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章 税率调整
第 113章 税率调整 (第2/2页)张根清心头一动,他当然记得陈朝阳在黑市遭遇后描述的那个人、进行可疑货币兑换的三角眼男人。
“他怎么了?”
“邪门就邪门在他身上!”老烟枪吸了口烟袋,吐出烟雾,“昨天后晌,我亲眼瞅见这‘三角眼’,提溜着个沉甸甸的蓝布包袱,跟做贼似的,绕到‘兴隆’杂货铺的后巷!
没走正门,就搁后门那儿,‘笃笃笃’敲了三长两短!
门开了条缝,他闪身就进去了!前后也就一袋烟的功夫,又空着手溜出来,那包袱没了!”
张根清眼神锐利起来:“包袱?看清楚里面是什么了吗?”
“包袱皮裹得严实,瞅不清。”老烟枪摇摇头,“但‘三角眼’出来时,脸上那得意劲儿藏都藏不住!
张主任,您说,周掌柜一个卖针头线脑的,跟‘三角眼’这种黑市里放印子钱的勾连什么?还神神秘秘走后门?那包袱里…怕不是啥正经东西吧?”
这则线报,如破惊雷,“三角眼”是陈朝阳在黑市亲自确认过的可疑目标,其进行的货币兑换极可能涉及假币洗钱。
如今,这个危险人物竟与看似本分的周福生有了隐秘接触!
陈朝阳听完张根清的汇报,眼中寒光一闪,没有丝毫犹豫:“目标锁定!‘影子’行动立刻启动!
重点:盯死‘兴隆’和周福生!同时,加强对‘三角眼’的监控,查清其落脚点和社会关系!特别注意他与周福生之间是否有规律性接触或信号传递!”
顿时,数双最精锐、最隐蔽的眼睛,悄然覆盖了杂货铺、周福生以及那个城外黑市的“三角眼”。
数天严密监控下来,周福生的生活表面依旧刻板:天亮开门,洒扫盘货,卖些日用杂货,木讷寡言。
日落关门。那点若有若无的南方口音,在刻意模仿的昌平官话下,更显刻意。
然而,监控组很快捕捉到两处关键异常:
在“老烟枪”报告后的第四天傍晚,临近关店时分,“三角眼”的身影再次鬼祟出现在杂货铺后巷!
同样三长两短的敲门暗号,同样快速闪入,同样空手而出!间隔时间短,行为模式高度重复!
除了与“三角眼”接触,周福生还保持着每月初一、十五清晨去城隍庙西偏殿“上香”的习惯。
他敷衍地拜拜残破神像,离开时总会“不经意”地踢动墙角一块松动的青砖。
侦查员秘密检查发现,砖下阴影里有时会多一粒干瘪的花生米,有时则空空如也。
烟雾缭绕的侦察作战室内,空气凝重。
徐卫华、张根清、赵明理等人屏息凝神。
陈朝阳将“三角眼”的照片、“老烟枪”的线报记录、周福生的背景档案、侦查科监控报告以及新版“鹰钞”样本,在桌上一字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