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荆州名士廖化
第22章 荆州名士廖化 (第2/2页)廖元俭……廖化?!
麋威带着四曹掾、史、佐吏闻讯赶到城北,上来就见到了又一个历史名人。
说起来,这位其貌不扬的廖主薄,他最近也从关兴那里有所了解。
跟演义故事里那个来自黄巾军的平庸大将不同。
真实历史里的廖化,出身襄阳郡中卢县世族,接受过完整的士大夫教育,能文能武,声闻远近。
一个实打实的荆州名士!
都说关羽轻慢士人,但廖化分明是个例外。
否则怎会做到主簿这种心腹职位?
“军情如火,诸君不必拘泥礼节,请先听我说。”
廖化常年跟随关羽征战,虽是儒士打扮,却有一股军伍中的利落气。
众人不禁屏息以待。
“第一条,君侯见过费公举后便决定拔营南归。但大军调度不是一时三刻能完成。”
“加上汉水上战船众多,不能不管……诸君仍需在江陵坚守十日!”
关羽有汉寿亭侯的爵位,所以廖化尊称他为君侯。
而廖化所说的情况跟麋威之前预计的差不多,关羽果然还是有些瞻前顾后。
但好在费诗的口才也不负所望,两边正负抵消,归期倒也在能忍受的范围内。
关兴和各郡吏闻言第一时间看向麋威。
显然都联想到麋威近来的作为与眼下局面的关系。
廖化注意到众人的反应,但并未停下:
“第二条,小关将军(关平)率领前部八百骑先行南归,明天必到。”
“实际上我就是跟随小关将军南下,因担心诸君缺乏坚守的决心才连夜赶来。”
廖化稍一顿,继续道:
“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费公举已经取得君侯符信,西去宜都郡调兵。”
“宜都樊太守麾下有夷兵数千,应能替江陵守住西边江道,并在必要时东下支援。”
麋威闻言心中迅速浮现一副荆州地图。
廖化所说的“宜都郡”,前身就是建安十三年从南郡西侧分割出来的临江郡。
此郡地理上跟南郡一衣带水,扼守三峡要道,勾连荆益。
至于刘备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历史上此人面对陆逊的偏师选择弃城而逃,不足为道。
倒是他麾下的数千蛮夷兵,在关羽败亡、太守弃城之后,依然坚持抵抗,直到最终被陆逊击败。
菜是菜了点,但好歹是敢于守土抗敌的友军。
加上有费诗前去督军,至少江陵这边不必太担心与益州的联络被切断。
而这,又关系到后续刘备的益州援军能不能来,要多久才来。
只能说,廖化不愧是关羽相中的主簿。
短短三句话,将最紧要的事情交代清楚。
无论如何,终于听到确切的援军消息,而且其中一路明天就能到,众人都面露喜色。
关兴神色振奋道:
“既然大兄明天就到,那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切不可掉以轻心!”
廖化肃然提醒。
“孙权此番暗通曹操,不惜背负背弃盟约的骂名,必定早有图谋,倾尽全力来攻!”
“反观我军在外苦战了数月,尚未尽全功就要拔营南归,正是兵疲意沮之际。”
“稍有差池,荆州大局就会崩坏!”
“这也是君侯不愿舍弃舟船辎重的缘故!”
众人闻言当即称是。
“不过……”
廖化语气一缓。
“多得诸君及时报信,眼下局势还未到最坏的地步,尚可亡羊补牢!”
关兴闻言,立即将麋威带到跟前:
“此番能转危为安,全靠麋君运筹帷幄!”
“若不是他多次相助,我和小妹已经成了孙权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