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途中介绍(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
第447章 途中介绍(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 (第2/2页)“陈厅长,您看,这边过去就是京州最热闹的‘新街口’了。
以前啊,尽是洋行、银行、大百货公司,繁华是繁华,可也是旧社会的销金窟。
现在好了,百货公司成了人民的供销总社,旁边开了新华书舍,对面那栋楼现在是市总工会的办公地,咱们工人阶级说了算!”
他稍作停顿,指向另一条岔路:“顺着这条路往南去,就是秦淮河了。
‘烟笼寒水月笼沙’那是老黄历喽。
如今河两岸的秦楼楚馆、乌烟瘴气早就被扫荡一空。
市府组织了几次清淤疏浚,现在河边多是市民同志们游玩、工人文化宫也在那边开工建设。
等天暖和了,您可以去走走,看看现在的新气象,倒是别有一番风味。”他的话语里巧妙地摒弃了风花雪月,强调了改造与新生。
车子转过一个弯,路过一片规模颇大的厂区,高耸的烟囱静静矗立。
“这是金陵机器局,老牌子了,前清洋务运动那会儿就有的。
抗战时被破坏得厉害,咱们接收后费了老大劲才恢复部分生产,现在主要修理军械,也试着生产些简单的民用品,比如铁锅、农具。
咱们汉东的工业底子,还得看这些老厂啊。”沈三生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也点明了家底的现实。
接着,他指向远处一片轮廓宏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那边,您能看到屋顶的那片,就是原蒋匪政府的考试院旧址。
建筑是气派的,可惜没干正经事。
现在一部分划给了新成立的华东革命大学分校,培养咱们自己的干部;
另一部分好像是哪个文化单位在用。物尽其用嘛,哈哈。”
他的介绍总是带着鲜明的色彩:旧的、腐朽的过去与新的、蓬勃的现在对比,并时刻指向建设与改造的成就。
这既是对省情的介绍,也未尝不是一种无形的汇报和姿态展示。
陈朝阳安静地听着,目光掠过沈三生描述的每一处景观。
他看到的是更复杂的层面:秦淮河畔或许不再有歌声,但河水是否真的清澈?
机器局的老厂恢复了生产,但技术设备是否跟得上时代?
宏大的建筑换了主人,但其内部运行的效率如何?
沈三生的话语像精心修剪过的盆景,展现的是希望和成绩,而陈朝阳职业习惯却让他下意识地去寻找盆景之下那些未被言说的土壤和根须,那些真正的困难、瓶颈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他只是偶尔点头,简短回应:“嗯,改造力度很大。”“老厂子是根基,不容易。”“物尽其用,很好。”
这些回应礼貌而克制,让人摸不清他内心的真实评价。
沈三生看似谈兴甚浓,实则也在小心翼翼地从这些有限的回应中揣摩着这位新厅长的关注点和性格。
他发现,这位战场上来的领导,似乎对表面的繁华并不热衷,眼神更多停留在那些工厂、基础设施和有实际功能的建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