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骄傲,但不完全骄傲
第77章 骄傲,但不完全骄傲 (第1/2页)诸葛恪仓惶逃离,差点落水。
边跑还边念道什么“五成”。
闻之令人生疑。
但无论如何,他一走,麋威这边终于顺利发船,西返江陵。
其后一路上,麋威如何跟各种未来大腿套近乎略过不提。
途径生江洲的时候。
一支打着“陆”字旗的庞大船队,朝相反方向擦身而过。
麋威到船头眺望。
可惜春雨迷蒙,没能看清陆逊的身影。
却不由想起近日与江陵信通信看到的一桩趣闻。
说陆逊撤军时,打算焚毁公安南郊的仓储城,结果因为一场及时的春雨没能成功。
为此,刘备特意命人给陆逊捎来一箱火燧和木炭。
还手书一封,说春寒料峭,将军宜多备炭火云云。
嘲讽直接拉满。
也不知经此一败,陆逊将来还能否成为东吴的“假黄钺大都督”?
说实话,麋威还挺期待陆逊转去江淮战场会有什么表现。
毕竟盟友太拉胯,就无法有效牵制曹军。
只能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了。
总之,数日后,麋威一行回到江陵,顺利完成使命。
州牧府早就安排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荆州各路头面人物悉数到场。
麋威终于见到了那个并非皇叔的“刘皇叔”。
不同于年幼时就分别两地的关羽。
麋竺一家自徐州开始跟从刘备,尔来二十有四五年。
原主根本就是在刘备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子侄辈。
正因如此。
当他看到一个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刘备时。
儿时记忆泛起,心中莫名有点伤感。
然而转念一想。
这位戎马半生的一代人主,开年之后已经是个六十岁(虚岁)的老人了。
按古代“人五十不称夭”的说法,已经赚了十年。
哪天突然走了都不足为奇。
便稍稍释然。
一上来,刘备二话不说,抓住麋威的手,先询问身体状况。
当初让费诗顺路带麋威东下江陵治病。
起因是麋芳的来信。
但拍板的是刘备。
麋威不敢轻慢,妥当应对一番。
这一刻,刘备确实有几分演义里“刘皇叔”的温厚长者之风。
……
当然,刘备终究不仅仅是麋威的长辈。
稍作家常,话题自然转回国事。
首要之事,论功行赏。
不出意外,马良拜为武陵太守,另加一个杂号中郎将,一跃两千石。
如无意外,等他在地方历练几年,有了治绩。
便可顺理成章转回中枢,跻身公卿行列。
一时间,众人仿佛看到了当年赤壁战前,带着盟约和江东援军归来的诸葛亮。
正使之后,轮到副使麋威。
刘备却突然卖起了关子,招手让麋威上前,问道:
“一场大战,恰似大浪淘沙。”
“如今荆州两千石以下,郡县缺员颇多。”
“特别是江夏四县,地处要冲,尤以竟陵最为紧要。”
“孤意,暂以竟陵为江夏郡治,并在此地任命一位千石县令,你认为谁堪此任啊?”
此言一出,全场目光落在麋威身上。
麋威心中也是一咯噔。
老刘都这样问了,怕不是想让我来当这个竟陵令?
毕竟,抛开只是为出使而临时加授的“宣信中郎”不谈。
麋威原本是比千石的别部司马。
那从比千石到千石,也算顺理成章的升迁。
可问题在于,如今江夏可是四战之地!
前段时间麋威跟着马良谈判索地,早就对江夏的局势梳理清楚。
大体来说,江夏郡如今分成三部分。
大江以南,加上江北的夏口(汉口)附近,是孙权盘踞荆州多年的根本所在,不必多说。
而江北区域,又分为西边的汉水流域,以及北端的淮河上游流域。
前者如今归属刘备。
后者则自曹操南下荆州之后,便改姓了曹。
换言之,所谓“三足鼎立之势”。
在江夏一郡之内便已有体现。
哪怕原本历史上没有刘备插足,魏吴两家也常年在江夏境内多次交锋。
一大批名将都曾在此地刷过战绩。
比如曹魏的曹真、夏侯尚、文聘、张郃。
比如东吴的陆逊、诸葛瑾、朱然、潘璋。
至于已故的周瑜、吕蒙、甘宁、凌统等将,就更不必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