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
第 141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 (第2/2页)推开门,浓烈的蒜味和化学溶剂气味几乎让人窒息。宋文清教授正弯着腰,对着显微镜观察培养皿。
“宋教授!南方前线告急!疫病凶猛!部队急需救命药!”陈朝阳的声音炸响,将李毅信中描述的惨烈景象和药品需求,急速复述了一遍。
宋文清猛地抬头,厚镜片后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锐利和凝重。
他放下显微镜,接过陈朝阳递来的信,
几秒钟的沉默,漫长得像一个世纪。宋文清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深吸了一口那浓烈到呛人的空气。
当他重新戴上眼镜看向陈朝阳时,脸上所有的疲惫都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取代。
“陈书记!”宋文清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却异常清晰、斩钉截铁:
“现有工艺,受限于设备和提纯剂,最高纯度只能达到65%-68%!
稳定性…在南方湿热环境下,最多保存15-20天!它达不到严格意义上的注射用药标准!”
“但是!”他猛地提高音量,带着科学家的严谨和战士的担当,
“它的体外广谱抗菌能力,尤其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感染菌,抑制效果是明确且显著的!实验室反复验证过!
在无药可用的绝境下,口服(严格定量稀释)或灌肠,对于控制细菌性痢疾,能争取时间!
外用清洗伤口、处理热毒疮疡、战壕脚,甚至稀释后喷洒环境驱避蚊虫,绝对比没有强百倍!”
“宋教授!”陈朝阳打断他,语气急促而沉重,“现在是八月!我们四月份种下的春蒜,六月底七月初就收完了!
新培育的大蒜是准备秋播(九月下种)的,现在还是蒜种!
仓库里那点收购来的陈蒜,就是我们最后的家底!李毅那边的减员数字是按天算的!靠这点库存,就算全投进去,能产多少?够多少人用几天?
有没有办法,把这最后一点家底,榨出些功效来!
宋文清看着陈朝阳布满血丝的眼睛,沉重地拿起桌上一颗干瘪甚至微微发芽的陈蒜:
“书记,您知道,大蒜的有效成分(蒜氨酸)会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而降解,尤其是高温潮湿的夏天!
这些陈蒜,干瘪、发芽,有效成分可能只有新收好蒜的40%-60%!按现有工艺提取,效率本就不高,用这种劣质原料,损耗更大,得率会更低!”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挣扎,随即化为破釜沉舟的狠厉:“除非…除非我们放弃追求纯度和稳定性!停止所有精炼步骤!
把所有人力物力,全部投入到粗提、浓缩!用最猛的火,最快的速度,把原料里的东西尽可能多地‘煮’出来!
这样…产量或许能翻倍,但出来的东西会更浑浊、味道更刺鼻、杂质更多、刺激性和不确定性也更大!保存期…可能连十天都不到!”
陈朝阳眼中闪过决绝,没有任何迟疑,一拳砸在实验台上:“就这么干!现在不是追求精细的时候!我要的是量!是快!是在战士们倒下前,把能救命的玩意儿送过去!
纯度低?杂质多?保存期短?只要它还有效,只要卫生员严格按说明用,总比让战士们等死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