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章 一不小心成了孩子王
第一卷 第8章 一不小心成了孩子王 (第2/2页)《诗经》里曾写过“缥兮缥兮,流离之子”,清代吴敬梓也曾写过“蓬窗窥天缥,江水真安流”来形容天缥。
这颜色也不错,好歹没犯了贵人的忌讳,倒也算是一种可以不挑阶级,可自由穿着的色彩之一了。
若是将之与金银绣线相结合,做那些贵族人家穿着服侍的配饰色或是织就“风送云舒”纹样,绝对能增添几分雅致超脱之气。
好东西,绝对是好东西!东方美学永远都是最拿得出手的!
只待明日破晓,搭乘牛车去镇上,找布行或绣坊卖配方了。
二房两口子的冷战还在继续,李牧承也没想到,太阳刚落山,亲爹就抱着个变了色的枕头一脸无奈的站在了自己的破床边上。
李牧承都懒得问,就知道定然是娘亲把爹给赶出来了。
换做往常,娘亲是不敢这么做的。毕竟再如何这里也是老李家的地盘,当儿媳妇的撵人家老两口的儿子忒不像话。
但今日出了卖二丫的事,老两口就算是看不顺眼也没法说什么。
李老二更是知道自己理亏,也知道自己过于软弱。
这会儿除了老老实实抱着枕头出来,到儿子屋子里凑活一宿外,没有任何想法。
可李牧承住的是老李家堆放杂物的房间,木板床本来就小得可怜。
李牧承这么个小不点儿躺着都不能伸直双腿,更何况是李老二这么个大人呢?
“你接着睡你的,爹躺地上凑合一宿就行。”
李牧承心想:你不睡地上还能躺天上吗?就知道说废话。
对于有这么个不争不抢只知道埋头苦干的软包子爹,李牧承心里也是有怨的。
但凡他能硬气一些,也不至于全家给大伯一家为奴为婢,当无私奉献的吸血包。
同样都是要供大伯读书的人,三叔一家的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就那这次卖李二丫的事来说,三叔家里的三丫和四丫,哪个不比二丫长得壮实些?
为啥爷奶宁愿卖了手脚麻利,能在家里当个成年劳动力使唤的二丫,也不敢提三房的孩子?
唇亡齿寒的道理,李牧承宰清楚不过。若是这个包子爹支棱不起来,二房这一支往后也难站起来。
毕竟这个时代孝道重于一切,以后自己就算是有出息了,也不可能对自己这个包子爹不管不顾。
到时候他要是个脑子拎不清的,以孝道来要挟自己迁就偏心爷奶,恐怕自己也免不了头疼。
说起来也是挺无奈的,如今这个时代的量刑标准还真是一言难尽。
就连罪犯都能靠着是否孝顺,又是如何孝顺,孝顺到什么程度作为衡量减刑的标准。
以至于愚孝的人特别多,如老李家老两口这样处事风格的老人并非个例。
只不过那些人家顶多是偏心,毕竟家里没有会疯狂吞钱的读书人。
这些事以后再想,为今之计还是先睡饱了要紧,免得耽搁了明天的正事。
明天有好一场头脑风暴的硬仗要打呢,不保持精神满满的状态可不行。
整个李家村都静悄悄的,唯独李二丫的房间还亮着昏黄的煤油灯。
“二丫,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啊?”
李二丫抬起头,正好和自家娘亲对视上。
“娘,你怎么过来了?”
母女俩手拉着手坐在桌边,说着小话。
谁也没想到,李二丫突然提到了李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