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章 土法抗生素
第 129章 土法抗生素 (第1/2页)这已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问题,而是战术层面的革新!
“好!好一个‘基础战斗单元模块接口’!”罗重文用力拍了拍郑春秋的肩膀,这位向来沉稳的老教授也晃了一下,
“春秋同志,你和朝阳,真是给我送来了一座宝山!这个思路,连同模块化生产、材料验证,给我整理成一份绝密级战略建议书!
我要直接带回军区,向更高层汇报!昌平,不仅是产粮产铁牛,更要成为新军工思想的摇篮!”
南口机械厂视察临近结束,罗重文站在车间门口,回望这片轰鸣的钢铁丛林。
夕阳的余晖给冰冷的机器镀上一层暖金色。他低声对陈朝阳说:“朝阳同志,你搞的这个‘三化’,‘模块接口’,是捅破窗户纸的点子!
眼光要放得更远。蒋光头,虽然节节败退,但他可不是的安稳的主!”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如重锤敲在陈朝阳心上。“抓紧时间,把摊子铺得更扎实些。
南口的炮,还有这里…都是未来可能救命的家伙什儿。”
陈朝阳心头一震,神色肃然:“请首长放心,昌平五十万军民,时刻准备着!”
“嗯。”罗重文点点头,目光投向暮色中的群山,“温泉不错,今晚我住小汤山。有些事,需要和你细谈。”
他意有所指,显然关于陈朝阳超前思维的来源、以及更深远的战略布局,需要一个更私密、更深入的交流环境。
温泉夜话的舞台,已然搭好。
吉普车驶离机械厂,卷起的烟尘渐渐融入夜色。陈朝阳站在厂门口,身后是灯火通明、依旧轰鸣的车间。
郑春秋走到他身边,感慨道:“司令员…看得很深,很远。”
“是啊,郑教授。我们的‘土法上马’,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才刚刚拉开序幕。”
---
七月的昌平,热浪裹挟着麦收后的尘土扑面而来。小汤山温泉蒸腾的水汽在烈日下氤氲升腾,与远处南口机械厂的烟尘遥相呼应,勾勒出这片土地独特的工业与自然交融图景。
罗重文解开军装领口的风纪扣,抹了把额头的汗珠,跟着陈朝阳钻进一处由竹木骨架搭建的特殊棚架。
与想象中密闭的“暖棚”不同,这棚子三面通风,顶部覆有可调节的苇席遮阳帘,更像一个巨大的凉棚。
温热的泉水并未用于“加温”,而是在精心铺设的陶土沟渠中潺潺流淌,形成独特的湿润小气候。
“首长,这边请。”陈朝阳引路。
一踏入棚下,顿觉暑气消减大半。
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水汽和植物蓬勃生长的浓郁气息。
棚架上,丝瓜、苦瓜的藤蔓交织缠绕,肥厚的叶片下挂着碧玉般的果实;
成畦的芹菜挺拔翠绿;几垄西红柿红绿相间;
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一片长势格外旺盛的蒜苗,叶片油亮肥厚,在蒸腾的水汽中散发着强烈的辛香。
“嚯!好个清凉洞天!”罗重文赞叹一声,目光扫过这片与棚外酷暑截然不同的盎然绿意,“这就是你说的‘温泉调湿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