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张铁栓
第11章 张铁栓 (第2/2页)不过,这个张家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去了解才行。
“小同志,平西游击队里我认识不少人,不过我没见过你哥哥。但你放心,等有机会我会帮你打听打听,帮你传话的。”看到少年瞬间黯淡的眼神,陈朝阳赶忙补充,“只要他还在队伍里,我一定把话带到!”
张铁栓的眼睛瞬间亮得如同星辰,连连鞠躬:“那就太谢谢您了,首长同志!”
这时,一旁的老者出声,打断道:“首长同志,咱先不说这事儿了,赶紧安排大家住下,都累了一天了。”
陈朝阳点头,转身向身后的干部们下达指令,各营团有序进村的口令迅速传开。
“首长同志,村里还有许多空房,都是这些年战乱,家里没了人了,如果军爷同志们不嫌弃……”
老者话未说完,就被陈朝阳温和地打断:“老人家,军爷这样的旧社会称呼咱们部队可不兴叫,咱们是人民的队伍,您就叫我们同志就行。”
“好,好,好,同志,您说得对。那些空房收拾收拾就能住人,保证干净。”
这场发生在村口的对话,很快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村。
原本紧闭的门窗后,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透过门缝窗棂向外张望。
当看到战士们背着行囊,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村庄,既没有旧军队的飞扬跋扈,也没有丝毫扰民的迹象时,乡亲们心中的戒备不禁松了几分。
尽管如此,乡亲们并没有更进一步的举动,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支队伍。
不过,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北方相对发达的北平重镇,农村里也不乏有见识的人。
很快,就有人联想起了前些天路过的军队,两军交战传来的炮声依旧如此清晰。
现在想来,眼前这支队伍,毫无疑问,就是那支取得胜利的队伍。
在老者的引导下,战士们有条不紊地安置下来。
更让村民们惊讶的是,这些年轻的战士一放下背包,就挽起袖子忙活起来:有的扛起扁担去井边挑水;
有的握着斧头劈柴;还有的拿起扫帚清扫院子,连墙角的落叶都扫得干干净净。
而在张家保西头的一间土坯房里,几个妇人正围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纳鞋底。
针脚在厚实的鞋底上来回穿梭,伴着家长里短的谈笑声,倒也驱散了几分寒意。突然,院门外传来熟悉的呼喊:“娘,娘!”
张王氏手中的银针一顿,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她知道,是自家栓子回来了。
这个从小在她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孩子,只要一高兴,声音就会像春天的小喜鹊一样欢快。
“吱呀——”木门被猛地推开,张铁栓带着一股寒气冲了进来,脸颊被冻得通红,眼睛却亮得惊人:“娘,你知道我今天遇到谁了吗?”他一边说,一边搓着冻僵的手,身上的旧棉袄短衫随着动作沙沙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