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八章 李白与玉真公主:道观月光下的才情

第八章 李白与玉真公主:道观月光下的才情

第八章 李白与玉真公主:道观月光下的才情 (第2/2页)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写的是长安,想的却是那个从长安走的人。他想起在灵都观喝的酒,想起那把刻着“云心”的琴,想起她说“自在与否,在心里”。可现在,她回了王屋山,他在敬亭山,隔着千山万水,连琴声都传不过去了。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他接着写,眼泪滴在纸上,晕开了墨迹。这“愁”,哪里是愁长安,明明是愁见不到她啊。写完最后一句“长相思,摧心肝”,他把纸揉了又展,展了又揉,最后还是小心地折好,放进怀里——寄不出去,就留着,像留着一点念想。
  
  再后来,安史之乱来了。
  
  天宝十四载的冬天,安禄山的叛军打进了潼关,长安乱成了一锅粥。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还有少数亲信往蜀地逃,玉真公主也在其中。车马颠簸,一路上都是逃难的百姓,哭喊声、马蹄声混在一起,听得人心碎。
  
  玉真公主坐在车里,手里攥着那卷李白写的《玉真仙人词》,纸都快磨破了。她想起李白,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是不是安全。叛军到处烧杀抢掠,他那样的性子,会不会跟叛军硬碰硬?她想派人去找他,兵荒马乱的,连自己都顾不上,怎么找?
  
  而李白呢,他在庐山躲了一阵,后来听说永王李璘要起兵平叛,觉得是个机会,就去投奔了永王。他哪里知道,永王和唐玄宗、唐肃宗之间早就有矛盾,他这一去,反倒卷进了皇室纷争。没过多久,永王兵败,李白也被抓了起来,判了流放夜郎。
  
  夜郎在西南,路远得很。李白戴着枷锁,跟着押送的官差走在山路上,看着路边的野草,就想起了终南山的松树。他掏出怀里的《长相思》,纸发黄了,他摸了摸,笑着说:“公主啊公主,我这一辈子,没服过谁,就服你。可现在,我成了阶下囚,怕是再也见不到你了。”
  
  幸运的是,走到白帝城的时候,他接到了赦免的圣旨。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他坐船顺流而下,心里又活泛起来——他想去找玉真公主,去王屋山,去灵都观,跟她说这些年的委屈,跟她再喝一次酒,再弹一次那把“云心”琴。
  
  命运偏要跟他开玩笑。
  
  宝应元年的秋天,李白在当涂养病。他老了,头发白了大半,咳嗽起来没完没了。有天晚上,他躺在船上,看着江面上的月亮,觉得心里很静。他让书童拿酒来,喝了一口,又想起了玉真公主。
  
  “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他小声说,声音很轻,像要被风吹走。书童没说话,只帮他裹紧了被子。那天夜里,李白就那么看着月亮,再也没醒过来——他死的时候,手里还攥着那卷《长相思》,纸页上还留着当年的泪痕。
  
  而玉真公主,也在这一年的冬天,在王屋山灵都观去世了。
  
  她临终前,让弟子把那把“云心”琴送到当涂,送给李白。弟子走到半路,就听说了李白的死讯。弟子站在路边,看着手里的琴,哭了——这把琴,终究还是没送到他手里。
  
  后来,有人把琴埋在了李白的墓旁,说这样,他们就能在地下,一个弹琴,一个写诗,再也不用分开了。
  
  再后来,文人墨客们总爱写他们的故事。有本叫《杨贵妃秘史》的小说,说李白和玉真公主在敬亭山相伴终老,白天一起看山,晚上一起喝酒,李白写诗,玉真公主弹琴,日子过得比神仙还自在。
  
  没人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但大家都愿意信。因为太遗憾了——两个懂彼此的人,一个是放浪不羁的诗仙,一个是清雅出尘的公主,明明在终南山的月光下遇见过,明明心里都装着对方,却偏偏被命运拆得七零八落,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现在你去终南山,还能找到灵都观的旧址。青石板路还在,松树下的廊柱还在,只是再也没有那个穿淡青道袍的公主,也没有那个抱着酒壶的诗人。只有风从松树林里吹过,“沙沙”响,像在念李白的诗,又像在说玉真公主的话。
  
  有人说,每年中秋节的晚上,站在观前的石阶上,能听见琴音,还能听见有人在喝酒吟诗。你要是仔细听,能听出是“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还能听出是“长相思,在长安”。
  
  那是他们的声音吧?是终于能在月光下相见的两个人,在说着当年没说完的话,喝着当年没喝完的酒。
  
  毕竟,这世间最遗憾的,是“想见不能见”;而最幸运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哪怕,这回响,来得晚了一点,来得远了一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