  
  崇祯皱了皱眉:“进谏?进什么谏?”
  
  “说是……说是反对陛下给袁崇焕太大的权力,还说袁崇焕‘拥兵自重,恐成祸患’。”王承恩压低声音道。
  
  崇祯冷笑一声——果然,东林党人见袁崇焕得到重用,就开始眼红了!他转身往文华殿走:“让他们进来!朕倒要听听,他们有什么话要说!”
  
  不多时,钱谦益、钱龙锡带着二十多个东林党官员走进来。一个个穿着官服,表情严肃,刚进殿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齐声喊道:“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们起来吧。”崇祯语气冷淡,“说吧,找朕有什么事?”
  
  钱谦益站起身,往前迈了一步,躬身道:“陛下,臣等今日前来,是想向陛下进谏:袁崇焕虽有军事才能,但陛下将辽东的军政大权全交给了他,还赐了他尚方宝剑,允许他先斩后奏,这恐怕不妥!”
  
  “哦?怎么不妥?”崇祯挑了挑眉。
  
  “陛下,”钱龙锡接着说道,“自古以来,权臣拥兵自重,必成祸患!安禄山当年就是因为手握重兵,才发动了安史之乱,差点颠覆了大唐江山!如今袁崇焕手握辽东十万大军,又有自行任免官员、调度兵马的权力,还有尚方宝剑在手,若是他有二心,后果不堪设想啊!”
  
  “臣等恳请陛下收回袁崇焕的尚方宝剑,削减他的兵权,派一名监军去辽东,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二十多个东林党官员齐声喊道,声音洪亮。
  
  崇祯坐在龙椅上,眼神越来越冷。这些东林党人,不去想怎么辅佐他治理国家,不去想怎么帮助袁崇焕复辽,反而在这里挑拨离间,怕袁崇焕功高盖主,抢了他们的风头!
  
  “你们说完了?”崇祯语气冰冷,“朕问你们,谁能替袁崇焕去守辽东?谁能保证五年复辽?若是你们中有谁能做到,朕立刻把兵权交给你们!”
  
  东林党官员们瞬间安静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说话。他们都是文官,只会空谈,哪里懂军事?哪里敢去守辽东?
  
  钱谦益脸色涨得通红,硬着头皮道:“陛下,臣等不是质疑袁崇焕的忠心,只是觉得……觉得权力太大容易滋生野心。为了大明江山,为了陛下安危,还是谨慎些好。”
  
  “谨慎?”崇祯猛地一拍书案,厉声喝道,“朕看你们是私心太重!魏忠贤刚倒,你们就想着争权夺利,就想着打压异己!袁崇焕在辽东浴血奋战,你们在京城挑拨离间,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忠臣’?这就是你们所谓的‘为了大明江山’?”
  
  东林党官员们吓得赶紧跪倒在地,浑身发抖。钱谦益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朕告诉你们!”崇祯站起身,语气威严,“袁崇焕是朕亲自选定的蓟辽督师,他的权力是朕给的!朕信得过他!谁敢再在朕面前说袁崇焕的坏话,谁敢再挑拨离间,朕就治谁的罪!”
  
  “臣等……臣等不敢!”东林党官员们齐声喊道,声音发颤。
  
  “滚!”崇祯厉声喝道。
  
  东林党官员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退出了文华殿。
  
  看着他们狼狈的背影,崇祯心里一阵火气。这些东林党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陛下,您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王承恩赶紧上前劝道。
  
  崇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怒火:“传朕的旨意,让锦衣卫密切监视钱谦益、钱龙锡等人的动向,若是他们再敢私下散布谣言,挑拨离间,立刻拿下!”
  
  “奴才遵旨!”王承恩躬身应下。
  
  就在这时,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辽东急报!袁崇焕派人送来的!”
  
  崇祯心里一紧,赶紧说道:“呈上来!”
  
  小太监递上一份奏折。崇祯打开一看,脸上露出了笑容。奏折上写着:袁崇焕回到辽东后,立刻调兵遣将,命赵率教率领三万兵马驰援锦州,自己则率领两万兵马坐镇宁远,作为后援。九月初五,赵率教的援兵到达锦州城外,与皇太极的后金铁骑展开激战。祖大寿率领城内守军趁机杀出,内外夹击,后金铁骑大败,损失惨重,皇太极被迫率领残兵撤退,锦州之围已解!
  
  “太好了!”崇祯激动地把奏折递给王承恩,“你看,袁崇焕刚回去就打了胜仗!这就是朕信任他的原因!”
  
  王承恩接过奏折看了一遍,也开心地笑了:“陛下英明!袁崇焕真是个难得的将才!”
  
  崇祯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夕阳。夕阳把天空染成了金黄色,格外好看。锦州之围已解,袁崇焕打了胜仗,户部有了钱,阉党余孽正在清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他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等着他。后金虽然撤退了,但皇太极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卷土重来;东林党人虽然被他训斥了,但心里肯定不满,会暗中给袁崇焕使绊子;西北的旱灾越来越严重,流民聚集,已经有了zao反的苗头;清查阉党时,乔允升牵连无辜,引起了朝堂的动荡……
  
  “陛下,清查阉党委员会的乔大人求见,说有要事禀报。”小太监进来禀报。
  
  崇祯皱了皱眉:“让他进来。”
  
  乔允升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凝重:“陛下,臣等在清查阉党余孽时,发现了一个问题。魏忠贤的党羽李永贞供认,他当年修改先帝遗诏时,除了删减‘限制阉党权力’的条款,还加了一条‘立朱由崧为皇太孙’的条款,只是后来先帝驾崩仓促,这条款还没来得及公布。”
  
  “朱由崧?”崇祯皱了皱眉。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儿子,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三儿子,当年万历皇帝想立朱常洵为太子,被东林党人反对,最后立了朱由校的父亲朱常洛为太子。如今李永贞说先帝遗诏里有“立朱由崧为皇太孙”的条款,这可不是小事!
  
  “李永贞的供词可靠吗?”崇祯问道。
  
  “可靠。”乔允升道,“臣等已经核实过了,李永贞还交出了当年修改遗诏的底稿,上面确实有‘立朱由崧为皇太孙’的字样,还有魏忠贤的印章。”
  
  崇祯沉默了片刻。朱由崧是福王之子,福王一脉在宗室中势力不小。若是让他们知道先帝遗诏里有“立朱由崧为皇太孙”的条款,肯定会借机闹事,甚至可能发动叛乱!
  
  “乔允升,”崇祯语气严肃,“这件事绝不能声张!李永贞的供词和修改遗诏的底稿,立刻封存,锁入国库密档,任何人不得查看!李永贞,立刻赐死,对外就说他病死在狱中!另外,密切监视福王府的动向,若是有任何异常,立刻禀报朕!”
  
  “臣遵旨!”乔允升躬身应下,心里暗暗佩服——陛下真是心思缜密,这么快就想到了应对之策!
  
  乔允升走后,文华殿里安静下来。崇祯坐在书案后,拿起那份辽东急报,又看了一遍。袁崇焕打了胜仗,这是好事,可朱由崧的事,福王府的事,东林党人的事,西北流民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的肩上。
  
  他知道,他这个皇帝,当得绝不会轻松。但他没有退路,只能一步步往前走,带着这千疮百孔的大明,带着这受苦受难的百姓,拼尽全力,去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
  
  “陛下,天色不早了,您该歇息了。”王承恩见他脸色疲惫,小心翼翼地说道。
  
  崇祯点了点头:“好吧。对了,明天早朝,你提醒朕,要好好嘉奖袁崇焕和赵率教、祖大寿等人,给他们加官进爵,赏赐金银,让辽东将士们知道,朕不会亏待他们!”
  
  “奴才遵旨!”王承恩躬身应下。
  
  崇祯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窗外的夕阳已经落下,夜幕开始降临。文华殿里点上了蜡烛,昏黄的烛光映照着他年轻却布满疲惫的脸。
  
  列位看官,锦州之围已解,袁崇焕打了胜仗,崇祯皇帝龙颜大悦;可朱由崧的遗诏风波、东林党的暗中作梗、西北的流民危机,又给崇祯皇帝带来了新的麻烦。接下来,皇太极会不会卷土重来?东林党人会如何报复袁崇焕?西北的流民会不会真的zao反?朱由崧和福王府又会有什么动作?
  
  咱们下回分解——且听第五章“福王异动:遗诏引风波,新帝稳宗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