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8章 资源匮乏与人员短缺
第 458章 资源匮乏与人员短缺 (第2/2页)“部里下来看看情况的。”陈朝阳含糊地应了一句,这个身份在这时最能解释,且在此时京州这样的大城市,多的是技术人员,也不会引起过度反应。
他放下挎包,很自然地从里面拿出了一副帆布手套戴上,这准备显得他极其内行。
“能停一下吗?我听听声。”
老师傅将信将疑地拉下了电闸。
陈朝阳俯身,耳朵精准地贴近已然停转的主轴箱,捕捉着内部齿轮残余的摩擦余音。
紧接着,他信手拈来一个加工失败的废件,指尖摩挲过断口的纹路,目光扫过那些细微的瑕疵。
“主轴箱里,第三对传动齿轮,啮合面单边磨损超限了。”他直起身,语气笃定,没有丝毫犹豫,
“把这对齿轮拆下来,对调安装,利用磨损较轻的另一侧齿面重新啮合。”
他顿了顿,扫过油渍斑斑的床身:“还有,这套老油路恐怕堵得厉害。
把滤网清理干净,所有油管用煤油彻底冲洗一遍,一滴残油都不能留,然后全部换上你们库里的新机油。
这么处理,虽然治不了根,但足够支撑你们把这批紧急任务赶出来,良品率能提上来不少。”
他言简意赅,给出的方案却具体、直指要害,且每一步都具有立刻上手操作的可能性。
这类问题,于他而言,根本不涉及书本上的机械高深理论,更多是源于对器械长期磨损老化规律的深刻认知,以及处理各类“积油顽疾”的经验。
在昌平时,他与郑教授就这类顶尖技术专家朝夕相处,讨论的远不止于理论,更多是解决一个个类似的具体生产难题;
更早些年,在东北抗战时与各式缴获或遗弃的日式、苏式装备,甚至曾经的东北重工打交道,逼得他必须练就一手从异常声响和磨损痕迹中快速判断故障的本事。
若非拥有这等将理论彻底融入实践、能解决最棘手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也不可能进入那个汇聚了全国顶尖实践型专家的“305特殊技术人才库”。
而这在他看来近乎本能的诊断,在这个全国识字率不足百分之十、绝大多数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只能凭借模糊感觉和代代相传的“手艺”来对付机器、对内部构造原理实则一知半解的年代,不下于一种降维打击。
这一下,不仅那刘师傅瞳孔猛地一缩,周围几个原本还带着些看热闹心思的工人也瞬间屏住了呼吸,呼啦一下全围了过来。
他们眼神里最初的怀疑和好奇,顷刻间被一种近乎震撼的惊奇和发自内心的佩服所取代。
根本无需再多言,行动和判断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绝对是真真正正的行家,而且是他们从未见过,极高的那种!
“领导,您真是这个!”老师傅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那赞叹只持续了一瞬,便被更深的无奈取代,他重重叹了口气,“唉,可您这方子是好方子,咱厂里却没这好药啊!