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章 内燃机构想
第 46章 内燃机构想 (第1/2页)天空的夕阳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镀上一层金色。陈朝阳讲完后,目光坚定地看向郑春秋:“郑教授,您能帮我们解决发电难题吗?”
郑春秋沉思片刻后才开口:“要说发电,最理想的当属核电,现在美国佬真正研究的方向,可惜还是理念状态,以目前国内的技术和条件,我们还无法实现。
其次是水电站,但建设周期太长,远水解不了近渴。”他起身走到地图前,继续讲道:
“当下最可行的,是煤气内燃机。虽然只能满足小型工厂用电,但作为以后工厂的备用发电站,却是应急的好办法。”
话音刚落,陈朝阳就想起了石景山发电厂,它就是将这种原理扩大化,通过大规模燃烧煤炭,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那太好了,郑教授,咱们南口镇还有一座器械加工厂呢,由于缺少工程师,那里的许多技术员都只能干些铁路维修的活。
不过,厂里倒是有一些机床,您看这样行不行,我直接任命您为昌平工业局局长,同时兼任器械厂的总工程师,您觉得怎么样?”
郑春秋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微微一怔。当他第一眼见到陈朝阳时,就从那双眼睛里感受到信任,但如此委以重任,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
“既然如此,我定当竭尽全力。有器械厂的机床,再加上煤气内燃机的发展发向,咱们可以先尝试小规模发电。我会尽快组织技术员们研究,争取早日让机器运转起来。”
陈朝阳听后,脸上的笑容如春花绽放一般,难以自抑。“郑教授,有您在这里坐镇,我心里可踏实多了!
如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任何需要帮忙的地方,您尽管开口,不管是人力方面还是物力方面,只要我能做得到,昌平数几十万百姓都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您!”
郑春秋微笑点头,接着询问:“那关于材料的问题,我们现在有储备吗?目前听说国内物资可是相当匮乏啊。”
“这个您完全不必担心,用不了几天,南口那边就会运来整整200吨的钢铁呢!”
“太好了!”
陈朝阳见状,趁机说道:“对了,郑教授,您就一个人回来吗?您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难道就没啥学生吗?您看要不要支援一下咱们地方的工作,这样您也能轻松一些!”
郑春秋听后,立刻哈哈大笑起来,“书记同志,还真是料事如神啊,不瞒你说,我确实有几个学生在机械领域是拔尖的苗子,有的在德国钻研精密机床,有的在美国搞内燃机研发,国内的学生倒也有几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