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袋
储物袋 (第1/2页)第七章将聚焦于陈凡从赵虎储物袋中获得的资源,以及他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第七章储物袋里的世界
回到那间四面漏风的破旧小屋,陈凡反手插上门栓,屋内顿时陷入一片黑暗,只有窗外稀疏的星光勉强透入。他并没有点燃油灯,对于他而言,微弱的光线已足够视物,黑暗反而能提供更好的掩护。
他盘膝坐在冰冷的板铺上,这才将那个从赵虎身上取来的灰色储物袋拿在手中。
储物袋,修士最基础的装备,内含须弥空间。对于无法动用灵力的陈凡而言,这本应是无法开启的禁忌之物。但陈凡的脸上没有丝毫为难之色。
在他的“洞察”视野下,储物袋表面那些细微的、用于识别主人灵力波动的符文结构,如同电路板上的加密芯片一样清晰可见。这并非无法破解的绝对防御,只是一个基于特定能量频率的“锁”。
“结构不算复杂,能量层级很低……核心识别符文有三个节点,利用灵力共振原理……那么,反向推导,模拟一个反向的、低强度的能量脉冲,应该可以造成短暂的识别混乱……”
陈凡低声自语,大脑飞速运转。他无法产生灵力,但他可以利用物理现象模拟出近似的能量效应。
他拿出之前从腐骨沼提炼出的那几块“沉星铁”金属锭,又找出几段韧性极佳的兽筋和之前收集的、具有微弱能量导性的矿石薄片。他的双手在黑暗中灵巧地动作起来,如同最精密的机床,利用一块边缘锋利的石片,开始在沉星铁上刻画极其细微的凹槽,并将兽筋和矿石薄片以特定方式连接、固定。
这不是炼器,更像是在组装一个精密的物理仪器。
半个时辰后,一个巴掌大小、结构古怪、由沉星铁作为基座、镶嵌着导能矿石、以兽筋作为传导媒介的简陋装置完成了。它看起来像是个拙劣的儿童玩具,毫无灵光。
陈凡将装置的一个触点小心翼翼地对准储物袋的符文核心节点,另一只手则拿起一块表面光滑的鹅卵石,开始用一种特定的频率和力度,轻轻敲击装置的另一个触点。
“哒…哒哒…哒…哒哒哒…”
敲击声轻微而富有节奏。这不是随意敲打,而是在通过振动,将一种模拟特定灵力波动频率的机械能,传导至导能矿石,再经由沉星铁基座放大和聚焦,最终作用于储物袋的识别符文。
一次,两次……十次……
陈凡的心神完全沉浸在这种精密的“解码”过程中,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对控制力的要求极高,频率、力度稍有偏差,都可能前功尽弃,甚至触发储物袋的自我保护机制(如果赵虎的袋子有这种高级功能的话)。
突然,储物袋表面微不可察地闪过一道几乎看不见的光晕,随即沉寂下去。
陈凡停下了敲击,尝试着将意念集中,如同拉开一个普通布袋的抽绳一般,轻轻一扯。
“开了。”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储物袋的禁制,被这种近乎物理黑客的方式,暂时绕过了。
意识探入袋中,一个约莫立方米大小的灰蒙蒙空间呈现在他“眼前”。空间里杂七杂八地堆放着一些东西:
几十块下品灵石,散发着微弱的灵气波动。
几瓶最基础的“聚气丹”、“回春散”,品质低劣,丹毒明显。
几本兽皮封面的书籍:《青云炼气诀(基础篇)》、《低阶法术概要(火球术、轻身术)》、《常见药草图解》。
一些杂七杂八的材料:低阶妖兽的皮毛、骨骼,几块常见的金属矿石。
还有几套换洗的青云宗外门弟子服饰,以及一些金银俗物。
这就是赵虎的全部家当,一个底层外门弟子的典型配置,寒酸得可怜。但在陈凡眼中,这却是一座宝藏!尤其是那些灵石和基础功法典籍!
他首先将灵石全部取出。灵石,这个世界的能量货币,其内部蕴含着稳定而纯净的灵气。修士可以直接吸收,但陈凡不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灵石对他无用。
“高纯度能量结晶……结构稳定……能量释放可控……”陈凡拿起一块下品灵石,在手中摩挲着。在他的视野里,灵石内部那有序排列的能量结构,如同另一个世界的标准电池。“无法直接利用其灵气,但可以将其作为……能源。”
一个大胆的构想在他脑中形成。他无法修炼,但或许可以制造一个能够利用灵石能量的“设备”!比如,一个能够发出高强度热能或激光的“工具”?或者,一个简易的防护力场发生器?
这个想法让他心跳微微加速。这将是真正意义上,跨越能量壁垒的第一步!
他又拿起那几本功法典籍,快速翻阅起来。虽然内容粗浅,但却是了解这个世界主流修炼体系最直接的窗口。他看得极快,几乎过目不忘,大脑同时高速分析着其中的逻辑。
“《青云炼气诀》,效率低下,灵力运行路线存在十七处可优化节点,对经脉负荷不均……《火球术》,能量凝聚方式粗糙,逸散率超过百分之四十,结构不稳定……《轻身术》,对引力场和空气阻力的利用方式原始……”
片刻之间,这些被普通外门弟子奉为圭臬的典籍,已被他剖析得淋漓尽致,并找出了无数“漏洞”和“优化方案”。他甚至已经开始在脑中构建更高效、更安全的替代模型。
最后,他检查了那些丹药,只是闻了闻,便判断出成分和炼制手法的粗劣,随手放在一边。倒是那些低阶妖兽材料和金属矿石,或许在以后的“制造”中能用得上。
清点完收获,陈凡将大部分东西放回储物袋(只留了几块灵石和《低阶法术概要》在外面),然后开始处理那个被破解的储物袋。他小心地抹去了自己刚才暴力破解时留下的所有能量痕迹(主要是物理振动残留),并利用沉星铁的屏蔽特性,制作了一个极薄的内衬,将储物袋原有的识别符文部分包裹起来,使其对外界的灵力探测变得更加不敏感。
这样一来,只要他不主动在大庭广众之下使用,这个储物袋暂时就是安全的。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近黎明。
陈凡没有丝毫睡意,反而精神奕奕。他拿起一块下品灵石和那本《低阶法术概要》,目光落在了最简单的“火球术”模型解析图上。
“能量引导……结构塑形……稳定与控制……”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地面上划动,勾勒出一个个复杂的几何图形和能量流动方程式。
他无法施展火球术,但他或许可以……造一把枪。
一把不需要灵力,却能发射出类似火球术能量攻击的……枪。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疯长。
知识就是力量。而此刻,他手中终于握有了将知识转化为力量的……第一块“矿石”。
黎明前的黑暗中,陈凡的眼中,闪烁着如同星辰般冰冷而坚定的光芒。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正在他脚下,缓缓铺开。
(第七章完)
第八章将聚焦于陈凡的第一次“创造”尝试,以及小石头突破后带来的微妙变化。
第八章蚀刻灵纹
接下来的日子,陈凡的生活看似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劈柴、挑水、完成杂役,沉默寡言。赵虎果然如惊弓之鸟,远远看到陈凡便绕道走,甚至不敢与他对视,仿佛那晚的阴影依旧笼罩着他。杂役区恢复了表面上的秩序,只是暗地里,关于小石头突破炼气一层的消息,还是如同水面的涟漪,悄然扩散开来。
一个资质低劣的杂役竟能突破,这在外门底层引起了一些小小的议论。有人认为是小石头走了狗屎运,得了什么机缘;也有人猜测他可能身怀某种不为人知的天赋。负责管理杂役的那位外门执事,在确认小石头确实踏入炼气一层后,也只是例行公事地记录在册,并未过多深究。毕竟,炼气一层的杂役,依旧是底层,只是从“凡人杂役”变成了“修士杂役”,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依旧要干最累最脏的活。
然而,对小石头而言,这却是人生的巨变。他正式脱离了凡胎,拥有了微末的神通,虽然只是能让身体轻健些,力气大些,但已是云泥之别。他对陈凡的感激之情无以复加,修炼陈凡改良后的功法更是勤勉不辍。
陈凡对此乐见其成。小石头的存在,像是一个活生生的实验样本,验证着他对于这个世界修炼体系优化思路的正确性。同时,一个拥有一定自保能力的“助手”,也能帮他分担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让他有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
他的“研究”重点,已然放在了那几块下品灵石和“火球术”的原理上。
夜深人静,油灯如豆。
陈凡面前的工作台上(其实就是一块相对平整的石板),摆放着几块下品灵石、那些从腐骨沼提炼的“沉星铁”锭、以及一些打磨好的导能矿石片和兽筋。旁边,还摊开着那本《低阶法术概要》,火球术的灵力运行图谱被他用炭笔在旁边进行了大量的注释和修改,布满了各种箭头、公式和能量流方程。
“直接模拟火球术的能量结构,需要精确的灵力控制,此路不通。”陈凡凝视着图谱,指尖轻轻敲击石板,“必须转换思路……将灵石视为能源,设计一个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
他的构想,是一个单发的、一次性的“灵能脉冲装置”。核心在于如何安全、可控地将灵石内的能量引导出来,并塑形成具有破坏力的脉冲。
“关键点一:能量提取。不能直接破坏灵石结构,那样会导致能量瞬间失控爆炸。需要一种温和的‘撬动’方式……”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导能矿石片上。这些矿石虽然导灵性远不如专门的导灵材料,但胜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他选择了一种结构最稳定、杂质最少的薄片,开始用磨尖的沉星铁碎屑,在其表面刻画极其细微的纹路。
这不是阵法符文,而是他基于对电磁感应和压电效应的理解,设计的微型“能量感应线圈”和“触发开关”。纹路细如发丝,要求精度极高,稍有偏差便会失效。陈凡全神贯注,呼吸近乎停滞,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凝聚在指尖,动作稳定得如同机械。
“关键点二:能量塑形与聚焦。提取出的能量是发散的,需要约束和定向……”他拿起一小块沉星铁,开始小心翼翼地将其内部掏空,打磨成一个一端开口、内壁极其光滑的喇叭状圆筒。沉星铁对能量波动的天然微弱屏蔽和反射特性,正好可以用来约束能量流的方向。
“关键点三:稳定与控制。必须确保能量脉冲在离开‘枪管’前保持稳定,避免在装置内部爆炸……”他在“枪管”内部特定位置,又镶嵌了另外几片刻有不同纹路的导能矿石片,构成一个简单的“谐波稳定器”,这是他根据声波共振原理进行的跨领域应用。
这是一个极其繁琐和考验耐心的过程。没有现代工具,全靠双手和简陋的磨石、刻刀。失败是家常便饭。一块导能矿石片因为刻画时力度稍大而碎裂;一个“枪管”因为内壁打磨不够光滑导致能量模拟测试(用微弱静电代替)时发生散射……
陈凡没有丝毫气馁。每一次失败,都是宝贵的数据。他不断调整着纹路的深度、角度,“枪管”的曲率,各个部件的连接方式。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发,手指被锋利的边缘划出细小的伤口,但他浑然不觉。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一个造型极其古怪的“装置”终于成型了。
它大约一尺长,通体由暗沉的沉星铁构成,形状像一根粗短、带有握柄的怪异喇叭。喇叭口细小,尾部稍粗,上面镶嵌着几片布满细微纹路的矿石片,用兽筋和一种耐热的树脂牢牢固定。整体看起来毫无美感,甚至有些丑陋,更像某个原始部落的拙劣工艺品,没有一丝一毫的灵光波动。
陈凡深吸一口气,将一块下品灵石,小心翼翼地塞进了装置尾部一个预留的卡槽内。灵石嵌入的瞬间,他敏锐地感觉到,装置内部那些刻画的纹路似乎微微发热,与灵石之间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弱的能量耦合。
成败在此一举。
他走到屋角,那里堆放着一些他平时练习用的、硬度较高的石块。他将装置那细小的喇叭口对准其中一块石头,然后,按照自己设计的触发机制——并非按钮,而是需要用一个特定频率的轻微振动来激活——他用指甲,在装置握柄某个特定位置,轻轻一弹。
“嗡……”
一声几乎微不可闻的低沉嗡鸣响起。装置表面的导能矿石片瞬间亮起一道微弱到极致的白光,随即熄灭。
与此同时——
“咻!”
一道只有小指粗细、亮白色的炽热光束,从喇叭口疾射而出!速度快得只留下一道残影!
“噗!”
光束精准地命中了对面的石块,没有震耳欲聋的爆炸,只有一声轻微的、如同烧红的烙铁放入水中的声响。石块被命中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深达寸许、边缘光滑、呈现出熔化结晶状的小洞!洞口周围的石头也被高温灼得一片焦黑!
成功了!
陈凡走上前,仔细检查着那个小洞。破坏力集中,穿透力强,附带高温灼烧效果。虽然威力远不如炼气中期修士全力施展的火球术,但比起普通炼气三层修士的火球,恐怕在穿透力和能量利用率上犹有过之!最重要的是,它无需灵力驱动!
看着手中这个冰冷、粗糙、却蕴含着另一个世界智慧结晶的“灵能脉冲器”,陈凡平静的眼眸中,终于泛起了一丝波澜。
这不是法术。
这是科学。
这是……属于他陈凡的“道”!
他将这个简陋却意义非凡的装置命名为——“蚀刻”。
蚀刻灵纹,亦将蚀刻这既定的天道!
他将“蚀刻”小心拆卸,部件分别藏好。这次成功的实验,验证了他的道路可行性。接下来,就是优化威力、提高安全性、尝试连发可能,以及……思考如何将这种力量,与这个世界的材料、乃至规则,更深入地结合起来。
窗外,晨曦微露。新的一天开始,而这个世界的规则,已然被一个无法修炼的“凡人”,撬开了一道微不可察,却深不见底的裂缝。
(第八章完)
第九章将聚焦于外门小比的临近,以及陈凡如何利用这次机会,开始他更深入的“规则实验”。
第九章外门小比的硝烟
时光流逝,秋意渐浓。青云宗外门的气氛,随着“外门小比”的临近,逐渐变得紧张而热烈起来。
外门小比,是青云宗针对所有外门弟子和近期突破至炼气期的杂役举办的一次重要考核。旨在检验弟子们的修炼成果,选拔有潜力者给予奖励,甚至有机会被内门师长看中,鱼跃龙门。对于赵虎这样的底层外门弟子,以及刚刚突破的小石头而言,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机会。
宗门广场上,已经搭起了数座高大的擂台,符文闪烁,有执事弟子开始布置防护阵法。关于小比的规则、奖励的讨论,成了外门最热门的话题。丹药、灵石、甚至低阶法器的奖励,刺激着每一个渴望提升的弟子。
小石头既兴奋又忐忑。他如今已是炼气一层,有资格报名参加最低级别的考核。若能取得名次,哪怕只是最末等,也能获得一些修炼资源,更重要的是,能摆脱最低等杂役的身份,成为正式的外门弟子。
“陈凡哥,我……我想报名参加小比。”小石头找到正在默默劈柴的陈凡,语气带着紧张和期待。他知道,自己能突破,全靠陈凡。这次小比,他希望能有所表现,不辜负陈凡的期望,也为自己争一口气。
陈凡停下手中的活计,看了小石头一眼。在他的“洞察”下,小石头体内的那缕真气虽然微弱,但运行路线经过他的优化,比同阶弟子要凝练和顺畅不少。但毕竟根基太浅,实战经验几乎为零。
“可以。”陈凡点了点头,“你的优势在于真气凝练,回气速度稍快。劣势是手段单一,缺乏实战经验。小比之中,切忌硬拼,以游斗和消耗为主。我传你的‘轻身术’优化法门,练得如何了?”
“已经熟练多了!”小石头连忙道,“感觉比宗门传授的标准法门,要省力不少,转向也更灵活!”
“嗯。”陈凡不再多言,继续劈柴。他对小比的胜负本身并不太在意,但这却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机会。他可以近距离观察大量低阶修士的功法运行、法术施展、战斗方式,收集海量的“数据”,进一步完善他对这个修炼体系的“逆向工程”。
更重要的是,他心中酝酿着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外门小比,鱼龙混杂,能量波动频繁,正是进行某些“实验”的绝佳掩护。
夜幕降临,陈凡没有继续改进“蚀刻”,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赵虎的那个储物袋,以及里面那几瓶低劣的“聚气丹”和“回春散”上。
丹药,是这个修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陈凡无法服用,其中的灵气和丹毒对他而言都是负担。不过,他看待丹药的角度,与修士截然不同。
他将一颗聚气丹放在鼻尖轻轻嗅了嗅,又用指甲刮下少许粉末,舌尖微尝(极其谨慎地控制量),大脑飞速分析着成分和反应过程。
“主料:凝气草、三叶花……辅料:赤晶粉……炼制手法粗糙,火候控制不均,导致有效成分‘凝气素’提取不足,杂质‘火毒’残留过高……服用后,灵力增长效率低下,且需耗费额外功力化解丹毒,长期服用,经脉受损……”
片刻之间,这颗被低阶弟子视若珍宝的丹药,已被他剖析得七七八八。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能否利用自己对物质本质的理解,提纯这些丹药?或者,绕过炼丹过程,直接合成其有效成分?
这个想法极具诱惑力。如果他能够批量生产高纯度的“修炼辅助剂”,哪怕自己不能用,也能迅速积累起惊人的资源和影响力。
他立刻开始动手。没有丹炉,没有真火,他只能用最基础的物理化学方法。他找来几个干净的瓦罐,将一颗聚气丹小心碾碎,溶于蒸馏水中,然后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反复的萃取、沉淀、过滤、结晶。
这是一个极其繁琐和需要耐心的过程。温度的控制必须精确到度,时间必须拿捏到秒。稍有差错,就可能前功尽弃,或者得到毫无用处的残渣。
连续几个夜晚,陈凡的小屋里都弥漫着各种药草和化学试剂(他用一些矿物自行配置的)的古怪气味。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瓦罐炸裂了好几个,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丹药成分的反应机理了解更深。
终于,在消耗了赵虎储物袋里大半聚气丹后,他在一个瓦罐底部,得到了一小撮比盐粒还要细小的、呈现晶莹剔透淡蓝色的结晶。
这结晶没有任何灵气波动,看起来平平无奇。但陈凡知道,这就是聚气丹中最核心的有效成分——“凝气素”的高纯度结晶!去除了所有的杂质和丹毒!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点结晶收集起来,分量极少,恐怕连一颗标准聚气丹十分之一的药力都不到。但它的纯度,是原丹的百倍以上!而且,毫无副作用!
“成功了……虽然效率低得令人发指,但证明了可行性。”陈凡看着那点微小的结晶,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不仅仅是提纯了一颗丹药,更是证明了他可以用科学的手段,介入甚至超越这个世界的传统炼丹术!
他将这点珍贵的结晶小心收好。现在还不是使用它的时候,他需要更多的“样本”和更高效的“生产工艺”来验证其效果和安全性。
外门小比,近在眼前。广场上的擂台已然完工,空气中弥漫着躁动与期待。
陈凡依旧每日完成着杂役的工作,看似与这热闹的氛围格格不入。但没有人知道,这个无法修炼的杂役,正在暗中编织着一张无形的大网。他不仅要在小比中观察、学习,更计划趁着能量波动混乱之际,进行一项危险的实验——尝试用他改进的“蚀刻”装置,微弱地干扰某个擂台防护阵法的局部运行,观察其反应,从而窃取更高级的阵法“代码”!
风暴的中心,往往是平静的。而陈凡,正平静地走向这场属于他的、无人知晓的战场。
(第九章完)
第十章将聚焦于外门小比正式开始,以及陈凡在擂台边的“观察”与“实验”。
第十章擂台下的“观测者”
青云宗外门小比,终于在万众期待中拉开了序幕。
宗门广场人声鼎沸,数座擂台周围挤满了观战的外门弟子和杂役。负责裁判的内门弟子和执事端坐高台,气息沉稳。空气中灵气波动紊乱,各种低阶法术的光效不时在擂台上炸开,引来阵阵喝彩或惊呼。
小石头参加了最低级别的“炼气初期组”比试。他运气不错,第一轮的对手是一个刚突破不久、根基同样浅薄的弟子。小石头谨记陈凡的告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优化后的“轻身术”发挥到极致,在擂台上不断游走,躲避着对手略显笨拙的火球术和风刃术。
陈凡没有像其他杂役一样挤在人群前方,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靠近一座擂台边缘的阵法基柱附近。他看似随意地靠着一根石柱,目光平静地扫视着各个擂台,仿佛只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