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章 标准化,模块化的提出(求五星好评!)
第 86章 标准化,模块化的提出(求五星好评!) (第2/2页)他转向郑春秋,眼神锐利而清醒:“郑教授,这条线,维持现状,但优先级提升!
你刚才提的困难,我记下了。当前,集中一切力量,确保修复效率和质量!”
………
陈朝阳的手指最后重重地在那冰冷的75山炮炮管上按了一下,仿佛要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未尽的渴望都烙印进钢铁之中一般。
“等等,郑教授。”他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车间嘈杂的清晰。
他目光没有离开那门炮,“我想到一点。眼前的困难如山,但我们不能只低头看脚下,还得想想将来怎么走路。”
郑春秋也停下摸索动作,专注地看向陈朝阳。
陈朝阳的指尖沿着炮管上那精密的螺旋膛线缓缓滑过,最终停留在炮闩附近一个复杂的部件上:
“这门炮,还有未来我们可能接触到的所有装备,零件要像农具的犁头那样,做到统一标准!
比如这个炮闩,这个复进簧,能不能设计成固定的几种规格?
坏了,随时能换上同规格的备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修一门炮就得围着它从头琢磨到尾?”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郑春秋和旁边围拢过来的老师傅:“我知道现在提这个太难,图纸不全、材料不够、工具也缺。
但‘模块化’、‘标准化’——这六个字,请郑教授和各位师傅务必记在心上!
哪怕现在只能从最简单的、最容易磨损的小零件开始摸索,哪怕只能做出一两个‘昌平标准’的部件,这也是方向!
未来我们的保障,不能总靠老师傅们的手感和运气,得靠‘规矩’,靠‘统一’!”
陈朝阳的话语,在郑春秋和老师傅们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易中南眼中更是精光一闪,立刻接道:“书记高见!这正是我们技术发展的根本出路!
模块化、标准化……对!哪怕从几个关键易损件的尺寸统一、接口统一开始,积累经验,形成图纸和工艺规范!
这比盲目追求制造整炮,对未来的意义可能更大!”旁边的老师傅们也纷纷点头,有人已经开始下意识地比划着某个部件的尺寸。
陈朝阳看到大伙瞬间领悟并延伸了自己的想法,心中那点遗憾终于被一丝实实在在的欣慰取代。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带着一丝未能亲手点燃“制造”烈焰的遗憾,但更多的是心头那颗被现实浇灌、却顽强破土而出的希望种子——那是关于军工火种、关于自主制造、关于标准化未来的希望。
他离开了这片弥漫着机油、硝烟与厚重历史气息的区域。
身后,是郑春秋领命后立刻召集老师傅们开始激烈讨论模块化与标准化的身影;
是吴山和易中南紧急调整生产计划、抽调骨干的忙碌;
是工人们因伙食改善和轮班保障而重新焕发的、投入农具生产的热情喧嚣。
然而,陈朝阳内心的波澜远比车间里的景象更加汹涌澎湃。
只有他知道,历史的巨轮正碾过49年的春天,朝着一个更加酷烈、将震惊世界的方向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