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6章 书信
第 416章 书信 (第2/2页)“人才难得,人才易折啊……”他喃喃自语。
话罢,这才凝神片刻,终于落笔。
笔尖在纸上划过,沙沙声响划过。
他的字迹有力,一如他的为人。
“朝阳同志如晤:”
“北平转来的电报及志司、兵团的报告,我已详细阅过。
惊闻你于前线遇袭,王钢同志身负重伤,闻之实感震惊与后怕。
幸而你无恙,此乃不幸中之万幸,亦是我军之大幸。
然,此事之后果,思之仍令人脊背发寒,夜不能寐。”
接着,笔锋一转,切入核心错误,但语气是分析而非单纯斥责:
“你事后决定隐瞒不报,此事实属大错。
我知你心中所虑,恐动摇军心,恐长敌之气焰,恐影响南下作战任务。
这些考虑,并非全无道理,但却绝非你可以独自隐瞒的理由!
此非独断,实为政治上的极大不成熟。
军队者,高度组织之集体,如此重大之事,岂容个人意气用事?
情报之上报、分析、决策,自有其组织程序与纪律,此乃我军战斗力之根基,岂可因私,即便是为公之‘私心’而废公?
你想保护部队士气,然则,若你真有闪失,对于军心士气之打击,岂非百倍千倍于此?此中轻重,你需深省!”
然后,他很快引向更深层次的教导,将个人错误与军队建设联系起来:
“朝阳啊,你如今已非一冲阵之勇将,而是一师之主,未来或将承担更重之责任。
肩上的担子越重,就越要懂得依靠组织,遵守纪律,越要讲政治、顾大局。
个人之勇武,可胜一战;
然组织之强大、制度之完善,方可胜百战,方可打造真正无敌之铁军。
此次教训,望你刻骨铭心。”
之后,他开始传达组织的决定和深意,语气转为引导和期许:
“军委决定调你回国,赴军事学院任职,此决定,我深以为然。
这并非是对你能力的否定,恰是对你最大价值的肯定与保护。
你的才华,不应消耗于前线之冷枪暗箭,而应倾注于为我军培养千百个懂得现代战争之骨干;
你的经验,不应止于一人一师之得失,而应升华提炼,成为全军共享之财富。
讲堂之上,笔纸之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战场,甚至是决定未来几十年我军命运的战场。
此间意义之重大,绝不亚于你在前线指挥千军万马。”
“你素来重视技术兵种,强调协同作战,苦恼于后勤医疗之短板。
如今国内环境相对安定,又有学院之平台,正可让你沉下心来,将这些思考系统化、理论化,融于教学,用于实践。
希望你能将此次教训,化为动力,在新的岗位上,为我军之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扎扎实实地打下几根桩子。
我在北平主持此项工作,你可将你的想法与全军之规划相结合。”
“王钢同志是真正的英雄,替我向他致以敬意,望他安心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